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浅析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船歌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875年冬,三十五岁的柴科夫斯基正值创作的盛年。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Nouvelliste)主编M?贝纳德从俄罗斯诗人的诗中选出十二首内容与每个月的节令相关并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准备在1876年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每期刊登一首,于此同时,还要刊登一首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钢琴曲。于是他向柴科夫斯基约稿,并将准备选登的诗寄给柴科夫斯基,请他每月按节令写一首钢琴曲,与诗同时发表。柴科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的一首钢琴曲的那一天,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贝纳德。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但是,在六月和十一月时缺少创作灵感,便用手头已写成的《船歌》和《雪橇》来代替。而且这两首乐曲还成了“十二月”中最广泛为流传的两首。《四季》中最有名的当属《六月一一船歌》,这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音乐。以下是对《六月――船歌》的结构分析、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六月――船歌》的结构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六月 船歌》是复三部曲式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引子、第一部分(单三部)、三声中部(单二)、再现部(完整再现)、尾声等五部分组成。
  1 引子(1―2小节):在主和弦(g小调的)上陈述,以平稳的分解和弦织体,揭示了主题的织体形态,描述了微波荡漾的水面。
  2 第一部分(3―31小节):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发展中段,A乐段简单再现,有1小节缩减。该终端的素材选自A乐段的主题材料,并加以引申发展,保留了A乐段的句式结构,使音乐形象与A乐段主题一致,保留了歌唱性特点,使第一部分高度统一。
  A乐段(3―12小节):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6不对称结构的扩展乐段,主调为g小调,中途向关系大调离调,结束部分主调收拢。织体部分以分解和弦为基础,展示了微波荡漾的湖面及俄罗斯平底船均匀划行的节奏。前乐句可以分为2+2两个乐节,第一个乐节悠长的旋律带着淡淡的犹豫表情,分裂、摸进两次构成了第二个乐节,即第二个乐节有两个乐汇。前乐句完满终止于主调。后乐句从同头的平行开始,经短暂离调进入关系大调(降B大调)后,回到主调完满终止而收拢。
  B乐段(13―22小节):发展中段,由A乐段材料升高4度后变化摸进而形成的两个平行乐句,4+6不对称结构,转调乐段。前乐句首先转入关系大调(降B大调)陈述,主题的悠长旋律在发展中逐渐明朗起来,低音形成线性下行级进。后乐句平行发展后,转入主调,并在主调完满终止结束。
  A乐段再现(23―31小节):简单再现,侵入终止进入中部。
  3 三声中部(32―53小节):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在同主音大调上发展,速度突然加快,后乐段的开放及导七和弦连续转位具有展开性写法。
  C乐段(32―39小节):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4q一4方正性结构,音乐形象更加活泼,开放于G大调。前乐句小三度叠加的旋律,宛如两个姑娘柔情的女声二重唱,与加快了的切分节奏配合,描述轻松的船桨有规律的划动,低音主和弦持续;后乐句上方声部叠加了一个八度声部。强化旋律效果,下方声部打破了静止的和弦式织体,更富有动感、开放。
  D乐段(40―53小节):出现了一个俄罗斯民歌合唱音调的旋律,与前两个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粗犷、豪放。音乐由两个平行乐段组成(d+d),前乐句在G大调上收拢,后乐句自48小节进入一系列的副属导七和弦,形成调性游离,并在导七和弦上开放。52―53小节渐慢的分解和弦将进入小的连接部分,并转回到g小调的属功能,为再现部分进行届准备。
  4 再现部(53―83小节):简单再现,中音区增加了一个陪衬的复调声部,使音乐更具有流动性,更动听。
  5 补充(84~91小节):84―87小节以三声中部的材料发展,级进下行;88―89小节平行摸进。
  6 尾声(92―99小节):音乐采用了概括的写法,综合了全曲的各种音乐素材,低音部一直是主音的持续。90一99小节将切分节奏贯穿,又出现了中部c乐段描述船桨轻快划动的节奏,微波伴随着平稳航行的小舟渐渐远去。
  
  二、《六月――船歌》的音乐风格
  
  作品开始的引子以平稳的分解和弦织体,揭示了主题的织体形态,描述了微波荡漾的水面。
  第一部分有三个层次,高声部的旋律是最主要的声部,每小节的低音线条与高声部的旋律遥遥相应,而中声部中除了用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伴奏外,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旋律与高声部相呼应,造成亲切、温暖之感。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第二部分的音乐从小调转人大调,变得淳朴明快,似乎是人们无忧无虑的欢笑和相互戏水的场景,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融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poco pit mosso(稍稍加快)从慢开始,一步一步的快起来,逐渐的热烈起来,平行的三度、八度增加着热烈的气氛。Allegro giocose(愉快的快板)高潮部分音乐开始变得开朗、兴奋,结束部分最后的琶音逐渐得变宽,最后的休止使得这部分结束。
  第三部分的再现部由反向主题动机开始,并且通过属七和弦形成“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首部主题引出(52~53小节)。这一再现部分同第一部分无明显差异,只是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位化的和声织体(56小节)。旋律声部与内声部旋律线条在进行的方向与力度的对比上,犹如两人倾心对话般地相互呼应,主题形象与首部保持统一。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作品展现着语句的对比美,把人们从荡舟中所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与获得的乐趣在相互对话中得到进一步抒发。
  尾声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声部与高声部主要是体现和声的色彩,中声部是通过音阶的级进下行而形成的旋律线,仿佛是天、地、人的完美的和谐。末尾乐句交替出现主与属两个和弦(92小节),使和声语言变得平和起来。并且借用了插部中连续切分的节奏,将船歌的律动又一次浮现。最后,南琶音将主和弦的稳定性在渐弱中做最后陈述(92~99小节)。
  
  三、《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十二首作品,旋律优美,织体多样,和声丰富,色彩绚丽,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五彩缤纷的风俗厕,生动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侧面。其中以盛夏《六月――船歌》为代表,抒发了柴可夫斯基的充满明朗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船歌》在最初时是指意大利船夫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其音调悠氏、优美、抒情,节拍为6/8拍,调式则为小调式,伴奏节奏型模仿船身均匀摇摆和摇桨的动作,富于律动。而柴科夫斯基则按照俄岁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体裁,这首船歌没有采用6/8拍子,而是用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平稳的4/4拍子的节奏,来表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悠长而甜美的旋律就像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着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生活在辽阔国土上的俄罗斯人民的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标签:柴科夫斯基 船歌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