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材料作文 > 正文

材料作文故宫跑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高考模拟试卷材料作文题目汇编(4)

2016高考模拟题作文汇编(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来,多地街头来来往往的许多小孩子、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种发卡一经推出即受到某类群体的喜爱,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花花草草造型,到处刮起流行旋风。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许多人表示“至少我不会戴”。

要求:白选角度,白定立意,白拟题目;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题,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充分体现公民意识、 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立意角度上,可以从赞同那些喜爱的群体的角度出发,他们喜爱是有原因的,因此可以立意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就表现出来;以更开放、轻松的心态对待新事物;求变;张扬个性,等。可以从赞同后者的 角度出发,他们不赞成此例流行也是有原凶的,可以立意为:不盲目跟风;理性看待流行;新出现的事物也要符合传统心理、传统文化。当然也可以从各自的反面来加以立论,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顾颉刚大学毕业后花几年工夫,写了许多文章,来做孟姜女故事研究。有人问他:“你做的这种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处?”他只回答了一句话:“没有什么用处,只是我高兴!”他在1924年写的论文《孟姜女故事研究》被刘半农誉为“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宿构和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流联名抵制,他们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理由是“北京有故宫和四合院就足够了,不适应这些太西方、太现代的东西”。不过到了今天,一部关于北京的宣传片中若没有这些建筑的影子,你会怀疑地问:“这是最近拍的片子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0分)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再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程中,感觉面的味道特别鲜美。当他问餐馆老板时,老板说:“今天的面配料和制作过程与平时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是,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最后一句“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为关键信息,时间、味蕾、滋味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只有细细的品味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还可以延伸下去,给生活一点时间,去慢慢的感悟与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滋味。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泥塑大师,年轻时就喜欢玩泥巴,捏各种小虫之类,先后遭到母亲和妻子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要玩。起初,老是拿捏不准,用力过重,就会变形;用力太轻,则不能成形。为了把虫子捏得像模像样,他经常跑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虫子的形状和神态,回到家就开始捏。

后来越捏越有兴趣,便不惜代价,买来泥塑材料。为了提高塑艺,不管哪里有泥塑展,他都会去参观,一有感悟,立马回家捏捣。感觉不大满意,便推倒重来。后又拜师学习,切磋琢磨。

久而久之,他塑造的蝈蝈、螳螂、蚱蜢、蝴蝶、蝉等栩栩如生,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如从“他”在遭到母亲、妻子反对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玩泥塑,最终取得成功的角度,可立意为: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等;从用力过重过轻都会影响造型的角度,可立意为: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等;从“他”为把虫子捏得像模像样,经常跑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的角度,可立意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等;从“他”“越捏越有兴趣,便不惜代价,买来泥塑材料”的角度,可立意为: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欲取之,必先予之等;从“他”为了提高塑艺,不管哪里有泥塑展,他都会去参观以及拜师学习的角度,可立意为:应博采众长,虚心学习等;从“他”感觉不大满意,便推倒重来的角度,可立意为: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等。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枚鸡蛋有一次碰到一起。左边的鸡蛋对右边的鸡蛋说:“伙计,咱们生活优哉游哉,快乐似神仙,唯一的不足就是外面的硬壳束缚了手脚。我想出去,自由发展。”

左鸡蛋急于破壳,密切注视周围,女主人经过,左鸡蛋求助,女主人拿过鸡蛋,轻轻叩击碗沿儿,蛋壳“啪”的一声,破裂了。左鸡蛋如愿以偿,跃入碗中。入锅以后,鸡蛋

变成了食物。

其实,右鸡蛋也想打破自己的外壳。于是,它酝酿力量,争取自己从里面冲破硬壳。 右鸡蛋积聚能量,寂寞了二十一天。最后,它用头一顶,蛋壳自然裂开,毛茸茸的小鸡跳 了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始了它的历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喜剧演员贾某在一档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一个叫作“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揪住不放,强烈要求贾某向全国人民道歉。贾某道歉后,有些人似乎受到了启发。道长孟某发长文批判导演陈凯歌新作《道士下山》扬佛抑道,影响宗教和睦,要求陈导向道教界、向社会道歉;六小龄童认为贾某道歉开了一个好头,要求恶搞《西游记》的影视剧也要道歉。

对此,网上意见不一,有赞同道歉的,认为恶搞不等于创新,不能为博眼球将经典恶俗化;也有替贾某、陈导等叫屈的,认为创新可以打破樊篱,况且花木兰、孙悟空等原本就是虚构的文学形象;更有网友戏谑“金庸塑造了众多邪道形象,强烈建议孟道长起诉金庸,保卫道教”。

该不该道歉,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写作提示]从需要道歉的角度分析,演绎经典固然可以创新,但起码要尊重经典,对经典怀有敬畏之心,不能将恶搞等同于创新,将恶心等同于开心。参考立意:(1)要有敬畏之心,创新也要守住底线;(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净化社会风气。

