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表扬信 > 正文

浅谈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工作的范围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内在联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在工作理念上和工作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实质;职业指导
  
  一、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内涵
  职业指导是国际通行的解决大中学生学业与就业问题的学说和方法体系。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作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
  就业指导是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从渊源看,始于我国的职业指导。在行政文件中,最早出现于198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毕业生就业中期改革方案。这一概念提出的思想基础是:毕业生就业逐渐实行“自主择业”,后来在《高等教育法脚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作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这就说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仅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应;同时也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高校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开端于1986年个别学校的自觉。而在十几年的实践中,多数高校处于非自觉的行政推力下进行,把就业指导视为非专业化的行政事务,浅表性地理解为季节快餐――学生毕业时对其进行信息服务: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再加学生喜欢的技巧指导。当然,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对就业指导来说,从其本身所能表征的涵义上往往理解成为就业而进行的指导。
  二、高校就业指导的实质应是职业指导
  现行各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还保留着很强的行政工作痕迹,基本上是以把大学毕业生“送出去”为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没有以塑造大学生、“教之以渔”、提高其就业能力为中心。在实践操作中,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传统的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工作,政策解说、组织招聘活动、再加传授学生喜欢的技巧指导。毫无疑问,这些工作对学生就业是有帮助的,但这种应急性安排,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和发展相分离,只重就业之果而忽视发展之根,本末倒置。
  1、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
  我国高校重就业安置的就业指导模式不利于就业质量的提高。在就业率成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就业率,不管就业质量如何,尽量让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找到一份工作,最终各高校的就业率都不低。但这种高就业率却掩盖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难,漠视了大学毕业生与民工同酬的极度不合理,漠视了重点大学就业率低过一般专科院校的非正常现象,出现高就业率下毕业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校也诸多抱怨的现象。可以说是低满意度下的高就业率。国外延续数十年的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就业率只是其中一项指标,其他考察要素还包括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以及雇主满意度等。他们有三至五年的跟踪制度,将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入整个评价体系。
  2、先“就业”后“择业”
  现行的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就业进行,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必然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先就业再择业”,越来越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的大学生起到了误导的作用。很多大学生在择业之初,没有慎重考虑,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进了第一家公司,无论这家公司是否好,是否是适合他的,总之在他们的心中,总是认为这一家只是跳板,更好的“一定”在后面。导致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毕业十几年了仍不能定位。
  3、部分学生盲目就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为了急于找到一分工作,部分学生很少考虑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擅长什么,进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而是急功近利,盲目就业。结果是从事着一份并不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多数人在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尝试后,再通过调整、“跳槽”等方式才找到适合或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显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树立的理念
  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政策解说、信息服务、组织招聘活动、再加学生喜欢的就业技巧指导,毫无疑问,这些工作对学生就业是有帮助的,但这种应急性安排,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和发展相分离,只重就业之果,而忽视发展之根,本末倒置,其弊端显而易见。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必须理性地思考和回答就业指导应为何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就业指导实现其功能化的表达。
  1、树立“职业指导”的理念
  要改变就业指导“以毕业生的就业环节为主”和“以完成签约手续为中心”的局面,必须树立全新的思路,树立”职业指导”的理念,解决好工作定位的问题,达到与国际的接轨。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一字之差,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迅速进入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应当对其“正名”。职业指导是我们走向全面市场化应当树立的重要工作范畴,其基本理念是促进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2、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为了人的终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要与国际接轨,就要符合国际性的职业指导理念,从完成毕业生“出校门”的就业具体手续的工作状态,上升到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高层次。这不仅应当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理念,而且也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具体来说,职业生涯的理念体现为:引导大学生从广阔的视野审视个人职业问题,帮助其正确进行人生定位和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帮助其正确地选择职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和较快地适应工作,为个人的生涯建造坚实的基础。
  3、树立全程指导的理念
  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做起”、进行全程指导服务的理念。在大学一年级,侧重进行专业与职业前景教育,将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素质要求和就业出路相联系。大学二年级或二、三年级是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阶段,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社会需求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的技能培养,以塑造适应未来就业市场需要的“全人”。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是实现就业的关键性阶段,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就业制度政策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并要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其做好“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四、提升高校职业指导方法
