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字日记 > 正文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领悟课文之美】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包含语文知识的传授以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学生美学艺术的潜移默化。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的作品语句生动含蓄优美,有的作品艺术形象感人,有的作品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有的作品意境引人入胜。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通过长期的熏陶、浸染、生成美好的的情愫,养成高尚的品德。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在阅读中享受语文。
  一、 读中体悟文本主题的情感之美
  读课文,感知文章语言和情节是表面的,主要的则是领悟文本的主旨,从而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领悟文章主题的重要方式。阅读《天上的街市》,学生应该体会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读《散步》,学生应该体会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千古美德;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明白了世界需要爱,要无私的奉献。学了《金色花》和《纸船》,有学生说,以前老嫌妈妈爱唠叨,现在才知道妈妈是牵挂自己,为自己好;有学生说,现在特愿意帮妈妈干家务。学了《散步》,一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我又习惯的把遥控器抢到手,调到自己喜欢的动画频道。忽然,想到今天学过的课文,突然想到上课时老师讲的“尊老爱幼”,一看,爸、妈和奶奶都无精打采地看电视,于是,我不好意思地把遥控器递给奶奶,借口做作业去了。从学生朴实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美的情感对孩子心灵的净化。学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生认识到盲孩子不仅指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包括学习和思想有问题的孩子,他们是弱势群体,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学生们都表示愿意做萤火虫,做太阳,做月亮,更愿意做他们的影子。
  二、 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形式之美
  1. 句式美。在文本中,有的结构相似,骈体对偶,体现一种对称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的格外早”;《散步》中“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些句子短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还含有哲理,内含丰富,体现一种内在美。《散步》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子关系的融洽尽在不言中,“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些句子表面看来,是怕母亲和儿子摔着,其实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呵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读后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2. 词语美。《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中的“明”和“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表达的意思相同,但用词不同,既避免了重复,又让人思路开阔。《山中访友》中“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哼”、“踏”动词用得生动,用“德高望重”来修饰老桥,古朴形象而生动。《春》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简单的几笔,就让读者感受到山的青翠,初春美景,活灵活现。
  3. 修辞美。不少语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摇曳生姿,展现一种动态美。如《看云识天气》虽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很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第一段中“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比喻、排比的综合运用使读者仿佛进入了如诗如画的仙境。
  4. 写景美。有的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有的文章借景抒情,有的文章在写人叙事中穿插写景,无论景物描写在文中分量如何,无一例外地都呈现一种细腻美。《春》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繁多的野花在柔和的春风中左摇右摆,时隐时现的图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的细密入丝。
  三、 体悟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之美
  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可谓丰富,真善美假恶丑应有尽有。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形象呢?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读。首先,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印象;其次,学生自读,逐步领会人物性格;然后分角色读,深刻体会人物情感。当然,读的形式远远不止这些。老师范读《羚羊木雕》,学生感觉到父母的严厉、“我”的委屈、奶奶的左右为难;学生自读,能感悟到父母的自私、“我”的无奈、以及奶奶的善解人意;在分角色朗读中,只要能把握说话者当时的心理??父母重财轻义,不顾及孩子的感情,孩子重友谊的纯真,对现实的无奈,父母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就一览无遗了。读《社戏》,双喜的聪明大胆,阿发的纯真可爱,以及以他们为首的一群农家少年的天真、机灵、好客无不跃然纸上。在课文中有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可谓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四、 在阅读中拓展文本的意境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本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生发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补充、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课文《羚羊木雕》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其中的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我指导阅读中从是非入手。阅读后学生自然有自己的看法要说,顺乎自然。我设计这样一道拓展题:“你如果遇到这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天上的街市》一位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美丽的天街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里面摆满了人间没有的奇珍异宝,一些小摊贩的叫声此起彼伏,街上人来人往,牛郎织女一个牵着牛儿,一个手提灯笼,剩下的那只手彼此拉着,东瞧瞧,西望望,在悠闲地逛街。多么美的意境啊!没有熟练的朗读,没有深入的理解,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许宇峰 江苏省丰县教育局 221700)
  

标签:课文 之美 领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