从不需要道歉的角度分析,什么样的改变才算创新,谁也说不清,花木兰、孙悟空等原本就是虚构的文学形象,不属于哪家哪户哪个研究组织,没有触犯版权,凭什么一些研究机构或个人要求他人道歉?难道你们的就是经典?就是遵循事实?参考立意:(1)允许创作的多元化,不能动不动就罗织罪名,百花齐放才是春;(2)自信者自强,白卑者敏感,包容才能大气。(如有其他立意,符合材料含意即可,以上提示仅供参考)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作家鲁文·达里奥讲过一个寓言:伊甸园里,有一株最美丽的玫瑰,有一个魔鬼对她说:“你的确很美。不过……你没有用。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美

丽是不够的……”

于是玫瑰像夏娃一样受了诱惑——想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您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定角度,自拟题目。②不

材料作文故宫跑

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普通大葱只能长一米高,山东章丘大葱却能长到近两米。人们起初认为这是品种

问题。有人把章丘大葱引种到外地,结果长得和普通大葱没什么两样,有人把外地大葱引种到章丘,结果长得跟章丘大葱一般高。于是许多人认为水土气候是关键因素。有位学者较真,他特地跑到章丘住下来,观察大葱完整的种植过程,揭开了其中

奥秘。选种、育苗、施肥、浇水、锄草、捉虫,这些环节跟其他地方一样,无任何特殊之处。但这位细心的学者发现,从大葱破土萌发的那天起,章丘农民就每天往大葱植株上培土,大葱长高一点,泥土就培高一点。每次培土的厚度只有几毫米,刚好让大葱露出头,使它不至于因窒息枯萎。大葱要想获取阳光空气,就必须铆足劲儿往上拔个儿。泥土培得越来越高,章丘的大葱也就长得越来越高。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压力与成才;不断拼搏才能走向辉煌;实践出真知等。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只小鹰告诉妈妈说将来要飞遍全球,妈妈高兴地鼓励它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飞行技术。小鹰苦练飞行技术,专心致志,对其余的事一概不闻不问。

几天后,妈妈叫小鹰一起去觅食,小鹰认为这种小事毫无意义,认为妈妈不该打扰它。 妈妈说:“飞行训练应该包括寻找食物。否则,起飞的第一天就要挨饿,第二天就无力升空,第三天就会饿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从本则材料来看,小鹰不愿去觅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却是实现你的凌云之志的入口。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多做准备。慎重考虑十件小事,或许只有一件能派上用场,但如果不去想其他九件,你就有可能被它们阻碍。

小鹰有了目标,但是它只有大目标,没有小目标。换句话说,它只有长期目标而没有短期目标。这样也是不行的。天下没有大事,只有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任何伟大或宏伟的目标都是由一些小目标一点一点积累而完成的。那些一心想干大事的人恐怕永远找不到英雄用武之地。

从小鹰目标的确定,我们可以看出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循序渐进的,要明白按部就班的原理——先会爬行,才会走路;学会走路,才会跑步。运用按部就班的原则,才能将目标规划成具体可行的指引。先由小处着手,一旦较小的目标实现之后,就更具信心去完成

大目标。随之而来的是你的期望也跟着提高。随后,长期目标也唾手可得。

大目标是你的根本,是你的方向。倘若你没有大的目标,你很可能“知足”——津津乐道于眼前的得益,从而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认为所谓的“成功目标”只是一蹴而就的事,用不着花大力气。于是,你经常为自己设定触手可及的“目标”,凭着小聪明和惯性就“手到擒来”,不免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你就放松了素质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退化了聪明才智,一旦需要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时,你就无能为力,只能跌足长叹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和尚问禅师:“我早起晚睡,打坐念经,自忖再没有谁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我总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小和尚,让他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粗盐放进去溶化。 不久,小和尚跑回来说:“葫芦太小,盐块太多,我装进去的盐怎么都化不了。”

禅师说:“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盐块如何化得了?你一天到晚用功,却不留时间来思考,怎能开悟?”

小和尚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松,弹不出声音;弦太紧,又会断裂。中正平和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小和尚勤奋学习,却没有收获。禅师用葫芦里化盐为喻,告诉小和尚,学习中留出时间来思考是很关键的。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学而不思则罔;留下一点空间容自己转身,留下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等。

小和尚又问不用功可以开悟吗,禅师以琴弦发声为喻,告诉小和尚,心态平和才能悟道。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做事要把握好度;保持平和心态,坦然面对人生;心态与学习;等。

禅师善于开导小和尚。据此可从“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启人心智”的角度立意。

考生还可以从学习的角度谈思考、心态对学习的影响。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眼镜熊是南美洲的特产。因为眼镜熊的眼睛里能分泌出一种昂贵的香腺,所以经常遭到人类的捕杀。眼镜熊极难对付,人类就利用它的恻隐之心,来对它进行捕获。