  职业指导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涉及领域宽泛,有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以下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随着社会进步,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指导过程中咨询指导是一种常用的技术,顺利实施咨询指导,使指导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非常重要。全面地接纳、关心、尊重学生,可以提高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可以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与职业指导人员交融在一起,促进问题的解决。应做到真诚相待,也要以生活中真实的自我与学生接触,坦率地与其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体会,并提供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感受。也要注意不要将共情与同情联系在一起,这将会使学生担心指导者是否能帮助他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2、实行“个性化”指导
  职业指导如何才能对学生更“实用”?关键应在“个性化”指导上下功夫。将职业指导深入化、体系化,转目前的“学校本位”、“团体辅导”为“院系本位”、“个体辅导”。
  目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其本质是盲目。在校读书期间普遍缺少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科学合理规划,不少在校大学生盲目跟风,走了很多弯路。考证热、考研热、考G考托热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不甚成熟的心态,也造成大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浪费。而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由原来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基础上改组而来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显然能力有限。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主要是组织一些校园招聘会,以及对毕业生求职进行一些团体指导。但由于人力物力所限,中心通常不会对毕业生进行个体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而对非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得到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应咨询和指导就更为有限。因此,院系级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是无法忽视的一个中间环节,毕业生职业指导必须回归“院系本位”。只有在院系级层面上,职业指导才能更深入,才能真正把个体充分考虑在关注的视野之内,针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出学生的症结所在;院系可以针对自己的每个学生进行相关的咨询或者职业发展方面的系统测验,完全有力量实现职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并且院系可以灵活地运用他们与外界各个领域的资源网络来进行一对一的实习介绍和工作推荐。在择业之中,可以具体到给自己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和科学化的求职技巧介绍。另外可以把自己院系当作一个独立的品牌来打造,努力塑造自己学院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院级文化和院级传统的传承来提升自己院系同学在社会中的自信。
  3、搞好学生素质测评
  在职业指导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哪些人适合做哪些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首先是能帮助求职者真正了解自我,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技术方法就是心理素质测评。目前常用的心理测评,按照与我们职业指导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划分,一般分为职业能力测评,人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气质测评等几类。随着测评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又采取了情景测评技术。例如建立一个无领导者的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言语沟通,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测试等方法,调动被测试者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以便对被测试者在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有效评价。
  4、掌握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在这项工作中常涉及调查问卷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描述统计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报表分析技术。例如在设计正式调查问卷时,要避免开放性的问题,多运用封闭问题,让被调查人员能在有限的数个选择项目中做出回答,以利于后期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处理。除此之外,职业指导人员还要熟悉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布形式和特点,便于结合工作形势,使职业指导工作等相关工作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支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技术性很强,是职业指导人员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5、指导设计与帮助实施
  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指导老师要采用自省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自我职业取向的合理性,为学生确定未来工作领域的发展方向,并能对不同择业群体进行宏观职业取向分析。
  帮助实施是帮助求职者成功求职的关键一步。一方面需要我们职业指导人员具备善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空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能够适当地安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及时掌握面谈结果,并对其进行有效跟踪服务。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因力所不及而收效甚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工作重点,并强调工作时效。
  6、开设职业指导课
  职业指导课程构建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要适合学生需要,满足学生要求,解决学生实际等,要注意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独特的教育作用。二是针对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实用性的进一步深化,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做人、创业、求职和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三是阶段性原则,内容体系的阶段性、层次性,是逐步完成职业指导目标与任务的客观要求,课程如何设置,每个年级实施的主要内容、完成的主要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别进行指导。四是系统性原则,内容的系统性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重要保证,职业指导课程的完整、有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而且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最新的、最有效的职业技能指导技术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亚慈.谈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理念[J].化工高校学报.
  [2]闵晓阳.试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高教论坛,2006,2.
  [3]吕逢铬,阳征保.对高职职业指导特征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4]https://www.省略/show.aspx?id=2293&cid=36.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2004,10.

标签:职业指导 浅谈 高校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