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100字作文 > 正文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长沙绿色城镇化路径探讨]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文章对长沙绿色城镇化的区域优劣势分析,得出四大路径:一是发挥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观念培养之路;二是发挥两型法规创新优势的加快发展之路;三是发挥绿色体制改革优势的重点之路;四是发挥两型示范优势的领导带动之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两型社会;绿色城镇化;路径
   绿色城镇化,作为一种现代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是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而且也伴随我国十二五规划绿色发展概念的明确提出正在成为当今中国城镇化的标杆。因此,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龙头,率先走出绿色城镇化道路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本文从区域优劣势分析着手探寻其路径。
   一、长沙绿色城镇化的区域优势
   (一)条件优势
   长沙地处属于东亚季风湿润气候的湖南省东部偏北的湘江下游与其最大支流浏阳河交汇的河谷阶地――湘浏盆地上。不仅环城皆山,丘涧交错,山多水多河多洲多,到处山青水秀透绿透美;而且,神奇美丽的湘江由南向北从城中穿城而过,纵贯市境约75千米,山水洲相依相映尽收城市眼底,尤以市区内的名山(岳麓山)、名水(湘江)、名洲(橘子洲)、名城(历史文化名城)融于一体而秀美无比,自然地理优势与人文资本叠加,构成一幅独特秀美的绿色山水洲城景观。这是长沙绿色城镇化特有的先天条件优势。
   (二)发展优势
   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龙头,不仅有更多先行先试的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改革权与两型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协调发展两条明确的绿色城镇化路子。而且在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道路上,既有20多年一体化探索基础,又有现在两型城市群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基础设施同城共享探索、一些改革建设项目可纳入国家重点等优势。
   (三)竞争优势
   1.两型先导改革成果优势:一是创新改革了“两型”规划格局及行政综合管理体制;二是探索了退引并举的产业转型、城乡一体分类试点和环境整治的显山露水透绿机制;三是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快速增强了综合承载功能。
   2.两型绿色品牌竞争优势:一是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统计显示,2009年实现产值就达762.2亿元,增加值达371.8亿元,占GDP比重达9.9%,占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三位,竞争优势明显。二是绿色城市品牌竞争优势,2008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十佳休闲宜居城市和十大品牌城市;2010年摘得了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城市、十大创业之城、十大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新桂冠;2011年不仅入选中国十大创新城、十佳宜业城市、最佳投资服务城市,而且也是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会展品牌城市,并荣登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榜首。
   二、长沙绿色城镇化的区域劣势
   (一)绿色人口城镇化任务重
   这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质量不高且体制障碍大。据统计,其城镇化率2009达62.6%,城镇人口达416万,但城市非农人口只有245万,即由于城乡户籍体制原因,还有差不多一半的城镇人口是常住城市的农村人或半城镇化两栖人,改变难度较大。
   (二)绿色城镇化产业结构形成难
   1.总体产业结构转变滞后。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长沙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理论上早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但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还是增长率都不是先进的三二一结构,而是耗材耗能高的第二产业居第一位的二三一,且这种趋势已持续三年,尤其是应不断提高的第三产业比重从2006年的49.8%持续下降到2010年的42%。从某种程度说,是牺牲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
   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比重过大(2010年达56%)且持续两年上升呈强化趋势,产业化程度不高并呈下降趋势,其农产品加工企业从2008年的9758家大幅减少到2010年的7014家。第二产业:一是结构重型化,轻重工业比从2008年的1?1.15上升到了2010年的1?1.38;二是集群化程度低,2010年集群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只有43.3%;三是集群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链不够明显、配套能力不足而致带动能力差。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2009年增加值848.2亿元,占GDP22.7%,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21.1%,与发达国家近1/3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现代金融、物流业滞后,2009年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只有9.5%和8.0%,其增加值分别仅为武汉的51.2%和57.8%。
   (三)绿色城镇化增长方式转变难
   1.高能耗企业比重过大且能源利用效率低。2009年煤、建、钢、电等8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高达77.4%,而增加值只占22.2%;在2010年2530个规模工业企业中,高耗能占46%,新进10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高耗能仍有39家。
   2.单位GDP能耗值及下降幅度不够理想。据2009年湖南省各市州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9年长沙万元GDP能耗标准煤为0.846吨,年降幅4.53%。不仅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有差距(北京0.606吨,5.76%降幅,上海0.727吨,6.17%降幅),而且其能耗降幅明显低于5.1%的省内平均降幅,居全省末位。