人类派出一个人跟踪眼镜熊,一旦被眼镜熊发现,那人就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还得伤心地流眼泪。此时,眼镜熊的怒气就会立即消失,并且它也会跟着流泪。待它决定放弃对人的攻击时,潜伏在一边的其他人就将眼镜熊制伏。

就这样,眼镜熊的数量日益减少了。慢慢地,这一古老的、用流泪的方式来激起眼镜熊恻隐之心的捕熊方法,终于失传了。现在,眼镜熊不但都成了“瞎子”,而且眼睛里的香腺也没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这段材料主要写人类恶意滥杀眼镜熊的行为及其后果。考生审题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立意切入角度要紧扣材料,小而精,要避免大而无当的立意。参考立意角度:

篇二:2015海淀语文一模材料作文简析与范文

2015海淀语文一模材料作文简析与范文

【试题再现】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题①抓关键词:“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立意:围绕关键词展开相似联想——物、人、事(物:茶、筷子、信笺、草木、照片?? 人:由一人外在的“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事:由表面浅层的“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

文题②可用“由果溯因”方法立意:“为什么这些人做主角的朗诵会主题叫‘日常生活、惊心动魄’”?或“为什么朗诵会这些人是主角?”原因是:“生活即诗”“诗源于生活”“ 珍视生活,生活就惊心动魄”“寻常是诗”“艺术本植根于生活百态”“诗人等于凡人加情怀”“艺术本就该有泥土气” ??

【优秀作文】——文题①

粉彩浓淡总相宜 一类上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眼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钧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

我有幸学习过工笔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

几代人画的,真都是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中承载的,是美之华贵。

于是隐约懂了《清明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

还原。粉彩之美又何止于书画呢?从瓷瓶上纷飞的蜂蝶,到引人垂涎的寿桃,从敦煌石窟中飘扬的衣袂,到生旦净丑脸上的油彩------哪一个不曾施以传统粉彩的涂抹,又有哪一个不是浓重得凝聚着无数人对于传统美学的仰望呢?

粉彩是那么轻,似乎遇水即溶,见风而散,但他又是那样重,重得似有千钧之力,叫人移不开眼球。粉彩重在对文化的记录和诠释,重在引人感悟的缤纷色彩。

思乡心切的余光中曾叹道:“给我一掌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是乡愁的痛。”这正是粉彩给人深及心脾的感悟。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唯粉彩而已。

【阅卷评语】角度独特,在描绘叙事中完成自己对“轻中之重”“朴中之华”的理解,粉彩虽轻却代表了传统美学的华贵。显积淀,有认识。

流入心灵的青田 一类中

如今我已刻章十年,最爱的却是那朴素的青田。

说来自己仍觉不可思议,冻玉的华美不曾驻入我心,泰山石的浑厚不曾令我感怀,曾经最痛恨最想早日摆脱的“初学者石”青田石却是我如今的最爱。

青田,青田,细细咀嚼这个名字,朴素中深藏着华贵,轻巧中蕴含了体悟,青色最是朴实无华,黄色更像土地一样稳重,它们承载着刻刀,细细地压下一道道纹路。

初学刻章,三舅爷叫我挑一块石头,青田石在手中挑挑拣拣,那细腻的纹路令我爱不释手,青色是苍天一样的清朗,黄色像大地一样浑浊,青田石的青色黄色融合在一起,仿佛有一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般天地初开的厚重。

用细白的生宣仔细写好了方正的篆字,又将那漂亮的白纸反转过来,描摹着倒映的文字,写一张反字出来,刻章之前将裁成三寸宽三寸长的反字纸紧紧蒙在磨好的石头上,沾水,包上十几层厚宣用力往木桌板上一压,只听“咚”的一声,过了一会儿,字就压好了。反字是用不稀释的浓墨写的,沾水即印在了青田石最漂亮的平面上,仿佛青色与黄色的浑浊中有了远古蒙昧的墨字,点亮了整个青田的世界。

什么时候开始讨厌青田呢?大概是刻第三块“上山若水”的时候罢。青田石多含沙砾,刻上十块无非崩却刀子,刻到自己手指或因小石子压在凸线与凹线中央,作品无奈断线的结局。“善”字笔画多,烦躁与沙砾的共同作用下,我的“善”字断得惨不忍睹,几乎成了“吞”字。看到三舅姥爷漂亮的冻玉,青田石似是太朴素了。

晶莹的冻玉确实惹人爱,然刻了十年青田的刀似乎更爱青田。渐渐地沙砾于我再不是凶神恶煞的拦路虎,而像一个个熟稔的朋友。我可以轻松地与它们打招呼,它们在我的刻刀下一个个乖顺听话,再也未破坏我的作品。

一笔一划地,青田石的柔软细腻,温和大气渐渐流入了我的心。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傅最爱的大抵都是青田。

