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年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5-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

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③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ēi)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喧哗,C 伫(zhù),D淋漓尽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

识记A。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 领略 繁杂B.幽美领略 繁复

C.幽美 领悟 繁复D.优美领悟 繁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优美:美好;美妙。幽美:(1)形容地方很偏僻、光线暗;(2)使人感觉宁静、

安闲的;(3)幽静美丽;幽雅,幽深。领略:有领会,理解,理会,理睬等意思。领悟:就是体会,解悟。繁杂:事情多,繁琐而杂乱。繁复:指繁多复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和“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

斑驳的线条”之间应用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

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

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

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答案】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

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

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

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

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答案】

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

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

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

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

以往古风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似绝句律诗”

没有依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

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

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

之偏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

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

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

和内容的异同。

篇二: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山东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

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

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

相间,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ēi)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

【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

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延续了2015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音及字形的辨析。与2015年不同的是,2016年加入了字音的考查,并且题干由“有错??的一项是”变为“正确的一项是”,考查覆盖面有所扩大。所选词语有两字词、四字词,指向明确,难度较低。字形设误点“晔”与“哗”是形近字,“至”“致”是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 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字音设误点“伫”是习惯误读字,对于这种情况,在复习时要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 领略 繁杂B.幽美领略 繁复

C.幽美 领悟 繁复D.优美领悟 繁复

【答案】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延续了2015年山东卷题

型,指向明确,所选词语涉及动词和形容词,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既要注意语境的限制,又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

等。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具体的语境,上文李白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突出了环境的清幽,所以此处只能选“幽美”;“领略”和“领悟”词义轻重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据此可判断出答案;“繁杂”和“繁复”适用对象不同,范围大小亦不同,前者多指事情多而乱,而后者的使用范围要广一些,文中用“繁复”最恰当。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顿号的使用方法,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本题中

“有骄傲睥睨的表情”和“跌宕飞扬的韵质”是并列关系,中间已经使用顿号,那么“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之间就不能再使用顿号,而应用逗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分清

语句或段落的层次,大致确定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②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判断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使用是否正确;③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即分清所给文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祈使句,准确判断句号、问号和叹号使用是否正确;④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准确判断句中标号和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如,引号、括号等标号和句末句号或问号的位置是否正确。本题考查了顿号、句号、逗号和破折号的用法,这几种标点皆是平时学习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经常会被误用的标点,指向明确,难度较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

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

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

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

只能是空中楼阁。 ....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一考点是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定,仍然是传统

的四选一形式,指向明确,难度较低。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巧夺天工”“扣人心弦”“一见如故”“空中楼阁”都有自己的使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巧夺天工”指人的技艺巧妙,A中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显然不恰当;“扣人心弦”强调的是打动人心的议论或表演,B中用来形容灾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也不当;“一见如故”的适用对象是陌生人,C中用来形容老朋友,属于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不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

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

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

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

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答案】A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采用的是山东高考一贯使用的独立辨析形式,属于传统题

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考点比较全面。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

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B项设置了不合逻辑类语病,“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和“优势明显”前后矛盾,不合事理;C项设置了成份残缺类语病,句中缺少与“掌握”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可补上“方法”“技能”之类词语;D项设置了搭配不当类语病,“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

篇三:201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

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③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ēi)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喧哗,C 伫(zhù),D淋漓尽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

识记A。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 领略 繁杂B.幽美领略 繁复

C.幽美 领悟 繁复D.优美领悟 繁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优美:美好;美妙。幽美:(1)形容地方很偏僻、光线暗;(2)使人感觉宁静、

安闲的;(3)幽静美丽;幽雅,幽深。领略:有领会,理解,理会,理睬等意思。领悟:就是体会,解悟。繁杂:事情多,繁琐而杂乱。繁复:指繁多复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和“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

斑驳的线条”之间应用逗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

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

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

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答案】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

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

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

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

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答案】

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

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6.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

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

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

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

以往古风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似绝句律诗”

没有依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

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

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年山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诗,失

之偏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

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

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

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

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

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

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②

标签:山东省 高考试题 语文 2016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