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FDI对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技术溢出效应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FDI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迅速发展并成为FDI追捧的主要行业之一。本文在采用传统的归纳法与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FDI理论、经济学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汽车产业受到FDI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在世界汽车跨国公司“6+4”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就FDI 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FDI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 汽车产业 技术溢出效应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大量外资纷纷涌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进入了高潮阶段。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更是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43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吸引的FDI更是达到创历史新高的923.95亿美元,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我国吸引的FDI依然达到了900.33亿美元。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相关研究研究回顾
  Blomstrom(1998)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以要素合作型的国际分工形式,使自己的资本、技术、管理方法、人才、标准、品牌、经营网络等高级要素流入东道国并与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等低级要素相结合,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产生了扩散和对外传播。
  国内学者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也做了许多研究,盖帅华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中,分别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立场上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引资政策和技术引进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刘金功、李令志、郭晓超在《FDI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对策分析》中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整体研发现状不高、外商企业关联度不高的制约及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等制约因素,探讨了如何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在《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中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1.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
  现在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一步步地调整升级,主要消费品变为汽车、住房和教育等。尽管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还排在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之首的原因很多,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以及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措施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也由此使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2.我国汽车产业的外商投资情况
  1984年,即新中国国成立35周年和改革开放6年后,汽车企业吸引外资,要与外国人合伙生产汽车的问题被推到了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了。当时的北京吉普可是国内越野车业的绝对“老大”。此后,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多少兴衰、荣辱。
  随着我国逐步把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庞大的消费市场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汽车消费量在近年来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巨头情有独钟的地方。如今,世界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基本了“6+4”的竞争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集团以及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和现代―起亚这4家相对独立的公司。这些跨国汽车巨头均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各大汽车集团也逐步从以出口汽车为主的方式转向了直接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生产和销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3.外商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影响
  FDI技术溢出产生的途径主要有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关联效应和人员流动这四种,也正是通过这几种途径来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首先,外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大多数跨国汽车公司都提供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外资汽车企业的进入使我国本土汽车企业技术人员获得较多的培训机会,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和应用技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人力资本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样,跨国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也可以为我国本土企业培训员工起到示范效应。此外,我国汽车企业在与外资合作合资时,也能从中接触和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营销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素质。
  其次,外资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改革。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是通过企业体现出来,企业的组织形式、战略和竞争态势对产业的竞争力都有重要影响。在外资进入之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全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一直处在政府的关税政策保护下,体制落后、管理落伍且核心竞争力不足,这严重阻碍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外资的进入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企业经营标准、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为中国汽车企业注入了竞争和创新的新动力,通过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国内传统企业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参照系。
  最后,外资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强大的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国内竞争像其它竞争一样,能提供迫使企业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压力,而产业内企业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是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国内市场竞争如果太激烈,会过度消耗可用资源,并且妨碍规模经济的形成。最有利的国内市场状态应该是由两家大型企业,以规模经济与国外企业对抗,同时获得内部化效应。研究证明,大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包括强调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国内都存在一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相反,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大型企业,表面看来实力很强,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它们的成功往往是倚赖于政府补贴和保护政策。
  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曾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由于我国自身技术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较大,跨国公司设立合资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控制企业经营决策权。加上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股东虚位,设立合资企业后,后续监管、投资不济,渐渐失去对这些企业的控制权利,外商带来的先进技术未能消化吸收。
  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是逐渐实现汽车产业成长由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向内生型产业成长模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后发国家汽车产业利用外资,一方面它对原先在基本无外部扰动的经济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外部适应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促使处于劣势地位的民族汽车企业努力适应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新竞争关系。可以引为佐证的是,在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外部“挤压”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家明显加强了本国汽车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修补,对幼稚产业部门加大了扶植的力度,为其营造一个较为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中外合资道路,总体看来是成功的。通过合资,迅速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面貌,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产业之间的差距。因此,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长远计划来考虑,需要在坚持同跨国汽车公司合资的前提下,大力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加以消化和吸收,使之转变成内生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保持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自主创新则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国外制造技术,仿照同类产品的层面上,而应该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就要求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经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首先,要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研发费用比例。其次,由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由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资源参加的基础技术开发战略联盟,进行共同的合作开发。最后,对符合自主开发标准的优秀汽车产品和技术进行奖励,鼓励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的积极性。
  其次,确定合理的引资方式,确保技术的先进性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完全依赖自主研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效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应从以资金为主转向以技术、知识等先进要素的投入为主,更多地鼓励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在中国,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会更有利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扩散。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杜绝落后技术的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先进性,鼓励跨国公司使用先进的技术,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创造条件。
  最后,促进资产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汽车工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国际汽车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的资本规模不能使多数汽车企业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从而不能有效缩小与跨国公司的规模差距。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就不可能进行平等的国际竞争,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也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从而不能提供技术开发所需的巨额资本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实现。因此根本出路在于推动汽车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汽车企业的大规模资产重组,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还是以加工、制造和装配为主,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仍不高,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贡献上,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FDI对中国汽车行业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我们应该创造积极利用这一正的技术溢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及竞争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强国。
  
  参考文献:
  [1]盖帅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时代金融,2008(4) :25-26
  [2]刘金功、李令志、郭晓超.FDI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2): 20 ~21
  [3]郭英.外资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15 ~17
  [4]刘海峰.人民币货币互换与人民币的国际化[J].特区经济,2009(12):67~69
  [5]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6) : 36-40
  [6]刁映、张铁山.利用FDI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58~59
  [7]胡卫国.中国汽车产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合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5(9) :45~49
  [8]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https://fec.mofcom.省略/

标签:溢出 我国汽车 效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