有些石头漂亮,流入石群却再也难辨踪迹,有些石头随虽不晶莹剔透,也不沉挚厚重,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阅卷评语】借治印刻石写出自己心灵的成长,内涵丰富。但是第6段转换突兀,结尾未及收束,总体上瑕不掩瑜。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 一类中

宣纸虽轻薄朴素,但却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人亦如此,一个人想要书写自己的价值,不能仅限于外表的修饰,而是要懂得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仅从外表去看,因为其内心的品志往往不能轻易显露。

轻中有重之人,不拘小节,仅轻描淡写地画出外观,但在心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朴中见华之人,平日里不出风头,不显露,但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人格。与之相反,那些仅在日常出风头的普通人,是无法承受关键而重大的责任的。因此,一个内心深重之人,常在最大气,最关键的场合彰显价值。

轻中有重之人,抒发高尚的节操,令后世所钦佩。东晋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世俗,归隐于田园。他不擅长农事,时常不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伟大。但是陶渊明的真正的品志在心中,他以诗歌的形式诉说着对于田园的热爱,以超凡脱俗的品质彰显人性的光辉。他看似平淡的志趣,恰恰是千万百姓对于清明盛世的希望的真实写照。也许你可以说陶渊明并不是一个成功之人,但是那仅对于外表,他的内心深处,好似隐藏在牡蛎中的珍珠,虽不可轻易显现,但若深刻剖析,便会发现他的人生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富足。因此,轻中有重之人,往往拥有崇高的道德品志,令人仰慕。

朴中见华之人,会在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散发人性光芒。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肯,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失败之人。他经商能力拙劣,为人老实常被欺骗。由于形象上的不足和朴实的作风,多次竞选议员失败;而他当选总统,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失败之人,却在国家分裂之时挺身而出,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废除了奴隶制的同时,击败了南联邦,将国家恢复统一。可以说,从出生到遇刺的六十年,仅有5年是他真正显现价值的时段。但正是这短短的五年,他名扬世界,被人冠以“永垂不朽”之名。其貌不扬的林肯,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书写了一段光辉岁月,令后世铭记。因此,朴中见华之人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显露自己崇高的人性。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既是美好的宣纸的特性,也是一个高尚之人的品格。如今的我们,与其在封面上修饰,不如翻开人格之书,在里面写下丰富的内容。必要之时,翻开书,发现其中的内容远胜封面,这才是君子所具备的特质。固然,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封面的装点很重要;但是,内容才是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今往后,做一个轻中有重之人,做一个朴中见华之人,做一个如同宣纸一样深厚的有德有才之人。

【阅卷评语】符合题意,虽用例寻常,但内容充实,论说较为充分。结构规整:起笔勾连材料,解说关键概念,铺展事例分析,总结完成提升。说理明晰,语言流畅。

建议讲评时以此篇为例,纠正学生跑偏问题和混乱问题。

朴中见华 一类下

朴实与华丽绚烂似乎就是互斥事件,无法同时存在,就像你无法在土房中找到故宫的华美,无法在鸡窝中找到凤凰的羽毛。但你如何否定朴实的人可能拥有高尚绚丽的品质

呢?又如何否定轻薄的宣纸承载文化厚重呢?是的,我们无法否定,因为朴实与华丽绚烂真真切切地会存在于一体。

泰戈尔曾说“生于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悲寂。”绚烂与悲寂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其实也这样存在于万物之中。残败的落花也许失去了往日的美丽,但它从来都是花朵,从来都是绚烂,而我们却只见枯败,为何?因为我们从不曾用完整的眼光看待事物,或说我们从不曾用心去看待事物的全貌,只见表面,未见内涵,是那愚蠢的“盲人”,把“象”看作“墙壁”看作“蛇”。

文字自商朝便已出现,被人们世代沿用,不断变化,才最终形成今天的样子。没有从前纷繁复杂的笔画,没有钟鼎甲骨作为载体,它显得那么朴实简单,那么贴近生活。最后干脆就只成为交流的工具,只用作传递信息。但事实上,我们正使用的汉字是经历了几千年的磨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带着浓厚的历史幽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只是那“浓香”似乎也随着时间褪去了,被世人认识到的只有实用性的朴实。文字就是用来“用”的,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要在那朴实的实用性后面看到那绚丽的文化,看到那历史的积淀。这样我们才能常有对于文字的敬畏之情,常存深深的民族自豪之感。

朴实的泥土才更有可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文字如是,宣纸如是,人心更如是。

沈从文的文化并不高,他生活在朴实的乡村,有着近透明的朴实的内心,而正是那朴实的内心才使他似未经尘世污染,写出如梦如幻的边城,让世人陶醉在那“仙境”之中。与他相似的还有莫言,他常用近乎粗俗的词语来描绘来讽刺,却让人着实被刺痛,不得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字句间体现出的深刻哲理。他们的作品语言朴实,但意境与道理从不朴实,因为内心通透,朴实的土壤才提供了绚丽花开的养料。

蒲公英朴实的根须才孕育出绚烂的花朵。

【阅卷评语】前两段说理清透,以文字为据甚为妥帖,语言流畅。但是从第四段完成简单过渡后,笔力明显绵软,沈从文之例与前文不能有效统一。

【优秀作文】——文题②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 50分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这样的话语起初听上去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非是再简单不过的循环。每天都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千篇一律,学生日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青年人也只是做着“上班下班”的重复性动作,何来“惊心动魄”之说?难道在这平凡生活中当真隐藏着什么足以写入诗中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么?

