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比喻句 > 正文

佛祖在一号线在线阅读_佛祖在一号线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约四五年前,南方周末办过一个高级记者作品研讨会,李海鹏是研讨对象之一。我就是从那里第一次注意到这个人,照片上的他面白,身修,长发披肩,背朝大海。    那一阵子,我开始有意翻检每期报纸,寻找他的名字;而当我看到一篇报道后,也能通过文字特有的面目而辨识出作者是李海鹏。
   那时,我把能找到的李海鹏的新闻报道打印装订,一字一句都读了,继而折服于其出色的文字表现。在我看来,它们大多不是一些轻松的故事,可哪怕是讲述最令人不安的故事,作者也怀着爱与凄楚,并体现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这之后的又一天,我发现他在牛博的镜像博客,读后如饮甘醇,深感愉悦和慰藉,心想:了不起啊,新闻记者中的抒情歌手,这个人是我的菜。
   大四下半年,作为一所大学的毕业生,我有幸来报社实习了三个月,经历了日常运作的种种琐细,期间的一个重大遗憾是没能亲睹李海鹏的真容――四个多月前,他离开南方周末签约 Conde Nast China(康泰纳士集团)。在告别信里,他借用了迟宇宙的一个老比方,南方周末也是一个流动的圣节,“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
   他还说,假如哪天,各位与我在某个没人在意的角落里相逢,认出了我,给我一个拥抱吧。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负责维护报社的几个社会化媒体(SNS),并利用这个机会在上面大肆传播李海鹏的文章,其密集程度直到招来用户投诉公器私用,引得领导告诫后,才有所收敛。呵呵。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和他有过简短的交流,如你所知,他就是那样的人:平和、风趣、非常有礼貌、不排斥也不迎合对方的意图。
   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我向他表达希望得到签名赠书,他在回复中称“赠书是个坏习气,想看的应该自己去买,不想看的赠那一本也没意义”,并允诺等我到北京请我吃饭,“用书钱加个凉菜”!
   我很高兴,遍告狐朋狗友,连菜都点好了,加个松露龙虾炖西葫芦。
   可要是真见了面,我还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呢,“我们从不喜欢互相联系”,对吧?
   你可以笑我,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李海鹏的读者――相比太过熟络的“粉丝”,我更喜欢有分寸感的“读者”。
   为什么狂读李海鹏?对于我来说,答案是读后有助增强小宇宙。如果你嫌这个说法轻薄,听听下面这个:因为“我们不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却依然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
   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有句话:一个短篇小说、一部长篇或者一首诗应该产生一定次数的感情冲击,你可以通过这种冲击的强度及次数,来判断这部作品水平如何。
   按照这个说法,《佛祖在一号线》给我的感情冲击不啻于台风袭来,而比这些好文章更值得惊叹的,是文章的作者李海鹏。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始终诚恳的作者,他把美学引入了真实的生活中。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作品的形式;他的阅人历事,就是作品的章节;他的处事之风,就是作品的风格。用书中《怀抱》一文的原话来说:
  
   人生苦短,欢愉有时,我想真正重要的是活得令自己尊重。我把“香草美人”当做精神尺度,慢慢学做谦谦君子。这是道德律令,可是说到本质又不尽然,其实嘉德懿行来自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审美体验。
  
   我想,《世说新语》里所谓“神资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正在去火星的路上,如今已过平流层。”
   是的,为人为文,李海鹏都堪为典范。以往我更敬仰他笔底生花的才华,并期望有朝一日能写得跟他一样好,现在的我很少想这些了,“这并非志向消沉之故,而是领悟了人生至为紧要之事以及志向实现的前提”。我想的倒是,他天真的心,纵心所欲的风姿和不厚此薄彼的态度更值得领略。
   那就这样吧,给自己一个激励,努力去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P.S.我于《向坏蛋们举杯》中的这一段,真是心有戚戚,遗憾的是没能收入本书:
  
   我们这儿有太多人是厚此薄彼者,喜欢性的就搞起来没完而且沾沾自喜,贪求爱的就是不仅自恋,而且认为大家都爱着他们,至少应该都爱他们,关心自由民主的就把关心政治当作高尚的行为,不关心政治的就把追求自由民主视为哗众取宠的手段,虚荣的就像疯子一样不顾自己的形象多么难看,不虚荣的就奄奄一息――要我说,我们很少对人持成熟的见解,甚至于,由于不成熟,我们很少坦率地说“我是最好的”,却含蓄地说了太多的“你们都是傻逼”。
  
  (吴达,供职于南方周末新媒体事业部。)

标签:佛祖 一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