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50字作文 > 正文

[浅谈如何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2017重大群体性事件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 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由社会群体性矛盾引发的,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危害社会稳定,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事件。这类事件已经成为新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棘手问题。如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及时疏导化解、处置,将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干扰改革和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稳妥合法地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从而从源头得到预防、从源头得到消除、从源头得到控制。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累、激化的反映,既有深层次原因,又有表层原因;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只有客观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成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全局的高度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出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

1、利益矛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群体性事件大多数是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且多数由直接、相关的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矛盾引发。受利益驱动,一些人动辄采取闹的方式,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多数人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工程项目推进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征地后劳动力就业等相关政策不平衡、不配套,部分村民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如我州大沙坝征地赔偿群体上访事件 ? ,就是由于村民不满征地补偿额度,对村干部不信任等原因而发生。二是企业经营不善或改革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阶段,企业改革时有发生,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不完善性及部分企业退休、精简人员受利益等多种因素影响,或者是企业经营亏损、破产、关闭,从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劳资纠纷等,当企业工人、下岗工人、退休老工人生活保障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最为典型的就是农垦“1.20”群体上访事件,就是因为企业劳资长期存在极大不平衡所致。三是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死者家属、亲邻朋友往往情绪激动,造成人员集聚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如湄公河“10.5”案后遇难者亲属集体上访事件等,该事件处置及时,上访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2、诉求表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呈现多样性。不同社会阶层除了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外,更多地表现为各自群体的一些具体利益。如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难以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和协调,又缺乏各自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渠道,便可能导致矛盾积累和利益冲突加剧。目前,由于受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不同阶层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表达的机会不同,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因而,当某个阶层或某个群体,特别是社会最底阶层的利益受到侵犯、得不到保护,又难以通过正当有效途径表达、实现自己的意愿,难以行使自己应当行使的权利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诱因。

3、维权意识增强是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群众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当其利益受到侵害、威胁或出现磨擦、纠纷,一些群众在维护自己权益时,往往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给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群体事件,这成为引发群体事件一个不忽视的因素。

? 二、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州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总体上相对薄弱,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强,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因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发生群体性事件,党委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不能及时到位决策指挥、组织有效处置。

二是没有建立起应急状态下的情报信息会商研判机制,对社情民意、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真实原因掌握不准确,对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处置决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甚至无视群众的合理诉求,激化了矛盾。

三是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不完善,矛盾摸排、信息联动、网络预警等机制尚待完善,形成合力。

四是应急处置缺乏日常的培训演练,指挥人员和一些工作人员不熟悉法律政策、处置程序和战术策略。

三、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固本控源的长效机制,做到未动先知,动了必知,知了必处,保证不先出事,不先出大事,出了事能及时化解。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特别要注意完善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灵敏快捷的情报信息预警机制。群体性事件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其在发生前一般都有酝酿、串联、谋划的迹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信息主导、反应敏捷的预警机制,及时有效地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一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 我州已建立较完善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能做到定期滚动排查、重点时期超前排查,在重大时期、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实行零报告报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化解,切实掌握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苗头抓起,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在事前,力求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激化;
二是健全情报信息网络。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设立信息员等多种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情报信息,要活用信息员多用信息员,牢牢掌握基层情况;
三是完善情报信息研判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各类情报信息要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互通信息,整合情报资源,为领导决策与实战服务,对有激化倾向的要发出警情通报,提醒有关方面及早防范,提高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二)、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处置指挥机制。要严格按照《**州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规模、发生地域等实际,分别建立不同层级的应急指挥部,职能部门联合处置,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全面负责对事发现场处置工作的指挥控制。

(三)、建立健全公平正义的平等协商对话机制。一是畅通渠道,要求上访群众合理提出诉求,多渠道倾听百姓声音。二是化解责任单位要在平等、法制的轨道内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三是司法部门要加大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信法守法用法。四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要根据团结多数打击少数、争取温和派分化强硬派的原则,对于组织者、谋划者和破坏者,适时采取适当的法制措施手段依法处置,发挥强制措施的威慑作用,以平息事态。对一般群众,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耐心规劝,消除法不责众的普遍性心态,使之尽早自觉离去。

(四)建立健全及时发布的权威信息公开机制。及时传递和公开真实信息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则和前提条件。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在时间的迟滞中积累和爆发的,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回应,最终会酿成群体性事件。不能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流言谣言就铺天盖地,控制事态、处置问题的难度就会加大。因此,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是处置与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工作机制,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一是宣传部门、公安网监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网上动态,建立无缝对接的群体性事件新闻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网上舆情平稳。二是涉稳化解责任单位要主动加强舆情引导,坚持现场处置与网上舆情引导同步,有效引导舆论有利于事件处置的方向发展。三是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过滤不良和有害信息,不隐瞒事件真相,实事求是地对外公布事件基本情况、最新消息和处置工作,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报道权,提高社会公众的辨别能力,为事件的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五)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机制。一是以群体性事件处置业务培训为抓手,从学习上保障。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学习观摩等灵活多样方式,组织部门负责人、县市主要领导和具体参与维稳处突工作的人员参加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业务知识轮流培训,让他们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群体性事件的范围、熟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规律、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技巧,做到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尽快成为业务内行和骨干能手。二是加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突演练。可根据每年涉稳问题多发的事件分类别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如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演练;
如工作组被围攻解救处置演练。

(六)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甚至违法乱纪,激化矛盾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以及在处置工作中因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处置不当,或因迟报、漏报甚至瞒报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将根据《公务员法》、《信访条例》、《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浅谈 处置 健全 浅谈如何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处置群体事件应急预案 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