近来,一个名为余秀华的女诗人走红网络,众多出版商争相向她抛出橄榄枝,更有众多诗坛大腕对她的作品加以极高的评价。出于好奇,我阅读了这位诗坛红人的一些作品,方才得知她只是山村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妇,而她诗歌中所描述的也是“养猪”“喂猪”这一类极为平常的农家琐事。然而,在这些极为质朴的文字中,我读出了她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与热爱,其情之淳朴真切,令人动容。她歌颂的不是苍天大地,亦非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一名普通农妇的生活点滴,仿佛喂猪也成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由此见之,当普遍人极为珍重认真地对待生活时,生活就不再寡淡,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所谓“惊心动魄”的伟大。

托尔金说,壮丽的《魔戒》之所以结束在一个哈比人的家里,是因为任何一场激烈的战争都不比最平凡的生活更有意义。当农妇、理发师、快递员动情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时,听众便可以感受到田野里稻禾的阵阵清香,感受到发丝在手中的触感,感受到日晒雨淋中奔波不息的辛劳。我们总是习惯用笔虔诚地记录下每一件“大事”,却往往忽略了最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生活本身。平凡人生活中的辛勤勇敢,难道不比那些遥远缥缈、难以把握的星河宇宙更值得歌颂么?魏晋时华美繁复的骈体文之所以成为了阻碍文化发展的绳索,正是因为那时的作家们并未将文学目光投向生活本身,而是在虚空中堆砌亭台楼阁。当文学作品失去生活本真味道的浸润时,也就失去了灵魂与感召力,最终结果只会是文化泡沫的泛滥。

我记得当北岛在台上吟诵起诗人食指的《凌晨三点一刻的北京》时,台下的听众自发向他靠拢,只因受到了诗情的感染。诗人食指记述的是他作为知青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痛苦与不舍,悲伤与爱,在平凡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并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造成了情感的极度起伏,使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又如何称不上“惊心动魄”?真实生活本身,也给予人们“惊心动魄”的体验。

清朝张岱在《幽梦影》中曾说“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而在我看来,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平凡人皆可入诗,平常生活中的物件亦皆可入画。当我们严肃认真对待生活,病将文化创作的目光投向最朴素的生活时,生活之光亦会照耀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为诗歌创作,为人类本身,注入不朽的生命力,使每一个平凡人,都活得“惊心动魄”。

深藏功与名49分

我想,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是无可非议的,诗歌与人相伴而生,甚至是不经意的一回眸转身,便有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或是从简单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看到了秦罗敷采桑养蚕、木兰脱下戎装换红装??这些流转了千百年的诗句直到今天仍旧如初,像是刚破土的新芽,清新而芬芳。

《诗经》也好,乐府诗也罢,它们都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诗,不吵不闹偏安一隅,没有汉赋的华贵、没有唐诗的盛唐气象、没有宋词的婉约或豪迈,《诗经》和乐府诗却始终是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静静地植根在诗意的土壤里,朴素地生长着。我们早已无法追寻它们的作者,我们只知道这是出于劳动人民之手,也许是田间耕作的老人随口一哼,也许是拍抚着孩子的母亲吟唱的童谣,这些都被我们称为诗歌,出自民间的诗歌。我们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谁,我们也无需知道,就像无名英雄总是来得更加震撼,没有作者的文章更加深刻真实,无关名利因此真实。

我想《诗刊》杂志社、人大文学院和凤凰网的读书频道联合举办的这诗朗诵会在拟定主题时大概也有同样的感想吧,我们不需要仿出来的诗,也不欢迎嚷出来的诗,我们只希望看到虽可能不起眼,但的的确确长出来的诗。日常生活亦可惊心动魄。医生是职业、理发师是职业,诗人不是职业,心怀对生命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一个永不停止询问和思考的大脑和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反之,以写诗牟利为生的人反而不配为诗人之列中的一员,其所作出的诗大概也没有多的意义和价值。

篇三:六校联考 作文审题和范文

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语文作文审题和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既切合当今时代与社会,更能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的作文平均分都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这与我平时对这些作文强调与训练的力度有关。

纵观本次偏离题意的文章,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没有从“材料类别”的角度去判断这类作文的写法。这样的文章我一般称之为“讨论类新材料作文”,即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立意的方法我也概括为:1、要围绕材料的话题及含义进行立意。2、要态度明确,亮明自己的观点。3、既可以认同某一观点,亦可以反对,还可以辩证地写。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述,那就是:找话题+定含义+亮观点。学生对这些已经比较熟悉,此处不再赘述。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集中探讨:

