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0字生作文 > 正文

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职高语文教学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一是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论素养;二是培养以创新为核心的思考、想象、判断和推理能力。“点拨、引导”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正是切合了语文课程改革中“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是中等职业学校“能力本位”“学生本位”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色
  
  “引导、点拨”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点拨为基本途径,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的合作阅读、探究阅读的教学形式。其中,引导就是启发,就是诱导,而点拨则是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目的。而“自主、探究”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活动体系。其中,“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参与、激励、点拨、引导下,自主地、能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阅读学习和实践活动,而“探究”则是指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中,要不断地探寻阅读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期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职高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等特点,决定了“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理论性。该模式以语文课程改革“开放――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理念为基础,融聚了“人本思想”(或“以人为本”)、主体性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体系;二是现实性。该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困绕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架构起教学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探究型、多维度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对指导当前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三是可行性。该模式是由从事职高语文阅读教学多年的教师群体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对于实现“培养学生阅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实施
  
  1.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为:
  其中,“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学习欲望得以驱动,进入学习的情境,并在教师引导下,自觉进行学习定向;“研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点拨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研”突出阅读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读”则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总结、引发下,建立对学习活动的反思、学习成果的整理、知识技能的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学习活动得以延续,学习领域得以拓展,从而能在更大的学习时空中更自觉地自主学习,以获得主体更大的发展。
  2.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该模式的具体实施,关键是要构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体系。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点拨,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笔者认为,建立“合作――探究”型互动阅读教学方式,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师生、生生合作探究为形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二是以情境孕育情感,创建互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自主的感悟与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场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和体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情境,激发能力。
  三是在实践中自主体验,促进互动。从实践操作入手,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观察、分析、提炼,从而培养能力,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或写出报告。这样,有了“第一手资料”,更容易促进学生的互动。
  四是以评价启动内需,激励互动。互动的教学方式必须创建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平等的、愉悦的、和谐的、向上的……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同学们的情感需求,点燃他们的心灵火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评价,以评价启动内需有效地建立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引导、点拨”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首先在我校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鉴赏性点拨,引导学生入境。鉴赏是阅读者建立在心理快感基础上的一项满足审美需求的活动。如果把创作看作生产,那么鉴赏便是消费,便是阅读者悦目、愉耳、娱心、怡神的一种精神消费。鉴赏是鉴赏主体的积极能动的一次再创造活动,它要把创作者在作品中提供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对作品中提供的“空白”与“不确定”进行补充完成,把自我的情感、想象和理解注入作品。因此,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有多方面的要求,但是把握文章的意思是教读文章的基本要求,中学语文教材中,一般的文章意思都比较明朗、显露,有比较明显的标志,但也有一部分课文的意思比较含蓄、隐晦,这多为小说、散文、杂文,这就要求教者正确点拨,从课文的叙述中看出倾向或抓住重点语句,咀嚼弦外之音,由此及彼,还可以找出课文的文眼,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使他们能很快入境。如《风景谈》一文,作者表面上是在“风景”二字上作文章,实际上不只是在写风景,而是在写主宰风景的人,赞美那些以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辛勤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了环境的延安英雄儿女。所以,教者可引导学生找出抒情议论的语段,帮助学生仔细鉴赏这些语段的内涵,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是形象性点拨,引导学生入情。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主体的投入和参与,那么,教师即使作出很多细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是抽象的,而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形象性点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入情。如《孔乙己》中有处描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在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阅读这段文字,笔者不是让学生首先分析“排出”这个词运用得如何准确生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己在看到别人的“知”,听到别人的“话”之后,“排出九文大钱”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排出”这一动词的丰富内涵,并点拨学生作出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己的心理和神情,让学生走进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孔乙己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排出”如果换成“拿出”、“摸出”表达效果好不好?由于有了对“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受,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便深化了。又如学习《皇帝的新装》组织学生先进行表演,然后再加以重点点拨,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研究性点拨,引导学生入理。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不应是简单的、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通过挖掘研究,可以体味作品中形象化语言,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学中教者应抓住形象化的语言点拨学生研究人们思想,引导他们入理。《药》中的康大叔是个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分析这个形象,教师可先引导不家务事找出描写康大叔的形象化语言:康大叔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一只手“摊着”,向老栓要钱,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同时还嚷着“怕什么?怎的不拿?”接着“便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然后点拨学生研究分析一系列动词的好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学生头脑中伴随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归纳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这是一个多么凶狠、贪婪、粗野、蛮横的人物。
  四是联想性点拨,引导学生入意。文学作品的集中性、概括性、典塑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之达到一定的意境,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读诗为例,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读诗不仅要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像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图画。他曾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为例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到的不只是十个文字呀。”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听到有人把祥林嫂绑架抢走之后,说了一句“可恶!然而……”,卫老婆子赔罪,并说“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之后,鲁四老爷又说了一句“然而……”,这两个“然而”后面省略内容是什么?鲁四老爷到底想说什么?教者可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结果当然是各不相同。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鲁四老爷想说的话呢?教者可进一步指点学生依据鲁四老爷维护封建礼教而又自私、伪善的思想性格特点,依据人物对话的前后语境,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第一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祥林嫂私自外逃,礼教不容。如今她婆婆做主让她回去,无话可说。”第二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再荐一个好的,也比不上祥林嫂勤快,到头来吃亏的不还是我?”
  (陈德国 江苏省滨海县现代教育中心 224500)

标签:点拨 探究 引导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