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标语 > 正文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教育之浅见_惩罚教育之浅见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赏识教育成为教育主流的同时,惩罚教育一直是教师不敢触及的红线。但很多情况下赏识教育并不能总是成功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此时得当有度的惩罚教育就成了教育过程中有效的补充手段。
  【关键词】惩罚教育 教育本质 遵循原则
  赏识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倡导的教育主流,而惩罚则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其实,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在教育活动中光有表扬、激励是不够的,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采取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能使学生明了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 “惩罚”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如何避免惩罚教育的消极影响,在我看来,首先要搞清楚教育的本质。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所以,惩罚作为教育的一个手段,它是要教导做人的道理,挖掘,激发学生身上美好的品质以及向上的潜质。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根本目的,从而使惩罚教育变得肤浅、功利化。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影响班级荣誉而受到责罚,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错误而受到苛刻的处罚,甚至是体罚。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对处罚教育的误解。单纯的打骂责罚起不到育人的作用,惩罚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把握时机,及时施罚
  学生错误行为刚一出现,就要及时予以惩罚。如果处理不及时,问题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学生就有可能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以为意,甚至继续自己的错误行为。及时施罚则会使学生认识到,惩罚是自己错误行为导致的结果,从而会使他们在以后会有意识的避免类似错误。当然,“及时”并不意味着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一分钟都不延误。而是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 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老师往往偏爱成绩佳的学生;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处罚力度。如果在教育中过于宽容优等生、有背景的学生,往往会助长他们的自大和膨胀、其他同学的抵触情绪,甚至是对老师惩罚教育的不屑和鄙夷。在惩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惩罚才会有威慑力。
  三、 罚之有度,适可而止
  学生是明知故犯,还是无意为之,是否引起不良影响等,都是老师实施惩罚教育时应考虑的因素。轻微的错误,无须严厉的责罚;轻描淡写的批评对不良行为起不到纠正的效果。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偶尔犯个小错,一句简单的提醒也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学生,有必要采取适当的严厉惩罚措施。矫枉过正或蜻蜓点水式的惩罚教育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老师在实行惩罚教育时必须掌握分寸,有的放矢。
  四、 尊重学生,罚中有情
  惩罚不是对学生讽刺挖苦,更不是体罚。惩罚教育一样要分场合,要充满人情味。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惩罚的是过失,不是人格尊严。”当学生人格和自尊受到伤害,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对其终生都是一个难以弥补的伤害。惩罚教育要在保护学生人格和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受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 奖惩结合,严慈相济
  对于学生的过错,惩罚虽然能够及时阻止过错行为的蔓延,但孤立的使用惩罚手段,可能会使学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因为屡屡受到惩罚而对老师或学校产生对抗、抵触情绪。只有奖惩结合才能避免这些消极影响。奖赏是对其身上闪光点的一种赞扬,一种认可。它能有效地消除惩罚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关注鼓励;尤其对于受过惩罚的学生,老师更应加以关心,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其每一次进步。
  惩罚权是教师“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真谛是爱,惩罚教育也是为了爱。只要我们从爱出发,让惩罚变成一门爱的艺术,让惩罚变成师爱的延续,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有何妨?
  (作者单位: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标签:浅见 惩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