一、作文为什么一定要围绕“古村落”或“古建筑”来写?这是一则讨论类作文材料,讨论的话题就是“古村落”或“古建筑”,这是一个前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个问题:男女生交往过密是否影响学习?讨论的话题就是本句话的主语:男女生交往过密。作为讨论者,你就要参与到讨论中来,谈谈自己对“男女生交往过密”这个话题的看法,而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说:“我认为男女生交往过密不影响学习,不仅如此,自习课讲话的行为也不会影响学习。”因为这样的讨论就是暗中变化了话题。有的老师不明白这一点,于是在问“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用其他素材去证明这个观点”,问题其实不在于能否提出一个普遍观点,而在于普遍观点的话题是否是“古村落”,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有可能偏离题意,例如“要学会分享”等题目。有的同学紧紧抓住“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这句话,就大谈特谈“时间的打磨与历史的沉积”,完全抛开了写作话题,这也属于严重跑题。

第二、围绕“古村落”来写,就一定不会偏离题意吗?答案是否定的。“古村落”仅仅是写作话题,也就是写作对象,它仅仅确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还有很多具体的观点,有的观点就是偏离题意的。例如“古村落美在何处”“古村落的历史人文价值”“古村落承载着人类的乡愁”“探寻最美古村落”等。这类作文的写作对象虽然也是“古村落”,但“含义”偏离了材料,偏离了讨论的方向。也就是说,确立了写作话题的核心关键词后,还要去材料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动作、行为类的关键词”,我称之为“次要关键词”。细读本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句: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开发性保护、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刻意的措施等。于是这篇文章的立意就可以是:要保持古村落的本色(真实、原生态)、不要让古村落成为标本、反对将古村落商业化、反对

过度开发古村落、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村落的价值、对古村落进行开发性保护等。当然,写作话题可以是古村落,也可以是古建筑,还可以是古遗址、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等。

三、作文立意能否是“在保护与开发之间保持平衡”?这是我班学生的一篇作文,从立意上讲,不能算是跑题作文,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是一个不容易论证的话题,“保持平衡”,如何保持,为什么要保持,这些具体操作中是件难事。还有,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观点不太明确的话题。如果我是决策者,这条意见对我来说基本没有用处,我最终也不知道该开发呢,还是保护?考生可能认为不论谈开发还是保护都是片面的观点,只有“平衡”才能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文章都是片面的文章,讲述的都是某一方面的真理,真正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对立观点的文章,真不是太多。或者说,写文章,特别是在对立观点的抉择中,能够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文章是不可能出现的。例如“品德应不应该加分”,观点要么是“品德应该加分”,要么就是“品德不应该加分”,不能模棱两可地表述为:应该在加与不加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作者觉得抓住其中的一个论述显得片面的话,那完全可以在论述完一个观点之后,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来一段补充论证,开头一般是“当然”、“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等。这样的补充论证也会让文章充满思辩性。

第四、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如果从表达这个层面上讲,优美工整的字体、干净整洁的卷面、略带文采与修辞的语言,都是亮点;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干脆清晰符合题意的观点、准确典型而又新颖的素材,这应该属于基本要求;而从文章的结构上讲,清晰的结构、严密的论证、紧扣观点的说理,这也是一篇议论文的亮点。班里有一篇48分的作文,观点是:适度开发与保护才是明智之举,然后围绕“适度保护有利于建筑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适度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生活条件的改善”,分别运用素材去证明。这样的文章拿高分有点困难,但结构清晰,是一篇可以模仿、可以学习的文章。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章不仅是一个智慧活,但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活,总结经验,多多练习,作文总会有提高。

【审题立意】

一、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二、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

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

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以下这些观点可供参考:

1、 要保持本色、真实、原生态。

2、 拒绝围观,拒绝被同化,拒绝成为标本。

3、反对过度商业化,反对过度开发。

4、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5、要进行开发性保护

【参考素材】

1.广西"长寿乡"吸引大量养病人员变身"癌症村"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老人比例很高,全县27万人中,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82人。巴马也因此被誉为长寿之乡。上百万的游客、养生者来到巴马寻找“长寿密码”。大量人口的涌入在不同方面考验和冲击着巴马的承载力。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癌症病人朱盘生称,寿乡变味了,村民们的思想复杂了,“长寿需要空气好,还有就是生活简单,没有复杂的思想和那么多欲望。”

2.少林寺:烧香等同打劫

河南嵩山少林景区因管理混乱,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对此,少林寺方面表示,少林景区如被摘牌与少林寺关系不大。都说旅游图的是一份心情,当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参观少林寺这样的佛门圣地,却在景区内遭遇车辆乱停乱放、黑车拉客、小商贩围追兜售、假冒僧人摆地摊、算卦算命等现象,相信每一个游客的心里,都会对这个积淀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产生失望。当这种失望日复一日地累积下来,最终伤害的,无疑正是作为文化遗产的少林寺本身。

3.三亚的无赖因互联网而 “臭名远扬”。

小商小贩强买强卖,群殴游客的事件被互联网曝光,闹得沸沸扬扬,整个事件让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景区内部人的纵容,小贩们决不会如此霸道,简直就是黑社会做派。山西政协副主席吕日周游三亚被宰不说,还差点被打,忿而给海南省领导投书。这些事件让三亚市的领导很没有面子,于是开始了强力整治,抓了打人的小贩,撤了景区领导的职务.

