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17-06-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蓉园小学 曹静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篇二:减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减法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梁邹小学邢金花

今天在12班讲了《减法的初步认识》,感觉效果太差了。学生表现:1、学生对情境图一点也不感兴趣。2、不会提减法问题。3、一节课解决学生题的加法问题就费了很多时间。4、加减法问题都混了。

我原来的设计:开课先让学生观察情境,找到数学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光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蝴蝶?”等的加法问题。

我的思考:这4幅图信息比较多,一下子涌给学生,学生可能感到眼花缭乱,觉得无从下手,很是茫然。这样也无法凸显学习减法的主题。

我的修改:

一、先引导学生看明白4幅图说的小故事。再逐幅观察提出问题。(意图:逐幅出示,突出减法主题)

二、第一幅在学生提出的基础上板书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3+2=5(个) ;

第二幅板书:还剩几个桃子?

5-3=2(个)

(1)。认识“减号”,学读算式。

(2)说算式含义。(意图:理解减法意义)

(3)探讨算法。

A、同桌一组,一人摆小棒,一人帮忙,合作完成。 说说你的摆法。

B、指名一生到前面演示摆法。

其他孩子在摆一下。

C、画出5个圆形,表示5个桃子。问:还可以怎么办表示摘掉了3个?学生:可以擦;可以涂颜色;可以批掉。

D、问:不批掉还可以怎么办?用虚线框起来,教师演示。让孩子总结可以有多少种方法。

(意图:数形结合,实现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的完美结合) 第四幅图:1。板书:还剩几只蝴蝶?让学生列算式,说含义。然后在练习纸上,演示4只蝴蝶,飞走了2只,还剩2只。(练习纸上有4个圆形代表4只蝴蝶),让学生处理图,列出算式。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摘了3个桃子,滚到水里了3个桃子,还剩几个桃子?

河边有2只青蛙,掉到水里了2只青蛙,还剩几只青蛙? 都是让学生自己处理图,列算式。

三、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意图:引导孩子找关键词“还剩”,问剩下的用减法;问一共的用加法)

四、编算式。看着板书的算式,你会遍数学故事吗? (意图:结合生活。理解减法的意义)

五、做书本练习。P36第1题。看图列式。

六、看故事情境,列出算式。

(1)有2只小狗,又跑来2只。

(2)有4只小狗,跑了2只。

(3)有3只小猫,又跑来2只。

(4)有5只小猫,跑了2只。

(意图:学生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在理解变化的过程中,深化对

一年级减法教学反思

减法意义的理解)

七、做书本练习。P36页练习第2题。

八、谈收获。

今天修改了原来的设计再上,感觉好些了,但是还有问题。让学生看第二幅图提问题时,学生首先提的是“小猴子摘了多少个桃子?”,而不是老师期望的“还剩几个桃子?”,或者提加法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一共有几只猴子?”,当时我说猴子摘了3个桃子一眼就看出来不用算,我不提这种简单的。可是想想“还剩几个桃子?”,图上就有,不也是一样就看出来吗?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肯定孩子的问题,再追问“还有不同的吗?”学生实在不会说,教师可以提出来,应到孩子注意“还剩”这个词,这个词重要却对孩子比较生

僻。

遗憾:

1、 加、减法对比的题少,所以有的孩子加减法混淆。措施:

教师摆小棒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后;列出算式。(在直观演示中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2-0=还没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意义。措施:通过学生

摆小棒理解2-0=为什么还等于2.

篇三: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一到两道即可,有基础,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

标签:减法 反思 教学 一上数学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不退位减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