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200字日记 > 正文

【“普世价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思想教育心得体会800字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警惕和应对“普世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但近几年,随着“普世价值”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并蔓延,引起高校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普世价值”以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形态出现,对那些涉世不深、心理相对脆弱且感觉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极具迷惑性和诱惑力,对他们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必将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警惕、防范和疏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普世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所谓“普世价值”,是指普遍适用于世上所有地方所有时代所有人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它实际上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鼓吹的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超历史性、超阶级性、绝对的、永恒的价值观念,其理论根源是抽象的人性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方式。“普世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普世价值”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出了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思想,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和整合的根本,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同样,资本主义社会也有一套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反映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某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作为反映私有制经济关系的思想观念,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以含糊不清的抽象价值观的名义、以所谓“非政治”话语否定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宣扬“意识形态中立”、“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制“趋同”论,其实质就是图谋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夺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思想和价值观念趋同,最终谋求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和垄断资产阶级称霸全球的目的。
  第二,“普世价值”弱化了大学生群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某些鼓吹“普世价值”的人却胡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普照的结果,有人甚至居然把在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取得的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中生有地说成是实施“普世价值”的结果,煞有介事地宣称中国走到了拐点,要拐到西方的“主流”社会去。他们大肆鼓吹“去意识形态化”,宣扬“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要求人们弱化民族、国家观念。实际上,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他们自封为世界人权卫士和法官,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在全世界到处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念,干涉别国内政,以便达到美国独霸世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目的。必须看到,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劣迹斑斑的发家史与新中国富国强民的辉煌建设史还不甚了解,对西方价值观念和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分辨还不太清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还不太深刻,因此,在所谓“普世价值”的蛊惑下,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普世价值”淡化了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不但支撑了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而且正在支撑着我们今天进行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与支撑。对于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包括被热炒为"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观念,我们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而是必须放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检验,坚持用唯物史观重新探讨、批判和阐释,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离开具体的历史的阶级的分析,不区别真伪、优劣、时空,将抽象的“民主、平等、人权”等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一类思想观念和笼统的“人类文明”说成“普世价值”,动辄要求与“普世价值”接轨,这恰恰是西方敌对势力设置的陷阱。但在现实中,有些青年学生却对此分辨不清,警惕不够,在某些人别有用心的蛊惑下,在某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他们淡化了民族精神,曲解了时代精神,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出现精神空虚和颓废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
  第四,“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坐标,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也为当代大学生明确了立身之本和立德之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某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普世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是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并同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理论上,它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去抽象地考察人与人性,打着维护全人类利益的幌子,提倡尊重一切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宣扬普遍的自由、博爱等;但在实践上,它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追求的则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权利,维护的也只是私有者的尊严和价值。但近年来,在西方价值观念的舆论攻势和某些人的蛊惑下,再加上国内其他因素的影响,“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有些青年学生只讲“民主”、“自由”,不讲纪律、约束,奉献精神淡化;重个人、轻集体,个体本位倾向严重,社会责任感缺失;重物质、轻精神,物欲化倾向突出,贪图物质享受,精神追求丧失,等等。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格格不入,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相去甚远。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大力扭转。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抵御高校不正确社会思潮泛滥的有力武器。面对“普世价值”的消极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江泽民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人民之祸。胡锦涛也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民的思想下手。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去占领,就会给其他诸如“普世价值”之类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带来可乘之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主题。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没有理想就会失去人生目标,就会失去奋斗动力。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世界历史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劣迹斑斑的发家史,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强党史与国情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新中国富国强民的辉煌建设史,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目前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领先于我们的现实,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教育大学生实现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脚踏实地,善于把远大理想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时刻准备担当历史的重任。
  第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毛泽东曾指出,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邓小平也曾指出,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还要靠宝贵的革命精神。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包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必须展现的精神风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历史进步的方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引导大学生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一方面,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同时,要对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进行合理引导,消除狭隘的爱国情绪和民族偏见,引导他们以开放的胸怀和气度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和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他们自觉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为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优良道德风尚的提倡和尊崇,以及通过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良思想行为的反对和贬斥,把贯穿于、渗透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并且保证其和谐发展的灵魂性、本质性的东西揭示了出来,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修身立德之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他们分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所谓"普世价值"的界限,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大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知荣辱,自觉增强公德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的崇高气节,使青年学生受到熏陶,汲取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在平等互助、真诚交流、积极引导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大学生在不断的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过程中,接受锻炼、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遵守者和实践者,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8-23.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红旗大参考编辑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注:
   [1]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SZ2010615]
  
  

标签:探析 实效性 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