4.泰山:山上山下“好汉” 多

泰山五岳独尊,自然景色威严、壮观,人文厚重,它承载了中华五千的精华,是的象征。当年,登泰山而下,现在,泰山人也是傲视天下。游客在泰山上,你得小心翼翼,不时要为你拍照付出代价:拿钱。稍有辩解或不满,便是对泰山的不敬 ,轻则招来责骂威胁,重则招来泰山人群体的 “拳脚礼遇”,游客被打伤的事件不断发生。本人的感受是泰山下供游客住宿的黑店很多,稍有不慎,就会被宰,如果争执起来,泰山人会很生气,后果会很。

5.坝上:骑马容易下马难

罪状:蓝天白云,乌兰(乌兰博客,乌兰新闻,乌兰说吧)公河清澈如镜,一碧万顷的草原,漫山遍野的野花散发着阵阵芳香,这就是坝上迷人的风光。

每个周末开车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多。半路上,通常会有许多当地人来拉客,以低价位吸引外地游客,但这些旅馆大都条件极差且没有营业执照,经常发生安全问题。在坝上开车要特别小心,许多地方被圈起来,开车沿土路进入某地区,可能会有人钻出来说这里不能进,得收钱,一不小心就遭敲诈。

骑马是坝上最吸引游客的项目,收费当然不低。红山第三军马场附近的经营户特别会坑游客。刚到那,游客还没摸到马,就给你计算起时间,等你上得马,计时已经10分钟了。马的主人牵着马慢悠悠走,除非游客骑1小时马,付1.5小时的钱,他才会勉强让马跑几步。说好40元/小时的费用,可这马一骑上就难下了,由不得你,当地人会拉着马胡乱绕上半天再回到起点,动辄耗上两三个小时。索要几百元的牵马费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6.阳朔:温情背后的狰狞

罪状:阳朔是驴子的天堂,但有不少驴子就栽在天堂的“花架”下。阳朔的娱乐城不少,最是吸引寻求艳遇的游客。但娱乐城不少暗藏杀机,其手法通常是,联合一些社会上的黑导游和一些出租车司机,以廉价消费为诱饵,拉游客来娱乐场所消费,然后由陪侍小姐索要“特饮”。结帐的时候,游客才发现,娱乐城使用的是两份标价不同的“鸳鸯”价目表,结帐的价目表中所谓的“特饮”价格高得惊人。“特饮”其实就是雪碧和可乐等饮料互相调在一起,几毛

钱的一杯成本,卖给客人就是一二百元。还有特服费,少则600-800元,多则几千,交不了钱,是脱不了身的

另外:长城的合理开发。

故宫等景区每天的超负荷接待游客。

圆明园遗址的保留。

爸爸去哪儿热播,带动古镇热的旅游,但也同时破坏了这些地方的宁静。

【范文欣赏】

遥远的绝响

驴友的偶然发现却让自身又喜又忧,喜于繁华野草处仍残着清幽小村,忧于生怕被外人侵扰,变成一处被明码标价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乡余韵悠长,丽江春色流连忘返。只生怕这静谧的古村成为了一种绝响;只生怕离我们如此相近的风景却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遥远。

当余秋雨担心魏晋风流、士人精神已不复存在时,便将他们形容成一种在时空上离我们遥远的绝响。而我,在这个将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沦为“废墟”,将一切文化明码标价的时代,担心某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遥远的古村却因人为的过度开发,侵扰和利益化下,渐渐的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当对古村落的吟咏成为遥远的绝响时,是人心的离初衷的遥远,是保卫的赞歌成为了绝响。丽江春色使人心醉,凤凰古村民风淳朴,可这已成为过去,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价值化、同化的“记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么,蝴蝶便离你远去。没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风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钱利诱,民风变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旧”,文化的韵味变了。

追回遥远的绝响。当我们放弃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静静的停在我们的肩上。没有一处古村的韵味是上天所赋予的,它们积淀了文化的记忆,传承了淳朴的民风。然而,人们的过度开发却让这种在静谧中的吟咏成为了绝响。我们应尝试去发现、去保护、去歌颂每一处在我们周边被遗忘的古迹,追回失落的遗址。更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民风于人情。

