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200字作文 > 正文

浅谈苏北方言“?/?”字:苏北方言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浅谈苏北方言“?/?”字   马 楠 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汉族的语言自始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不妨碍名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存在,且可以发展为共同语,方言词汇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字形、语音、语义三个方面对方言词汇“?/?”字进行考证,指出其在苏北少部地区的现实使用中与现有辞书的出入之处。
  关键词:方言;克;?/?;字形;语音;语义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33-02
  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所谓地分南北则语殊,早在《论语?述而》就有这样的描述“执书皆雅言也”。荀子在《正名篇》中也阐述了这样的这样语言学原理:“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约名以相期也。”说明了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而思维具有人类的共性。【1】随着方言学先驱杨雄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出现,方言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方言土语,无疑是语言文学的最直接源头,通俗的白话文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方言土语,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可见,方言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方言差异显著,笔者着重对江苏北部洪泽湖一带的方言进行了探究,本文从方言词“?/?”字入手,从其字形、语音、语义三个方面试做粗浅分析。
  一、有关字形
  在字形发面,据考证 :
  按《尔雅?释诂》:“犯、奢、果、毅、?、捷、功、肩、堪,胜也。”“犯、奢、果、毅、?、功、肩、堪,胜也。”“?、肩、戡、?、?、克也。”《尔雅?释言》:“克,能也”可见,“?”、“?”、“克”为同义词,均释为胜意。
  按《说文?克部》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皆从克。徐锴曰:肩任也,?荷之名也,与人肩膊之?通,能胜此物?之克。
  按《康熙字典》克,集韵通作?。?,正字通同?。
  按《辞海》429页?为“克二”的繁体字;1638页 ?为“?(克二)”的异体字。
  按《汉字源流字典》251页:克(?/?)字形演变趋势为: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克为象形字,甲骨文像戴盔执戈武士形,或省去戈,表示攻打战胜之意。金文承接甲骨文,头盔繁化,并改戈为攴。简形则大同。篆文承接简形并讹断。隶变后楷书写作克。
  按《汉语大词典》克,词条22,“?”的简化字。?,亦作 “?”。
  按《汉语大字典》?同?。《字汇?寸部》:“?,同?。”
  “?”、“?”、“克”由最初《尔雅》中的同义词发展至篆书简形讹断后,“?”、“?”同义异形,隶变后楷书由“克”代替,三个字可替换使用。
  二、有关语音
  在语音方面,据考证:
  按《说文?克部》克,苦得切。
  按《玉篇》克,口勒切;?,口得切。
  按《康熙字典》克,广韵苦得切,入德溪,职部;集韵韵会正韵乞得切音刻。?正字通同?。
  按《现代汉语词典》642页 克(?、?) kè 644页?kēi
  按《汉语大词典》克[kè ㄎㄜ?]《??》苦得切,入德,溪。
  ?1 [kè ㄎㄜ?]《??》苦得切,入德,溪。
  ?2 [kēi ㄎㄟ]
  ?、?、克三个字读音为克[kè ㄎㄜ?],?、?作为口语读音另为[kēi ㄎㄟ],但是笔者在洪泽湖周边几县:泗洪县、泗阳县、洪泽县、盱眙县、宿豫县以及安徽一带考察得出?/?作为口语发音为kéi,与字典辞书记载之阴平有别,根据杨雄的“转语”理论,方言词汇的差异实际上只是语音的对应关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方言里,有着不同的语音形式。发音为阳平的?字口语在古楚文化区今淮扬文化区使用频繁,为当地方言中较能体现其地域文化色彩的重要词汇。
  三、有关语义
  语义方面,据考证: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经明确指出《尔雅》中将“?”“?”“克”都列入一个同义词条中,表示胜利之意。
  《说文解字?克部》中未收录 “?/?”,仅收录 “克”据其篆形释为“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徐锴进一步注为“肩任也,?荷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胜此物?之克。”根据《尔雅》中“?”“?”“克”同义,不难看出三字义为胜,此无异议。
  按《玉篇》克:能也,获也,胜也。?:胜也。
  按《康熙字典》:克,《说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荷之名也,能胜此物谓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又《玉篇》胜也。《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又《尔雅?释言》克,能也。《书?康诰》克明峻德。又子法言,胜己之私,谓之克。《论语》克己复礼为仁。又《春秋》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克之者何杀之也。又《左传?庄十一年》得?曰克。又忌刻韵会胜心也。《左传?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韵通作?。
  按:《汉字源流字典》克(?、?)《说文?克部》:“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解说不确。本义当战胜。
  演变:克,本义为●战胜;既克,公问其故?克敌制胜?攻无不胜。引申为●克制,制服,克已复礼为仁?柔能克刚?克己奉公,又引申指●完成,胜任:事临垂克,遭疾陨丧?常俱不克负荷,以忝前人,虚化为助词,表示●能: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用作“?”“?”(从刀或从寸,从克会意,克也兼表声)的简化字。表示●倾削:?扣工资。引申指●消化:?食??化。又引申为●严格限定:?期,?日发兵。又用作●量词:五十克为一两。又用作●音译词:克什米尔。
  按《现代汉语词典》642页 克(?/?)严格限定(期限)……也作“刻”。
  ?〈口〉打、骂、申诉。另见“克”〔?架〕〈方〉打架。
