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300字作文 > 正文

首都之争(上):武汉北京首都之争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南北议和用了三个月,待得清帝终于逊位,首都问题就浮上了海面。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去大总统之职时,就表示要向袁世凯提出“临时政府地点设在南京”和“新任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的附加条件。
  很难说参议院没有领会孙大总统的意思,但在第二天,临时参议院以20票对8票的多数通过“临时政府设在北京”的动议。黄兴对此大为光火,发飙说:议院必须赶紧自动翻案,否则我将派宪兵入院,把所有同盟会的议员都抓走!
  定都南京,首先碰到的反对者来自同盟会本身,提出“临时政府设北京”的参议员李肇甫,就是同盟会员。比他更有影响的宋教仁,也一度坚持政府设北京,据说还为此挨了马君武一个大嘴巴子。参议院于2月15日推翻了前一天的议案,19票对7票,设临时政府于南京。孙中山马上致电新任大总统袁世凯,特别说明此事,并声称要派专使奉请袁氏“来宁接事”。
  孙中山黄兴的用意,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非是“以袁氏难制,欲令迁都江宁以困之”,袁世凯又不是傻子,会那么听话?
  这个问题不只是南北之争那么简单。除了孙中山黄兴,以及被他们要求的同盟会员,支持定都南京的人少之又少。最先开声的是革命先驱章太炎,就在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并坚持建都南京的2月13日,《时报》发表了 “章疯子”的宏文《致南京参议院论建都书》,认为建都南京有“五害”:军事战略上不能控制北方,北方文化将益形衰落,政治上有土崩瓦解之忧,难以震慑拥清复辟势力,外国使馆拆迁困难。
  孙中山建都南京的公开理由,自己说起来都有些气虚:“今所争要者,但以新国民暂时中央机关之所在,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则燕京暂置为闲邑,宁府首建为新都”,后面不得不补一句“至于异日久定之都会,地点之所宜,俟大局既奠,决之正式国论,今且勿预计也”。意思是形式上我们必须有一个新首都,以表示与满清决裂,将来可以再改嘛――这话更透露出他们,无非是要以六朝南都,困住袁世凯,至于将来,正式大总统也没说一定姓袁哪。
  在参议院表决之前,并非没有第三种提议,2月12日,《申报》在《近事杂评》中,提到南北二京之外,还有上海、天津、武昌三种方案,该文作者明显支持“武昌方案”:“惟就南北二者比较之,则江左为偏安之局,北京有建瓴之势,若进而言武昌,则南北两京均局于一偏,而鄂乃为天下中心,由京汉以控制朔北,由粤汉以驾驭两粤,西接巴蜀,东连沿江,各省轮轨交通,水陆利便,而汉口商业之繁盛尤甲全国,恢恢帝都,无逾于此,故考之历史,证之地理,北京优于南京,而武昌尤优于南北两京。”
  这项方案深得鄂派人士的欢心。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一直认为没有给“首义之地”以足够的地位与荣誉。现在碰上建都这种大讨论,成不成功,他们都很愿意出来搅搅局。
  我们不要忘了,2月13日是辛亥年十二月廿六,按照糟糕的“旧俗”,十二月廿七,各报就停刊了,要到新年初五才重新出报。公众的耳目关闭了,于是过年期间政治人物通电激辩首都问题,一般人是不得而知的。待得大家醺醺然过完第一个“旧历新年”,打开初五的《申报》 《新闻报》什么的,才发现,关于新都的讨论已经进入白炽状态。
  不出意外,北方各势力统统站在袁世凯一边,北方商人自不必说,生怕国都南迁,北方经济立即一泻千里,连“籍隶南方,旅居各省”的商界“北漂”也力主“临时政府宜北不宜南,”商人代表们的省籍包括云南、四川、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福建、江西、湖北、贵州,都是起义的大省。
  他们的政府首脑也支持他们的诉求,支持建都北京的地方派,我们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江苏都督庄?宽、安徽都督孙毓筠、浙江都督蒋尊簋、湖南都督谭延?、江西都督马毓宝、福建都督孙道仁、云南都督蔡锷、广西都督陆荣廷、江北都督蒋雁行、浙军司令朱瑞、粤军司令姚雨平、第一军团长柏文蔚、光复军司令李燮和,再加上一个主要“临时政府设北京,将来国都定武昌”的湖北黎元洪,说是举国之公意,亦不为过。
  还得加上更重要的一票:各国公使的态度。据《民立报》报道,各国公使不仅公开力挺北京,还指责“今南政府不待各国承认,率以一二人之私见,遽议迁都”,提出“南政府轻视外交,要用正式干涉”,并拟照会外务部。

标签:之争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