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400字日记 > 正文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资源型城市如何在分析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庆城县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庆城县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结构调整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林木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确定为本世纪初一项重要任务,而笔者认为西部资源型城市如不总结东北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困境。庆城县位于甘肃东部,占地2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是陕甘宁地区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年产原油120多万吨。“十一五”时期,以石油为主的重工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2%,地方工业也主要围绕石油产业进行配套加工和深加工,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工业体系,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40多年石油资源的持续开发,长庆油田总部的搬迁,势必要求庆城经济转型发展。因此,必须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其他地区经济转型经验,探索可行的实践模式。
   1.庆城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1.1地方财政收入逐年下滑。庆城县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油田企业,境内油田的三产企业曾多达83户。但因长庆油田布局调整,近年来勘探局机关及所属科研机构、二三级生产单位陆续南迁,1998年至今,已累计搬迁、注销、合并油田企业38户,税源锐减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率由2000年的25.3%下降到2010年的4.3%,GDP增速也逐年下降。
   1.2三次产业结构明显失衡。2010年庆城县三次产业产值之比为3.5:88.3:8.2,属典型的“一三二”型产业结构,其中石油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地方工业占比仅为9%,以高新技术利用为主的接替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乏力。同时,油田企业搬迁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发展。油田开发共占用当地耕地5万多亩,致使人均耕地由3.1亩减少至0.5亩。以前失地农民主要依靠为油田企业打零工、跑运输、提供餐饮服务等维持生计,目前则面临种田没土地、经商没市场、打工没出路等困境。
   1.3民营企业发展依然缓慢。分析庆城县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占比高达82%,民营中小企业占比明显偏低。近年来,虽然依托接管的油田闲置资产创办了一批民营企业,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偏低。三产服务和商贸流通日渐萎缩,绵延五十多公里的三产经济长廊现状一片萧索,农产品加工贸易集中区内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部分商家甚至转移了投资,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受限。
   2.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与思路
   目前地方政府仍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借鉴国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验,以日本和欧盟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重在强调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实施产业援助。日本政府自1961年至1991年共制定了九项煤炭政策,主要通过减少国内煤炭产量,支持产煤地的经济转型;法国洛林和德国鲁尔政府通过支持新兴产业、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资、培育中小企业等措施发展替代产业;欧盟则为实现产业转型投入了大量政府资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思路,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应该充分依托其资源比较优势发展,并构建相应的产业结构体系。
   3.庆城县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3.1依托区域比较优势,重筑经济支撑体系。一要围绕建设能源化工基地、西电东输基地等目标,争取两吨级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政策,构建油煤气能源工业支撑体系;二要围绕建设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和循环经济发展区的定位,改造提升民营企业,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产业支撑体系;三要依托油田闲置资产,发展油煤气下游产品、机械制造和小商品生产,构建加工制造业支撑体系;四要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发展苹果、瓜菜、草畜产业,构建富民增收的绿色产业支撑体系;五要挖掘岐黄中医、周祖农耕、红色革命等文化资源,探索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机制,构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支撑体系。
   3.2优化产业结构体系,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庆城县目前的城市构架与石油产业息息相关,要协调产业结构,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实现生产要素、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3.3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应降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竞争性行业的门槛,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应加快政府部门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允许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公交、供水、环卫等领域;应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帮助民营企业制定规划、提供信息、融通资金;应发挥市场机制的能动作用,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发展环境。首先,县城建设应按照“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定位,争取建设资金,盘活城市资产,激活城市商贸,增强县城的产业集聚功能。其次,小城镇应编制村镇规划体系,整合建设项目,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商贸向城镇靠拢,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第三,实施安全饮水、环境修复、土地复垦、生态优化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四,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解决居民就医难题。
   3.5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形成发展保障机制。一要加快推进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二要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支持;三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四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五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审批方式,减少和规范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人民出版社,2004。
  [2]钟声.西北地区工业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7(5)。

标签:经济转型 城市 研究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