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评价 > 正文

高中语文科教学思维训练水平低下的原因探析_高中语文思维题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水平低下已是不容忽略的现实,那么,造成这种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低效化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受到了现实环境、传统教学观念、中学语文教学及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等几方面的影响。
   一、现实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思维具有直观性特点,重体悟,重经验。高层次的直觉思维能体现出较强的领悟能力,有利于触类旁通,促进创造。直觉性思维的缺陷在于太重视经验,偏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常过多地使用暗示,难以准确地表达思想和反映事物本质。
   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特点强调要重视整体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但过分强调联系与统一,致使中国文化发展中轻视实证科学,难以建构起严密的思维逻辑体系。
   传统思维方式重实用的特性对西方逻辑的抽象性、求真性、论证性加以拒斥,对形式逻辑也表现出外在的陌生感。
   从西方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中国思维传统中发达的认识论意识和逻辑意识的缺失,往往使得在思维表达时显得芜杂不连贯,使得习惯于系统思维的人产生一种哲学上料想不到的不确定感。
   上述汉民族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传统思维特点,已经对新世纪语文科教学的内容体系构建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高中语文科的教学实践中,汉民族语言的特性与对当代母语教学体系的理性科学化关照视角之间产生的矛盾是无法回避的,对这一问题认识和表述的分歧,直接导致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内容表述含混而低效。
   (二)学校环境
   现代学校教育体制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的,我国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又是具有特定时代特点和特定文化特点的教育制度。而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对中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结果、对升学率的关注上,分数高低、升学率的高低仍然是政府和社会对学校质量的评判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
   在对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评测上,学校也是以统测和高考成绩来作为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下所提倡的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动态考核、多向评价,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现行教育体制下对高中语文科的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实用性,直接影响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思维训练体系的建构。
   (三)课堂环境
   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环境正一步步从原先的封闭式环境向着半开放式的环境逐渐转化,但这种转化极易受到外在环境条件的制约而难以长期有效地实践。在相对闭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互动式的语文教学形式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互动。立足于求知育人,发展思维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能够适度得宜地操作好互动式课堂教学,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但那种立足于赶进度,高速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知识传授任务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无法营造出宽松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以实用性功利性作为语文教学追求唯一目标的语文课堂只会是封闭闭塞、沉闷压抑的语文课堂,激活思维、启发问题思考、在科学的训练体系下进行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本就不会有可行的操作空间。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优点
   传统教学观念的优点在于便捷高效,有助于在教学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知识的输出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为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力争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清,有助于构建完整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
   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
   第一、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难以经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往往造成一些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思维发展不健全,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高度依赖教师,互动性差,容易造成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第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思维训练。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中片面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导致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片面性,无法切实有效地、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中学语文教学及评价标准的不完善
   (一)现有的中学汉语言教学标准的不完善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中发展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必要性和作用。明确了思维训练的内容要求,涉及到了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推断,对思维品质方面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要求都作了明确表述。但也仅作了纲领性阐释,还未能细化到具体的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去,细化到普通高中的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其本身并未对思维训练的层次性作出系统化的细致的阐释。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高中语文科的学科能力的具体内容,能力层级的设置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能力要求的内容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纲中对明确语文水平高低的更细致的量化评价标准一直都没有出台,从而导致日常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往往模糊不清,进而造成高中语文教学规范性的缺失。
   通过对语文能力训练要求、语文能力评价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系统的思维能力体系都应该是具有明确的重心和实践性的,新课标和考纲还未能从思维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出发,在描述知识能力目标时未能更细致而有条理地展示不同层级的思维训练要求,细化教材中不同的专题下的思维训练要点,未能切实增强新课标和考纲对日常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性。
   (二)现有的中学语文教学成果评价标准的不完善
   高中语文教学规范性的缺失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细致量化评价标准缺失。
   例如引发万众关注的高考作文的细致量化评价标准缺失,就造成了日常作文教学的评价标准模糊,高中作文教学规范性、系统性缺失。在作文教学中处于主导方的普通高中一线语文教师,无法从每年的高考作文评阅中获得明确的方向感,无法从新课标和考纲中获得作文评阅的明确、简便、实用的细化的作文评阅标准,从而使得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总是处于“教学随意性大,缺少系统训练”的状态。高中作文的系统循环教学在“最高端――评价――一线作文教学”出现了梗阻。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海外华文教学标准则能精细地明确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层级式考核评价标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重心明确、系统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系中学习,在精密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中学习,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才会收到更明显的实际效果。
   那么,中学日常语文教学的细致量化评价标准是否因不符合汉语言的特点而无法明确呢?思维品质的评价标准是否只能模糊化呢?显然不是。
   在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卷评价标准中,运用了不关心学生回答的问题结果的答案、而关注学生答案所反映出的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广度以及思维层次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给出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明确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检验了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开放性,弥补了以往语文阅读中采点评价法的缺失。
   可见,探索母语教学规律,完善汉语言的知识能力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汉语言的思维能力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可行性的。我们要吸取世界范围内母语教学的科学成果,构建起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完整实践评价体系。只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细致科学地规划组织、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支持,展开长期理性严谨的研讨,一砖一瓦精心架构,这座汉语言的知识能力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大厦才能完全建成。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1-11-23

标签:探析 科教 低下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