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400字日记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51-01   摘要:“以人为本”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也是一种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
  “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有三个层次:个人,团体,人类;这有三义:相对物的依赖,把人作为主体的人;相对的边缘,以个人为基础;相对人作为手段,把人作为目的。因此,它需要我们去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以人为本”是时代主题,因为人们的关注在我们面前是不够的,对人的尊重是不够的,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是自由地占有自己自然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摘要和谐社会是通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拓展了范围、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之间的关系,人的本质越来越丰富,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人为本”的人,他们出发了人的发展前进。这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自由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以人为本”的不是一句空话或一种宣传口号。
  二、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使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发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社会。简言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有效的系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把和谐社会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和谐社会以人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实现。汪玉凯认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满足以上三个层次的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洪大用提出了理解和谐社会的三个角度。第一,贫富差距的利益分配角度;第二,社会公众的社会共识角度;第三,可持续发展角度,即积极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洪大用认为,社会现在非常关注第一个角度的理解,即从利益分配角度来讲述和谐社会,但是,和谐社会更重要的在于第二和第三个角度,即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共识;必须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张大平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因为“和谐”是没有上限的,达到和谐以后还可以再和谐,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和谐社会却有底限,如果社会的不和谐突破了这个底限,社会将发生动荡。因此,理解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找到和谐社会的底限在什么地方,通过构建社会安全网等措施保证社会和谐的底限不被突破,进而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和谐的社会。
  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生活追求的理想目标。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1]根据马克思其固有的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所含的本质和个人和组织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作为人类,人的本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能力强,是社会性的人,因此,所有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一个个体,人的本质是人的个性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概括为:(1)劳动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2)社会发展的关系,即社会关系,全面发展,富有的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3]人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关系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必须被别人交流,在交流的形式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丰富人的本质。(3)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个性充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4]
  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双方的冲突或矛盾的要求,许多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运动和保持多赢或双赢的局面。具体的说,就是不仅要强调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想达到国内阶级的和谐,不同的利益群体,并且想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模式;不仅要发展社会组织微观所有细胞的和谐发展,促进宏观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形成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和谐,使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是人的和谐。创造和谐的人的个体,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集体。集体和谐的基础上,基于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也取决于和谐的人,即,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主体,发展的个人为标准的。三是和谐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包括社会和谐的各类人员百分比的理性、社会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增长和社会地位的公平等。
  “和谐社会”的理论,不仅是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目标套科学,并提出在哲学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含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开发的条件下科学分析。这个哲学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精神,批判地吸收西方分析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传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
  四、实现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还不和谐因素,不和谐的状态。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和谐、完美的状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是地区占主导地位。和谐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和谐与不和谐,都是在同一时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相对平衡,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大众都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主要有:制度建设、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城市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要解决这些禁锢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6.
  [3]参见吴向东.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 〕.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 ,1 :27 - 30.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 - 10 ? 19.
  作者简介:张静,女,1985年生,新疆巴楚县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标签:人与 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