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比喻句 > 正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中新教材实验旨在改革,改革,就要兴利除弊,汰劣留良,每个教师应当立足于改;改革,就要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每个教师应当立足于创。新教材已为大家提供了改革和创新的机会和条件,那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课改呢?我想,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即科学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教师、学生、教材、教时、教学情境和谐统一,教学效果最优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 ; 语文课堂 ; 教学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逐渐现代化,语文教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得不能很好适应即将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学生在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近一两年内,各地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工作者以及关心语文教学的学者、专家都纷纷对当前语文教学提出批评,强烈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进行改革,乃至汇合成一个响亮的呼声:“语文教学非改不可!”?
  笔者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其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首先,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是“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
  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书本上一成不变的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改变教师僵化的思想,使其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的角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第三,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因素,是基础。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必修、选修课本及语文读本等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没有教材,教与学便没有依据,教学过程则成为不可能。教学内容受教学目标的制约,而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又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以往由于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不准,语文课堂内容芜杂繁乱,无法突出重点。高中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前者揭示与其他工具的本质区别,后者指出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由语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语文教学的特点应当作如下认识。1.交际工具是应用的,因此语文教学应改变过去的语言教育而代之以言语教育,变知识传授为以能力训练为主。2.既是交际工具,学生从小就在母语交际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调动学生自己感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3.语文的学习应当以语文形式的学习为己任,课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它只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劳力多而收获少。”?
  第四,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精心策划,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能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和灵感,除了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讨论甚至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著、文体相似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社会中进一步学习与实践。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的差异,教师就应转变观念,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
  另外,要制定科学的语文考试制度,牢牢把握好语文高考命题指挥棒,使语文考试成为激励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使考分成为准确衡量考生语文能力的标尺。这是语文教改的关键。语文考试制度不改,语文教改将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为了考试成绩(分数),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这是不可改变的。因此,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讲了,高中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此三者也确实代表了整个语文能力。要使教学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考试内容就必须是这几方面的。这样才会使考试成绩真正与语文能力相一致,就可真正避免高分低能。?
  第五,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
   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补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
   3.应用性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如,在读报时间开展“演讲”“朗读”等口语训练课,以及学生的时文选评课。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精选出自认为较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精练的点评,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读报时间登台朗读、评论。所选的文章由课代表收藏,汇集成册,由大家自己命名、写序、设计封面。这样既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评论能力,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第六,以探究学习为着力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更加迫切要求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针对学生的这一需求,笔者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独立获得知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学习模式实施中,笔者主要抓住了几个要点,首先是学习载体的搭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笔者大胆创新,将学生重新组合,不再按照座位顺序,将学生编为6人一组,每一组2个优秀生、3个中等生、1个后进生,各个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基本均衡,除了便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之外,组内成员的编配也较为科学,既有作为思维引领者的优秀生,也有作为结对帮扶对象的后进生。其次,是探究活动的组织。为了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与学习目标一同出示的还有一组探究思考题,这组探究思考题由浅入深,基本上全面反映了教学目标,使之成为整节课探究学习与启发引导的线索,学生分组研究探究思考题,教师开展巡回点拨活动,检查小组学习进度,对难点问题开展思维点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探究活动深入开展。除此之外,笔者还强化了对学生梳理归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
  最后,让语文学习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生活世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强调教育要还原于人的生活过程,赋予教学“生活”的意义,关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本身。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标签:语文教学 新课改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