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保送生 > 正文

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_构建高校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构建培养学生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注重教师交流能力的培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建立合理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指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关系的活动过程形式。一般而言,教学模式具备完整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标准性和反馈性的特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成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抹杀其个体能动性和差异性,忽视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程序式教学模式、差异性教学模式等等,它们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启发者。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目标指向单一。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和学只是一种单一过程:教师宣布课的任务→准备活动→主教材的教学→学生练习→小组比赛或游戏→放松整理活动→课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即传授动作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偏重于项目相关知识和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忽视健身意识、健身方法、个性心理发展等“隐性”素质的培养。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会”而忽略“懂”;注重“练”而忽略“想”,完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显然不符合新形势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要求。
  2.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教学管理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单一、呆板,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性。不仅扼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是“填鸭式”讲授法,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灌输、轻启发引导等,教学只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注入式”教学现象非常普遍。老师在课中滔滔不绝地讲,反复示范,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地练习。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3.传统的量化评价使许多学生成为失败者。
  一块秒表,一把尺子,不论学生年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有何差异,用一个定量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这种机械的做法类似于工业化的模式。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冰冷的数字,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多样性则泯没其中。尤为可悲的是,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的学生,无论怎么刻苦锻炼,怎么积极参与活动,即使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起点太低,还是达不到及格标准,成了每次体育考试注定的失败者,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构建高校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去构建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主动地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利用教师的亲和力和交流能力,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去引导、鼓励学生融入到教学中,不断去超越自我,享受成功和运动的乐趣。
  1.确立“完善健康意识、提高健身能力”的教学目标体系。
  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普遍较差,自主锻炼意识和科学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十分缺乏,致使在的日常生活的锻炼和练习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学生健康意识和自主锻炼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学应改变以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三基”的教学形式和认为只要锻炼就能健身的传统生物学观念,转而重视健身原理、技能和保健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有效的健身方法和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实现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体育观的转变,建立正确的健康观。
  2.采用多种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开展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场地设施条件,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使用和穿插安排,精讲多练,以竞赛和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团队配合,共同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以调动其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被动跟着练”向“积极自主练”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设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唤醒和良好态度体验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宽松、合作、奋进的学习锻炼氛围,并力求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和人格化,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3.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评价工作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包括初始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终结期评价。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能及时反应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可以进行及时、适量的调整和控制;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及时取长补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另外,课程考核应改变以往以竞技项目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办法,考核内容应以全面反映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体育课考核中形式应多样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才能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4.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团队中愉快的学习体育。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角色,改变课堂内的形象,增强教师的亲和性,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教学中,并帮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锻炼和获得成功,为学生构建一种团队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运动知识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中形成积极的运动态度,提高学生运动与健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祥富,郝英.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4):79-80。
  [2]纪金,徐雄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12):51-54。
  [3]黄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吴健,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标签:教学模式 构建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