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0字生作文 > 正文

【精彩提问,呈现全新课堂】课堂如何精彩呈现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以问答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初中生物课的常见形式,一节课无论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得多精彩,最终都是靠着教师的提问,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过渡的,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因此同样一节课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下面本人就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节课的问题设计和呈现方式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 新课引入:(画面―绿色大森林)
  
  1 提问:在一个植物体的各大器官中,你认为哪一种器官能吸收大量的光?(图片展示―银杏的叶片)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并观察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是呈绿色的、扁平的,展放在空间,有利于吸收阳光。
  2 (趁热打铁)提问:你觉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应该主要在什么器官中进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同―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叶子,联系所带的叶片了解:叶和叶片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学生未思考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新知。
  4 过渡: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反思]: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本节的内容,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主题,同时也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渗透给了学生。
  
  二、 活动一:观察菠菜叶
  
  1 边观察边思考:叶的形状、叶的颜色、叶正面和背面颜色质地
  2 把叶片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薄膜,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再用肉眼观察叶的内部,你能看到几层?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突破“表皮是透明的”、“叶的正反面不一样”这一难点,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亲眼所见,加深印象。同时产生疑问―这些特点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探究的状态。
  [反思]:利用问题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教会学生观察的方式,防止了满无目的的观察,以达到教师的预期设想。
  
  三、活动二:学生实验―显微镜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教师巡视并指导:
  1 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
  2 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排列方式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探索未知世界。
  [反思]: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在慢慢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正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由实验观察结构然后联想功能,紧扣本节课的重点,为下面了解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做好准备。
  
  四、 活动三:探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
  
  1 表皮
  (1) 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
  (2) 表皮细胞的这种颜色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3) 细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4) 表皮细胞这样的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5) 表皮细胞外角质层有何特点和作用?
  播放气孔开关的Flash:提问―气孔能开关吗?受什么控制呢?
  2 叶脉 指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让学生回忆它们的功能。
  展示叶脉书签,思考叶脉的作用。
  3 叶肉
  (1) 栅栏层细胞和海绵层细胞排列有什么不同?
  (2) 哪一种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多?
  (3) 为什么接近上表皮叶片的绿色比接近下表皮叶片的绿色深?
  (4) 叶肉细胞的这种特点与植物叶的光合作用有何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给出的结构图及视频,进一步对叶片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反思]:教师将问题细化,梳理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的自学和对问题的理解,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 教学后记
  
  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讲述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都会很枯燥,教师也习惯以“告知”的课堂模式来上课,我也延续了多年的这种方式,原因很简单就是这种方式很容易,教师很轻松,反正学生不懂那我就讲给你听,你记住就行了。可是这种方式我相信所有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睁大眼睛的学生很快就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然后教师就不停地提醒:那边同学认真听啊!甚至差的班级老师还要整顿纪律。所以要想办法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体会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是以问答方式开展教学的典型例子。从引入开始到课堂内容的实施、重点难点的解决,包括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都紧紧依靠各种问题。每个问题都是我精心设计的,通过挖掘教材,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所以我尽量做到不重复、不累赘、好理解,便于思考,触类旁通,避免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流于形式,使学生无从下手。
  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我也运用了很多方法,例如引入(1)我利用了复习式呈现方式,在活动一(观察菠菜叶)我是先呈现开放性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把开放性问题将其范围缩小引出或提出多个封闭性问题。在讲述叶片的功能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时,我先呈现封闭性问题,然后再由此引出“为什么落叶总是反面朝上”这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思考,最后对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进行界定。除此以外,本节课还运用了启发式、激励性、诊断性等多种问题呈现方式。
  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教师如何将这些新知,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理解和记忆,并且能加以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技巧,如语言上的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表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等等。但以初中生物课堂中师生的问答方式为例,据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中大多数属于记忆性问题(占70%左右),其次是推理性问题(占20%)左右,较少有分析、判断、比较、发现、评价等价值的问题。
  总之,随着生物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近年来生物中考试题中创新题的抬头,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呈现方式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切入口,以此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标签:提问 课堂 呈现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