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50字日记 > 正文

地方政府“外交”缺课: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3月19日,中国地方政府与国外地方政府缔结了第1872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如果按照每一对友好城市每年互访一次来计算,平均每天可能有五个团次的地方省市对外访问。   还有一组数字,也把地方官员不得不面对的国际交往问题推上了“台面”,关于“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多达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然而,当地方政府官员在家门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或者是走出国门之时,有没有过担心与忧虑?日本名古屋市长的出言不逊,虽然是个案,却给中国官员们提了个醒: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由于政治体制、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的差异,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和交流?
  《小康》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外交学院这三大党政官员培训院校的对外交往相关培训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后,发现从总体上说,中国地方主政官员普遍缺乏外事经验,也很少接受这方面的培训,所以一些地方官员到了国外,“不懂穿衣”、“不会吃饭”,讲话时尽是大话、空话和套话,有时还会带有“暴发户”的心态。
  见过很多中国地方官员对外交往中“尴尬情境”的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强调:中国官员亟需补上“对外交流课”。在既“缺课”又“缺练”的情况下,官员应该如何与国际“接轨”?《小康》采访多位从事外交事业的资深外交官员、民间友好外交人士、国际关系研究专家,在深入探讨国际城市“公共外交”之道的过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些可以吸收的理念和值得借鉴的样本。

标签:缺课 地方政府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