   3.能源瓶颈与环保压力日益突出并存。一是长沙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匮乏城市(81%的能源需从外地调入),不仅总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其自有一次能源少而二次能源――电的生产和需求极大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剧能源瓶颈问题,以至于2011年上半年在非用电高峰的5月初就开始出现了电荒。二是以煤、电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环保压力增大,尤其煤炭消费占比大。
   (四)绿色城镇化体制形成难
   1.经济外向度低且慢,绿色城镇化交流取经难。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长沙经济外向度只有8.9%,远低于51%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到了19位;在中部六省份城市中居倒数第二,且总量和增速均居靠后的第4位,不仅与居2位的GDP总量排名极不相称,而且与第一位武汉的差距太大,尤其总量只有武汉的33.7%;与省内14地市比,其增速仅居第7位。
   2.绿色体制形成障碍大。一是长株潭三市的各自为政与政府主导经济体制,使三市政区竞争仍大于合作,从而使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一体化配置资源上大打折扣。二是长沙市内中心城区与区县间、县区相互间及城乡间也都存在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现象。三是长沙行政管理体制总体上比沿海发达城市相对僵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及服务水平,均与绿色城镇化管理体制差距较大。
   三、长沙绿色城镇化路径选择
   (一)发挥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走根本的以心养绿观念培养之路
   1.发挥媒体产业竞争优势,短期集中灌输与长期宣传结合。让绿色城镇化理念既能在短期快速传输到每个老百姓的思想意识之中,并能在长期宣传中不断深入扎根到人们的心灵深处,逐步化作自觉的行动。
   2.发挥教育产业发达优势,分类培训与全面培训结合。既有针对性地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分类进行有特色的绿色城镇化理念培训,又要力争做到不放过任何一类培训机构和对象,使绿色城镇化理念培训,充满每个人的一生。
   3.发挥文化服务业竞争优势,多种途径倡导与全程倡导结合。即要利用长沙发达的各种文化服务途径对投资、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及营销管理等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绿色倡导。
   (二)发挥两型法规创新优势,走扬长避短的以规保绿、治绿加快发展之路
   1.制订长沙绿色城镇化发展规划,推动绿色城镇化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一要制订保护和发挥现有绿色山水洲城条件优势的山水人文景观规划。二要制订保住和发挥现有众多现实的绿色城市品牌竞争优势的一揽子绿色规划。三要将先导区现实的规划成果经验优势推广至长沙市全域范围。
   2.健全长沙绿色城镇化生态法规,保护和发挥绿色山水洲城生态条件优势。一要加强环保监察和执法,保障国家生态保护法规的严格执行。二要出台各种长沙市生态保护和治理法规,不仅要制订旧城改造法、限制排污法、资源节约法等保护性法规;而且更要重视绿带法、园林绿化法、重大江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法等发挥绿色山水洲城生态条件优势的法规,以形成更多发展和竞争优势。
   3.健全长沙绿色城镇化生产法规,克服内向、产业不合理、能源缺等劣势。一要制订促进长沙外贸发展的法规政策。二要制订长沙绿色工业生产促进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与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相结合;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与从整个生产过程严控高耗高污低附加值产业相结合。三要制订符合本地特色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和环保的绿色建筑法规,从城镇建设源头治绿。四要全面健全厂矿安全和环保生产法规制度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生产环节治绿。
   4.健全绿色城镇化消费法规,加快形成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的加快发展。一要完善绿色消费税费法规,促进绿色消费结构的形成。二要增加公共绿色消费产品的供给并规范其价格体系,鼓励人们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节资消费,鼓励人们作健康有氧出行、旅游和健身消费,培养绿色消费习惯。三要限制浪费型消费,严厉打击赌博、嫖娼、聚众淫乱等腐朽堕落消费。
   5.着力构建绿色执法体系,发挥“两型”试验区绿色司法的保驾护航作用。一要构建绿色行政执法服务细则体系,包括服务程序、时限、标准等,讲究人性化文明执法服务。二要构建绿色行政执法处罚规范体系,包括处罚程序、标准细化和技术处理等,减少自由裁量权和人为决策,杜绝执法不公。三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障碍衔接,既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杜绝以罚代刑、有罪不究现象,又可监督行政执法并促进起其服务水平提高,营造长沙绿色经济发展环境。
   (三)发挥两型体制改革优势,走体制创新的以制保绿、促绿重点发展之路
   1.构建科学高效的长沙绿色政府机构和运转机制。一要从纵横两个方面推进绿色政府组织机构体系的构建:纵向层级管理要做好强县强镇和市级精简高效的机构改革创新;横向职能部门要做好城乡一体、加强环保节资和外贸的职能合理定位与改革创新。二要推进绿色政府运转机制的构建:一是绿色任人选干考核机制;二是绿色财政机制;三是绿色办事决策机制。
   2.建立节资环保高效的长沙绿色产业政策体系。一要加大对低耗低污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低能耗且能发挥长沙绿色发展优势的文化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二要加强对钢铁、造纸和化工等一些无区域优势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三要创新节资环保政策支持方式,多方式鼓励一切节资环保项目的研究开发生产。四要创新产业集群支持方式,变简单支持园区经济为支持产业集群行业和企业,提高产业集群效应。五要加大外贸产业支持力度,扩大长沙经济的外向度。
   3.构建可持续的绿色人口政策制度体系。一要适时转变长沙人口政策重点,由重数量控制变为重结构调整,包括城乡、年龄、性别、民族、就业、文化素质等各种结构。二要尽快出台化解城镇人口人户分离、性别失衡、就业人口的供需失衡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紧迫性问题的新制度。
   (四)发挥两型示范优势: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以官示绿领导带动之路
   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是更直观和行之有效的,它能迅速带领和发动广大群众。为此,长沙领导干部要发挥两型领导的示范优势,做好四个率先:一要率先树立绿色城镇化意识。二要率先执行绿色城镇化法规。三要率先规范收入确保绿色投资消费。四要率先形成绿色投资和消费示范方式。
   参考文献:
   1.长沙市统计局.长沙统计年鉴[Z].2001-2010.
   2.芮英姿.长沙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0(7).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标签:长沙 城镇化 路径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