  《汉语大词典》克1.能够。《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教能从,无违命。”《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毛传:“克,能也。” 2.胜任。《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孔颖达疏:“小人德劣,不能胜其位。” 3.完成。《春秋?宣公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杜预 注:“克,成也。”4.能耐。《淮南子?缪称训》:“中行缪伯,手搏虎而不能生也,盖力优而克不能及也。” 5.战胜;攻取。《易?既济》:“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吕氏春秋?爱士》:“?缪公?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高诱注:“克,胜也。” 6.制服;克制。《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左传?昭公十二年》:“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7.杀。《书?牧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孙星衍疏引郑玄曰:“克,杀也。” 8.害,损伤。汉 陆贾《新语?至德》:“外骄敌国,内克百姓。”9.好胜;忌刻。《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克,好胜人也。” 10.犹训斥,教训。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昨天,他们三个还联合起来克了四敏一顿呢!”11.消化。参见“克食”。12.犹及。《文选?班固〈东都赋〉》:“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李周翰注:“比于秦末项羽之灾,犹未及此之半。”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晁次膺?效乐府体属词以进,名《并蒂芙蓉》。上览之称善,除大晟府协律郎,不克受而卒。”13.通“刻”。铭记;雕刻。《诗?大雅?云汉》:“后稷不克。” 郑玄 笺:“克,当作刻。刻,识也。”参见“克丝”。14.通“核”。《书?吕刑》:“其罪惟均,其审克之。”《汉书?刑法志》引作“其审核之”。《管子?七臣七主》:“数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则奸不为止。”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九》:“引之曰:克读为核,不克其罪,谓不核其罪之虚实也。”15.“?”的简化字。
  ?1同“?1”。
  ?1亦作“?1”。
  ?字义项解释在克字释义的16个义项中基本囊括,其中:7.砍削,截断。《淮南子?说山训》:“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物固有以?适成不逮者。”高诱注:“?,截。” 唐曹唐《和周侍御买剑》诗:“见说夜深星斗畔,等闲期?月支头。”9.通“刻”。刻薄。《宋书?朱修之传》:“然性俭?,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这两个义项克字义项未解释。
  ?2 [kēi ㄎㄟ]
  1.训斥;狠狠批评。康濯《一同前进》一:“他闹一会儿情绪,干部跑来劝说两句,他老婆?他两句,又鼓励他两句,他就好了。”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听其口吻和语气,又分明是在?人。” 和谷岩《茶花艳》:“我去找他谈谈,?他一顿,他的老毛病又犯了。”2.方言。抠取。赵霭如《日遭三险》:“他给了一个小钱儿,一伸手用头里这两个手指头拿了一块,后头这三个手指头又?了一块。”
  根据已有的字典辞书,大致上可将克、?、?三个字的关系定性为:?/?二字读音、用法、释义完全一致,为异体字。克字为其在早期的简化讹断字,后也单独成字,用法释义较其繁化“?/?”二字更为广泛,如,克可以表示古代占卜凶吉之物,也可表示容器,古国名等,大多可用 “?、?”二字的地方均可以用其简化字“克”代替。
  但作为方言的?,仅《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中单独列出,“?〈口〉打、骂、申诉。另见“克”〔?架〕〈方〉打架。”“1.训斥;狠狠批评。 2.方言。抠取。”
  据笔者实地于洪泽湖周边几县与安徽一带考察得出,方言口语的“?/?”不仅读音与辞书之阴平发音有别,为阳平发音,其语义与用法也大大超出辞书所释范围。下面仅对?/?字在超出辞书范围的具体语境的多种用法、释义进行列举。
  1、“咱俩把这瓶酒?干吧!”
  2、小虎头长大了,饭量也见长,一顿就能?两大碗米饭。
  这里的?可解释为吃、喝等行为。
  3、人们都说王五走了狗屎运,一去就?了个头等大奖。
  4、小李他不是照样?到一份名单么?
  出现在这种语境中的?字解释为得到、拿下、获取之意。
  5、小明一放下书包,就得意的对他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在学校就把作业?完了。”
  6、你怎么到现在这一点点的工作都没?完啊,太不像话了!
  在类似语境中出现的?字解释为做,干,等动作的执行。
  这些语境中的?字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都显示着平易粗放、真诚直率的江湖义士之风格和情怀。
  可表示吃喝等行为、得到、拿下、获取等、做、干等动作行为的?/?字在笔者考察的当地方言中用法广泛,使用频繁,可谓“万能动词”(但仅不可用于如厕行为,如?大便、?小便)。七情六欲无所不包,对天、对地、对人、对物、对情无不能?。笔者认为,辞书中的?字仅释为打骂之意完全不能表达?字如此丰富的语义及感情色彩。
  综上所述:自1924年北京大学成立“方言调查会”后,1928-1936年赵元任、丁声树等人的六次方言调查,以及1955年全国范围内的方言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关系。【2】方言是体现地方文化的直接源泉。本文为笔者在苏北地区洪泽湖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并结合字典辞书从字形、语音、语义三个方面进行考证发现:?字作为方言口语,其现存字典辞书注音与笔者实地考查范围的读音有些出入,就释义而言,现存字典辞书所释与具体语言应用情况相比,遗漏颇多。因此,就“?/?”而言,它能在多种语境中使用,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并折射出苏北地区坦率、豪放的文化情怀,其作用地位不容小觑,应加以斟酌。
  注释:
  【1】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第5页
  【2】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63页
  参考文献:
  [1]、王力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出版社1995年版
  [4]、清?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 2003年版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10年版
  [7]、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年版
  [8]、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中华书局1985年版
  [9]、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4年版
  [10]、《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标签:苏北 浅谈 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