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介绍 > 正文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_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思考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对原油、铁矿石和大豆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越来越多。2009年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70%,但在国际大豆定价权方面,充当“大买家”角色的我国,话语力量仍然十分微弱。我国对大豆生产和收购成本高,大豆产业链不合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豆国际定价中心等原因使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面临生存危机。只有加大政府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划整个产业链,建立完善的大豆期货市场,加强大豆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才能增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和在国际大豆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但同时国内资源短缺情况日益凸显,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对原油、铁矿石、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得石油加工、钢铁等相关产业发展受到外部因素牵制,我国大豆产业也不例外。
  (一)我国大豆生产概况
  中国是大豆种植地的发源地,大豆种植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对大豆产业重视不够和技术扶植力度等原因,国产大豆的产量没有显著增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保持相对稳定水平。1987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44.5万公顷,总产量为1247万吨。2008年时大豆种植面积为912.7万公顷。总产量为1554万吨,如表1所示。中国大豆生产没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产量增加,但消费量却在逐年上涨,中国逐渐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大豆净进口国,而且进口大豆越来越多。
  自2008年以来,中国大豆市场遭遇剧烈波动,在全球大豆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迅猛增加的背景下,国产大豆出现了市场不认可、企业不收购、国储存不下、农民卖豆难、豆农种植热情受挫的局面。在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每吨多达七八百元的巨大价差挤压下,作为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许多大豆加工企业曾全线停产、停收,造成产业链中断,大豆产业全面陷落,从而引发国产大豆产业的生存危机。
  (二)我国大豆消费概况
  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壮大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豆类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大豆消费增长快速,1992年中国大豆消费量为1015万吨,而到了2006年达到4685万吨,14年间增长了3.6倍,而同期世界大豆消费量只增长一倍左右。中国大豆消费占世界大豆消费的份额也从1992年的8.6%上升到2006年的20.8%,达到五分之一强。
   (三)我国大豆进口情况
  现在大豆已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1995年起我国也渐渐沦为大豆进口国,当时年度大豆进口量只有29.8万吨,到了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到了4255万吨,14年间大豆进口量增加了近140倍,中国对进口的大豆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了。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255万吨,同比增加13.7%。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世界贸易量的五成,2009年进口大豆金额达到187.87亿美元,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70%,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有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是我国大豆价格受制于人的重要的原因。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将有3/4以上的大豆需求依赖进口来满足。
  
  二、我国大豆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大豆作为中国普通老百姓重要的日常食用品,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中国正进口越来越多的大豆,中国大豆豆农种植积极性下降,国内外价差等原因造成国内许多大豆加工企业亏损严重,中国的大豆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大豆产业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但同时作为大豆的主要买方国家,中国并没有显示出定价方面的优势,反而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国际炒家的阻击对象,令中国的豆农和大豆采购商们损失惨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将会进一步影响到与大豆行业相关的油脂加工、压榨行业和养殖畜牧行业,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一)国产大豆的竞争实力弱
  1.我国大豆的生产成本高
  我国在大豆生产上除了必要的物质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占了总成本50%以上,机械费用11%总共占65%以上。而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豆生产的地理气候环境,而且许多农场主有自己成套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的生产代替劳动的投入,大大减少劳动了的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自己的大豆赢得优势。另外我国大豆资金和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少,加上我国的农民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
  2.我国豆农享受补贴少
  美国为保护大豆生产者利益、提高大豆国际竞争力,多年来采取了各种支持措施。根据美国《2002年农业法》关于大豆的补贴措施,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提供的补贴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直接补贴,即直接提供给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另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包括提供对大豆的研究、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生产者支持估计表明,美国对大豆生产的补贴呈增长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美国对大豆的补贴总额平均每年为8亿至8.5亿美元,《2002年农业法》生效后,大豆补贴进一步增加,2004年达50.5亿美元。这意味着,农民每生产一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大豆补贴率从6.5%增长到24%;对豆农的名义保护率(名义保护率指按国内价格计算的农产品总值与按边境价格计算的农产品产值之间的比率)由1.1提高到1.3。1而我国对大豆产业的补贴规模十分弱小,标准低,对大豆产业的发展未给以重视,大豆种植补贴少、利润低,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3.国产大豆采购成本高
  国内外大豆不仅在生产环节上存在差距,流通环节上的差距更是突出。我国的大豆产区主要在东北,主要的消费地却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沿海地区。东北大豆进关面临着严重的运输瓶颈,国内一般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不能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即使是通过海运,中国的散装船与国外远洋货轮在容量上也无法相比。国产大豆收购成本高,黑龙江的榨油企业收购农民的大豆,装卸、验收、收购人员的成本和场地租用费等平均收购成本是75元/吨。而在沿海,大豆进口平均成本只有约18元/吨。2而且国产大豆较为分散,收购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采购成本,而进口大豆由于运用海洋运输的方式,其运输目的地靠近销售区,有重大的优势。收购东北大豆需要花大量的现金,巨额资金不好处理,而进口外国大豆,只要向银行交付相应的资金,就能交割完毕。