保卫遥远的绝响。驴友的沉默是值得认可的,并非自私,而是保卫。一旦将位置公诸网络,游人一多,素质便参差不齐。或许的确有文化的行家,但也必定有素质低劣的破坏者,也唯有沉默是最安全的眼下之策。然而,长远之计必定是提高自身素养,用心去体会,而不是用照相机简单的留念与粗暴的刻下“到此一游”的炫耀。

他们就在我们的周边,静谧而安详的存在着,并不遥远。切勿因人心浮躁,金钱利诱使之成为遥远的绝响。

金谷残颜仍需护

桃花夭夭,烟柳飘飘,纵繁华随水而去,仍留素颜清秀,稀缺古村落的惊艳重现,引人唏嘘议论,于我而言,虽“金谷”繁华已逝,勿让其再默默无闻。保护古建筑,时不我待。

古村落重现而引起轩然大波,正是由于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不慎。尽管王尔德曾赞:“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但无悉心保护,古时的高山流水,古时集工匠心血的金銮宝殿,古时凝智者智慧的典籍文化,只能在记忆中不受伤害,时光荏苒,终也渐渐模糊了它的残颜,开放性保护,使紫荆宫门庭若市,使苏州园林游人如织,使古村落生机盎然。 对古村落的保护,不是拍脑门的一时发热,不是拍胸脯的信誓旦旦,而是群众、政府、

社会的实际性行动,是深入观念的古文化保护意识。曾记否,三峡大坝的蓄水淹没了白帝城;曾记否,断壁残垣的倒下,倒下的是多少文人墨客的思想迸发?后悔莫及须谨记,建立起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规法立法,方能于烟雨中隐见南朝四百八十寺。

保护,一项大工程,政府社会的门面不可少,可基石仍是由个体堆积而成。美国女孩朱丽娅希尔力护红杉树,竟居树上两年多而使太平洋公司放下砍刀,斯德哥尔摩学生组成人墙,终也能使市政铁路绕过“王国花园”。普通人也有大力量,古村落的保护,需要每个个体的文化价值意识,保护观念,而不是视之为历史遗留废墟而熟视无睹,更不是以之为稀而贵者而加以过度开发,刻意守护。

观当今社会,“到此一游”已成为别样题字,拉萨景区内悉心雕琢的小人像也被顺手牵羊,文化价值观像新鲜血液一样亟须注入民众体内,从小培养其对古建筑珍视与尊重,勿让金谷那繁华残颜也灰飞烟灭。

既然已不见绚烂在漠北的紫薇花,就不要荒芜了轮回的春夏。“美是无功利性的,不应把它作为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而加以利用”,黑格尔警醒着我们,美的古建筑,美的文化,需要守护。

三、

小村落求名还是求静?

古朴的小村落因几名驴友的照片而受到网友的追捧,是应该让小村落成为旅游景点?还是让它保持原有的古朴风貌?我想,在保持小村落原有的悠长古韵的同时,发展舍名求静的旅游业,使其与旅游业和谐地相适应,便是解决之道。

小村落原是艳不求名的陌上花,如今却成为人们争相寻找的旅游热点,这不禁让我想到原来鲜有人问津的东极岛,因电影《后会无期》成为旅游景点,是人们被岛上风光吸引也好,还是电影的影响也罢,都让东极岛就此成名。然而,在人们为得到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庆贺之余,更需要思考,如何让小岛在人头攒动中保持其原有的宁静,是否其能在云烟过后,岛屿依旧?

若说人们对村落的开发是为了保持它的风貌,这种保护却在无形之中被戴上了功利的帽子。康德说:“美是无功利性的。”人们的开发,却让美不可避免地被功利所侵染,这使得美依存着某种功利而存在,这不仅没有保护美的价值,反而在掩盖美的价值,甚至成为地方管理部门的摇钱树。回想近年来多地旅游景点的宰客现象,淳朴的人民如此利欲熏心,怎能不让人痛心。

无论是怎样的小村,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当游客来袭之时,游客们身上的文化特点很可能对村落原有文化造成文化的侵略。想起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灯红酒绿的酒吧街竟成主流,游客们的喧闹打破了苍山洱海的静谧,苍茫圣洁的雪上染上了尘世的喧嚣,这种矛盾更是由人们对自然价值的曲解所导致的。

然而,我们并不能认为旅游开发就一无是处,旅游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衰落的继续,但适应小村落旅游方式是倡导人们自己寻找目的地,旅游远不是为了一张纪念照的一句到此一游,而应是一次心灵与自然地对话。拿着地图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游人之中,怎能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旅游业的开发,应少一点功利,多一点实质性的保护,更要配以文化的重视与坚守,这不仅是村民的责任,也是游客的责任。

愿终有一天,旅人的目的地不再是旅游景点,而是自然,在一片林或一座山之后,发现一片豁然开朗,古朴清幽的世外桃源。

古村落何去何从

标签:故宫 作文 材料 北京故宫作文 描写故宫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