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表扬信 > 正文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 美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竞技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国际大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来看t还存在着一些阻碍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制约因素,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 高水平运动队 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许巍(1976-),男,河南太康人,周口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87-02
  到2005年为止,教育部批准的102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校中,有74所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这还不包括60多所部属高校的试点院校。这些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代表了我国现代高校田径竞技运动的水平,集中体现了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
  一、教练员现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竞技运动的发展。
  1 教练、教师身兼两职。现在高校中的教练员绝大部分是由本校体育老师担任,他们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肩负着高水平训练的任务,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兼顾到训练,这种困难可想而知。一位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一定就是一位优秀的教练员,要想成为合格的教练员,还必须对现代运动训练学和专项技术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现在,有一大部分的高校加大了对比赛的奖励,这鼓舞了教练员们的士气,增加了对训练的精力投入,但这无疑会给高校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较大地分散了精力,所以教练员、老师身份不明确,会给训练和教学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高校教师的收入直接与职称挂钩,职称评定关系到每一位高校教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硬性规定就是科研情况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由于在高校里教练员的带队训练成绩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所以教师教练员们在从事教学、训练的同时,还要为了职称评定钻研业务,搞科研。由于科研和教学的限制,极大地限制了教练员们对训练的投入。这必会影响到训练水平。
  2 教练员训练水平不高。高校里的教练员基本上毕业于体育院校,其中一部分教练员没有过高水平经历,但不能绝对地说没有高水平经历就不能带出成绩。根据国外高校高水平教练员的选拔可以看到,高水平教练员均具有高水平经历,有的是全国冠军,其中还不乏奥运冠军,一位优秀的教练员他不但应该具有较深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还应该具有比较高的运动体验。另一部分有高水平经历的教练员,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但在训练中仅凭经验带队训练,专业知识不深,知识面较窄,训练的方法、手段陈旧,不注意对有关训练方面的先进、科学的知识的学习,而导致了教练员训练水平不高。此外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没能形成科研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有效体制,从而也影响了训练效果。
  二、运动员现状
  1 运动员来源。运动员的来源太致分为四个部分:(1)专业队现役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是近几年来国内何者结合来的“学生”,他们在高校里注册了学籍,只是在学校要参加比赛的时候才代表学校,其他时间一直在跟随专业队训练。(2)专业队退役或即将退役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有的因为在专业队时一直不能出成绩,有的是因为在专业队时的高负荷训练而造成了一些伤病,不能再从事训练而退役的。这些运动员到了高校之后,由于自身伤病或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原因,训练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不能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所以他们的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3)省市各级业余体校。这类运动员相对而言,文化基础要比体工队队员好一些,但是运动成绩不一定很高。因为在体校运动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早已被上一级训练单位选中,进入更高级别的训练层次。因此,进入大学竞技体育的各级业余体校运动员,其实是经过上级训练单位选拔淘汰剩下的运动员。也就是说,这类运动员基本上是在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自己运动成绩的前提下才考大学的。(4)高考体育加试的高中生。在太多数学校,这部分运动员还是占多数的。但是他们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压力和训练时间不能保证,或是教练员水平有限等原因,不能接受系统的训练,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所在这部分运动员进入高校后的训练成绩看不到明显的进步。
  2 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培养体系还是坚持“一条龙”的模式,但是这条“龙”在训练过程中被小学、中学、大学分成了三段,成了一条“死龙”,三个阶段的训练不能很好地衔接,有着训练天赋的运动苗子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因此到了高校训练成绩不尽如人意。高校在运动员的选拔上有着自己的做法,在这些高校中清华模式被认为是最为成功的。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自己的真正的“一条龙”训练体系,从附小、附中坚持系统的训练,所以到了大学阶段,这些运动员有了一个很好的身体条件作为提高运动训练成绩的基础,培养出了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场上的两位世界冠军。他们的培养体系被称作“清华模式”。
  3 生源渠道不畅,短期行为明显。招生方面急功近利,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引进”,招收体工队退役运动员,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高水平运动队可在短期内迅速达到高水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然而,这些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已过顶峰期,受年龄、伤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训练动机发生了变化,训练积极性下降,很难继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高校成了专业队退役运动员的“收容所”。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挂靠”招揽体工队现役运动员(实际上是借用)参加高校的各种体育竞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背道而驰,偏离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既给高校竞赛活动带来了诸多矛盾,影响校际关系,又扰乱了高校学籍管理的正常秩序。