  (二)我国大豆产业链不合理
  1.盲目扩展,低水平重复建设
  大豆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加工、压榨行业食品类加工、养殖畜牧业等,但其加工和销售产业链较短,国外大豆加工企业大多走向专业一体化,产品多元化的道路,有很强的抵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我国的油脂加工企业很少涉及油料收存、物流贸易深加工等产业链上下环节,所以其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抵抗风险能力弱。由于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企业盲目的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因得不到及时的产业内消息,盲目扩张,浪费资源。由于产能过快增长,整个大豆加工行业的开工率连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降到44.2%,其中2000吨以上的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每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处于倒闭,停产,半停产情况。
  2.产业集中度低,无法与跨国粮商相抗衡
  近些年,外资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渐渐进入我国产业中,也给整个中国的大豆产业链带来威胁,过多的加工企业,分散的采购商使得中国的大豆采购商虽然采购的总体数量很多,但根本无法与ABCD: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四大跨国粮商相抗衡。它们垄断控制着美国和南美的大部分大豆贸易。4大粮商控制着整个大豆产业链,其强大的纵向一体化业务包括为豆农提供融资、种子、化肥和农药,并且控制这采购和物流。我国大豆生产加工产业的集中度过低,企业太分散,规模太小,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也没有统一的品牌,而且企业之间缺乏健康的竞争合作关系,互相封锁消息,因此很难与国外大公司同台竞技,国产大豆加工行业迫切需要整合。
  (三)中国对国际大豆定价权话语力量薄弱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几年每年大豆进口占全球大豆进口的1/3以上,但是,我国企业却一直在定价上并没有占据优势,究其原因是国际大豆产业五大巨头A(ADM)、B(邦基)、C(嘉吉)、D(路易达孚)、丰益垄断着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其旗下的企业压榨能力已占国内总能力的70%以上,国内大豆市场已被外企牢牢垄断。我国大豆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很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组织进行海外采购,因此无法主导大豆定价权。另外,我国还缺乏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豆期货市场。虽然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推出了大豆期货合约、豆粕合约、豆油合约和豆二等豆类期货合约。但是由于国内期货市场历史、规模、规范程度和市场认可度还有待发展与完善,中国的大豆期货市场还未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市场,其形成的期货价格也往往成为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价格的影子价格。
  (四)统计信息资料不及时不全面
  对于中国大豆种植和加工和贸易企业来说,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中国大豆行业单产、种植面积、库存、压榨等基本信息非常重要,到国内却很难找到及时的、权威的、全面的数字,虽然中国农业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以及中国海关都会发布一系列农业数据,但数据不统一、不及时,中国不能像美国农业部一样它每周、每月定期向全球公开发布行业报告,不仅发布美国本国相关数据,而且还发布全球主要产区和需求地的数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大豆企业家只知道自身企业的信息而对整个行业的情况了解太少。信息建设落后导致我国大豆企业在生产和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和补贴力度
  国内大豆价格一直高于进口大豆,因而大豆采购商更倾向购买进口大豆,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出现大豆减产和停产的情况,豆农改种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粮食作物。鉴于大豆产业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政策措施激发农民的种豆热情,制定大豆行业贷款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收购价格,提高各环节的补贴力度,帮助他们处理生产,销售等问题。加强研发投入,提高种植大豆的科学水平,用科学技术实现高产,研发更多的大豆品种,满足消费需求,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优势,形成自己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对大豆加工企业收购国产大豆的也应该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加强交通运输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费用。
  (二)合理规划大豆产业链
  国内大豆产业存在过于分散、低水平建设、统一协调难等问题,无法与跨国粮商相抗衡。政府可以加快大豆加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内资大豆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物竞天择,淘汰一些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行业的水平,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而且大豆加工企业应朝精深加工发展,利用我国的加工优势,不断给企业增加附加值,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可以根据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特点,研发新品种。
  (三)建立完善国内大豆期货市场
  中国的期货市场与国外的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政府应该从掌握国际大豆定价权的角度来看,提高大豆期货合约的种类和数量,让参与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形成一大批有规模的投资机构,才能够在国内和国外期货市场上形成话语权。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新品种的上市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改变上市期货品种由国务院审批的局面,使更多的新品种上市,扩大市场规模,让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对大豆的期货市场不失时机的进行体制创新,包括监管机制,运行机制和自律机制,慢慢地减少行政干预。同时不断完善大豆期货市场的法制制度,提高这个市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才能使中国的期货市场成为有影响力的大豆定价中心。
  (四)加强中国大豆的信息系统建设
  由于中国大豆的产品的产供销信息链滞后于国际市场,从而造成庞大的中国需求遭遇国际炒家的阻击。政府可以根据现有的各种信息平台对现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个联合其他大宗商品的国家研发中心,构造国内大宗商品的供需信息系统,对全球市场进行深入的研发中心,定期发布全球大豆的产量,以及意外天气情况对产量的影响,和全球的单产量,或国内的需求量等关键数据,让国内大豆相关行业者及时得知,及时调整生产量和采购量,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
  (五)建立采购联盟
  面对全球采购市场的国际巨头,国内的大豆采购商如果不能联合起来,建立行业协会或采购联盟,在贸易定价方面就无法掌握主动权。行业内各个企业应该协调和自律,建立采购联盟打破各自为政,单独作战的局面,增强谈判力量规避价格风险,从而确立在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使其在国外采购上拥有话语权。FIC

标签:大豆 思考 我国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