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合同范本 > 正文

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pac理论分析【破解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信息传播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年轻一代接受的信息量每天都呈几何倍数增长,于是在思想意识、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方面与老一代逐渐产生距离,家长与子女的“代沟”、教师与学生的“隔阂” 随之产生,这从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介、报刊杂志中所报导的诸如“子女与父母发生矛盾,离家出走”,“教师不理解学生,批评了学生几句,学生便逃学甚至跳楼自杀”中可见一斑,这既影响了亲情、师生情,更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配合当今提出的“终生教育”,促进师生沟通,培养学生的“乐学,善学”,打造“和谐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为此,两年来,课题组就我校师生之间沟通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了解,并研究相应的化解对策,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 师生产生隔阂的原因及沟通存在的心理障碍
  1. 师生之间隔阂的主要原因
  经过大量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引起我校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有:① 教师不满意学生,造成隔阂;② 教师不尊重学生,造成隔阂;③ 教师未全面了解学生,造成隔阂;④ 学生对老师的失礼顶撞,造成隔阂;⑤ 家校配合不力,互不理解,造成隔阂。
  2. 师生沟通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
  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师生沟通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某些心理或其它方面的障碍。针对这种现象,这个问题,课题组通过研究,分别从学生与教师层面,总结分析了我校师生沟通存在的主要障碍。
  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羞怯心理;失望心理;猜疑心理;叛逆心理;无所谓的心理。
  教师在沟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跟学生接触少,对学生关心体贴不够;不善将心比心,不能对学生宽宏大量;做人不实在,讲话不注意;缺乏兴趣爱好,做事敷衍塞责;待生不公平,心有偏私。
  二、 总结了师生沟通的有效策略,实现了“师生偕进”
  1. 立足于学生层面,总结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要对学生非常了解,不能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而应该立足于学生层面,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为此,课题组结合对我校学生与老师沟通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针对学生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人格障碍,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沟通技巧:
  策略一: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
  学生的羞怯心理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老师在与这类学生进行沟通时,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多种方式走进这类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其作业本中寻找闪光点,在作业本上夸夸他(她),鼓励鼓励他(她);在课堂上叫他(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表扬一下,培养其自信;找一个开朗的学生帮助他(她),帮其克服羞怯心理;……。我们认为,只要老师真正愿意与学生沟通,总能找到一种方法帮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从而打开这一类学生的心扉。
  策略二:及时充电提高自己,消除学生的失望心理
  求学是没有止境的,作为老师,也不可能是全才,但对自己的专业要有一股“钻”的精神,对于自己的专业,我们可以暂时不懂,但不能总是无知。当学生是因自己的专业表现而产生失望心理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充电提高自己;当学生是因自己的其它负面行为而产生失望心理时,更应及时纠正。绝不能为了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而让学生的失望心理愈演愈烈。古人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两句话,学生也是能够体会的,只要老师能正视,就能消除学生的失望心理,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策略三:及时有效地开导,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
  人们之间一旦有了误会、猜疑,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了。学校总有一些内向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总会对学校的一些人和事产生猜疑的心理,这种心理加剧了他们的沉默与痛苦。作为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这种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找出他(她)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与之谈心,帮其剖析他(她)猜疑的人和事,条件成熟时,把他(她)带到他(她)所猜疑的人和事面前,当面解开心结,消除他(她)的猜疑心理。如能做到这样,与这类学生的沟通就顺畅了。
  策略四: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淡化学生的叛逆心理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
  策略五:借助活动重树理想与信念,改变学生的无所谓心理
  学生整天囿于学校,忙于课堂,生活比较单调乏味,学习就难免缺乏动力,学习起来多为应付老师、家长,挨批评多了也就变麻木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
  作为教师,这时就应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实际创设外部条件,以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重树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比如,班会课时结合“神七”载人飞天,“嫦娥探月”计划的实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
  2. 立足于教师层面,总结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在总结了我校师生沟通障碍的原因后,课题组进行了相关个案的研究,立足于教师这一层面,就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
  策略一:提高教师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人格集中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熏陶学生高尚;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教会学生聪明,教师应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
  策略二:与学生心灵互动,做学生的知音
  一个班的学生是复杂的,有的内向胆怯,有的猜疑叛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是多面手,善于打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心灵互动。当然,要与学生有效情感沟通,一要努力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学生的知情人;二要与学生共进退,学生喜欢的、爱好的,教师也尽可能地去接受,喜爱,做学生的知音。
  策略三:学会宽容,懂得谅解
  教育要不要惩罚?我们认为: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但往往宽容比处罚更有效果。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做了错事,学生已够内疚了,这时,教师要体谅学生的心情,坐下来与学生交谈,而不要轻易地采取惩罚手段,无谓的惩罚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没有给他以期望。相反,内疚和不安使学生更容易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错误,并急于想改正错误,并多方求助,希望获得谅解。
  策略四:学会坦诚相待,将心比心
  我们知道:尊重和理解是双向的。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特别是“师道尊严”的思想,不要高高在上,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不论是成绩好的,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要把学生当成是具有思想和感情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愿望,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渴望受到公正的对待。对于教师来说,热爱学生是其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而尊重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俗话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要知道,那些冷酷刻薄的话语常会摧毁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的孩子会在满脑子报复思想中成长。
  策略五:角色互换 多为学生着想
  很多牢骚、抱怨、猜疑、误会的产生,都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倘若能换位思考,或许这些都将不复存在。作为教师,更应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原来与自己不一样,也就能更好地学会理解并宽容学生。而不能总是从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学生,总是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过分的要求,遇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多为学生着想。
  策略六:共同参与,共享成功
  学校或班级举办学生集体活动,教师应主动参与进来。在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才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也才会明白,老师原来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也同样关心班集体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老师应该是把学生看作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的小大人,他们也和我们老师一样,讨厌到处被人命令、指使和控制、被剥夺掉自治权。当老师参与到他们活动中,且说话对他们表示尊重时,才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这无疑是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极容易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的感觉。老师经常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学生也就不再怕老师,不再逆反老师,而愿意和老师谈心里话,愿意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张锦标 李贵根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215635)

标签:沟通 障碍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