  三、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体系
  1 外部领导体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由国家教委统一领导,由于学校的层次和地位,形成的管理为:国家教委一国家教委体卫司学校体育工作处和训练处一省教委体卫处一高校体育;由于我国体委系统体制改革设立体育局,把原来由学校体育处所管辖的学校体育竞赛,转交给省教委体卫处,现在只有各省教委体卫处统一管理本省内高校的竞技体育运动。目前随着我国大学生体协的管理体制逐渐完善,高校的竞技体育基本上是由各省大体联管理。
  2 内部管理体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内部管理机构是在主管体育校长的领导下,建立“高水平运动队领导小组”,该机构由校办、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体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并通过领队实行“三师”和“三线”直至运动员班委的管理体制,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单块管理网络。“三师”即施政教师、班主任教师、教练员教师分别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生活管理、训练和比赛的这“三条线”开展工作。
  四、学训矛盾问题突出,训练经费短缺
  1 学训矛盾问题。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享有同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完成和其他学生同样的学 业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主要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集体进行专项运动训练,并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重大单项体育竞赛活动。但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各试点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时,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在全国性或重大体育赛事中,发挥最佳水平,创造辉煌成绩,为校争光。强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和提高,运动训练时间不断增长,运动负荷逐渐加大,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上,最终耽误了学业的完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它违背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夺标育人”的初衷。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是完全可以调和的,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2 训练经费短缺。体育经费短缺。经费匮乏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一般高校而言,在考虑学校整体发展的情况下,对体育这一块的投资,拨款很难一步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经费的需求额却在明显上升。各高校如果只是凭借学校下拨的经费来培养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将难以保证运动队进行长期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导致训练成绩上不去,比赛成绩不理想。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方拨款,有限的经费远远不能保证训练和比赛所需。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补贴较低,食宿条件较差,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没有经费参加各种高水平的比赛。经费匮乏仍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建议
  1 多方筹集训练经费。与外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建立并借助校友会的作用,筹措资金。寻求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的赞助,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办队,出让冠名权,让企业对运动队投入资金,以缓解训练经费不足带来的压力。与地方队合作,吸引地方队的训练资金。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会基金,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实行弹性学制,适当增加学习年限。管理部门要逐步改革现有学制及训练体制,增加学制的灵活性,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放宽学习年限,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学分就可毕业,可以增加专门的管理人员,帮助、辅导运动员选择专业课程,教练员也要对运动员多进行人文关怀,把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要充分为运动员的未来考虑。
  3 训练实行俱乐部制。在高校里,俱乐部可以由教研室建立,由教研室的教师进行教学和训练,把参加俱乐部的学生根据运动水平分成不同等级,在俱乐部里三级训练并存,即高水平训练、体育特长生训练和普及教学与训练。高水平训练带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体育课的开展。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可以由本学校教师进行训练,还可以聘请专业队教练来指导训练。与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关系,在这些中、小里建立课余训练的第二课堂,吸纳中、小学有潜力的学生到俱乐部中来,进行课余运动训练,以培养他们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建立长期的训练规划,按计划、有步骤进行长期课余运动训练。建立运动训练档案,为他们以后持续系统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4 最大限度地缓解学训矛盾。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或调整期,对运动员在比赛期落下的文化课进行补习,以人为本,为运动员以后的前途提前做好准备,使他们在取得运动成绩的同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高校中的高水平训练不是职业性的,只是在读书、学习期间的一项活动,他们应首先要做好学生,其次才是做好训练。只有这样,才不失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运动队,才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标签:运动队 普通高校 现状调查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