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生态课堂因学生活动而精彩 课堂学生活动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作者结合若干课例,提出以下观点: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创新的动力源于体验,源于探究,源于实践,源于师生间、同伴间互相激发、共同参与、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在生成的、互动的、幸福的、体验的学习氛围中创造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 生态课堂 体验展示 合作探究 实践创新
  
  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创新的动力源于体验,源于探究,源于实践,源于师生间、同伴间互相激发、共同参与、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在生成的、互动的、幸福的、体验的学习氛围中创造课堂的精彩。
  一、生态课堂因学生体验展示而精彩
  爱因斯坦说:“我所爱的是直接的体验现象。”他对文学家歌德的意见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自然界的任何观察都是一种深沉而直接的个人心理体验,他不允许科学的抽象来干扰。”现象学家胡塞尔在晚年对那些以真理的化身教导别人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并明确提出只有自己呈现自己的体验才是有价值的,并且说:远离“教诲”,诉我所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经典名言“回归生活”、“回到事物本身去”就更有值得参悟的教育生态学玄机。
  生态课堂追求的正是学生自我的“学习体验”,希望出现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体验场”。对于理科的学习,让学生“先学”是一种自主体验。如果“先学”能够解决问题,“后教”就可以变成一种提升和拓展。学生自己的“思考”、“练习”、“观察”、“实验”也是一种自主体验;如果经常放手这样去训练和培养,老师的“教”也就必然转变成“喻”、“善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创设“和易以思”的课堂生态场,师生双方都能在快乐的探究交流中健康成长,享受完整幸福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听过的初二物理综合实践课《简单电路的设计》的教学片断。
  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目前有三个项目请同学们来帮我设计一下,六个学习小组就是六家电路设计公司,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家公司设计的电路最好,先让我们来仔细看一段动画吧。
  (学生跃跃欲试,竞争意识、学习兴趣被激发。)
  (一)病房的呼叫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1.看动画,明要求,动手做。
  (播放病房呼叫动画两遍。)
  师:说一说你们从动画中读到了什么?
  生:当病人按下床头的按钮,护士那边的灯就亮了,铃也响了。
  师:很好,这位同学非常注意观察,其他学生有没有补充?
  生:2号床的病人按下按钮,对应2号灯亮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设计的第一个电路。请仔细阅读给出的要求。
  (幻灯片出示设计要求和活动提示)
  学生大声阅读活动要求:
  师:请各公司负责人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先设计只有两张病床时的电路图,然后连接电路。
  (1)要完成这个电路的设计需要哪些器材?
  (2)如果只有两张病床,灯和电铃应该如何连接?
  (3)请各公司派两名形象代言人宣传你们的设计,要求讲解清晰、简洁、有一定的逻辑性。
  (4)如何评价一个电路的设计?(多种角度)
  师:提醒大家在连接电路时注意这里提供的电铃有正负两个接线柱,如果接反了,铃不响。下面就请各公司成员先独立设计,然后讨论出最佳设计方案,再连接电路,大家行动起来吧。
  (学生设计与讨论,教师板书并巡视指导。)
  2.我展示,你评价,师点拨。
  师:哪个公司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一组,实物投影其电路图。)
  生:(详细讲述设计思路)各病床的灯相互之间不影响所以是并联关系,开关控制对应的灯所以开关与灯串联,无论哪盏灯亮,铃都响,所以铃在干路。
  (演示连接的电路。)
  师:这家公司敢于毛遂自荐,勇气可嘉,其他公司认为他们的设计如何?
  生:讲解很清晰,电路设计很科学、美观,演示效果很好。
  师:大家评价得很专业呀,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
  (如果有,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并评价;如果没有,进行下一个环节。)
  师:在设计和连接电路时,有没有遇到其他问题,解决了吗?
  生:电铃装反了,不响,后来调整了接线柱铃就响了。
  生:导线不够长,调整了元件在电路板上的位置,问题就解决了。
  生:灯很暗,铃不怎么响,增加了一节电池后,灯亮了,铃也响了。
  师: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那我们能不能从刚才的活动中提炼出设计简单电路的基本方法呢?
  3.你总结,我补充,师归纳。
  (学生讨论,并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和大家想的一样,总结了几条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大家齐读)
  (1)仔细审题,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
  (2)根据题意,弄清用电器之间如何连接;
  (3)找准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4)综合以上分析,画出草图;
  (5)对照题目要求,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师: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我想接下来的设计会更加顺利,其他公司要加油啦,请看图片。
  (二)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的设计与连接(略)
  (三)设计电吹风中的电路(略)
  (四)总结
  师:通过三个设计项目,你们认为哪家设计公司最有实力?理由是什么?
  生:他们设计的电路图最科学合理,最快。
  生:讲解也最清楚,连接的电路演示效果最好。
  师:我们的同学评价的都很客观还很专业呢,那你们通过今天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
  ……
  如果我们依照“体验”理论思考下去,就会发现这位老师教学设计很新颖,他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体验的“生态场”,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去感受,让他们去体验,让他们去展示,让他们去评价,进而享受这种体验过程,享受这种体验本身的快感,享受“认知”与“情感”、“体验”共生共长的学习和谐。只有让学生都能拥有这份学习的“体验”,我们才会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生态课堂因学生合作探究而精彩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张家港的生态课堂提倡的最主要的方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每小组6至7人为宜),组成相对稳定紧密的学习团队,并且规定了三条原则:一是学习内容需要小组合作交流;二是小组内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表达或展示;三是小组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课堂学习的要求,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请看初二物理《力弹力》教学的片断。
  活动二:动手实验
  师:下面我们各小组自由活动:用手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观察讨论:气球、弹簧、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松手后怎样?
  (学生小组活动,彼此交流后全班展示)
  小组代表1:用手压气球,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松手后,气球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小组代表2:用手压弹簧,弹簧会压缩。松手后,弹簧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小组代表3: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师:嗯,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学生:(全体)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改变。
  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的新知识,物体的这种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师板书:二、形变和弹力
  老师指导学生活动:再请同学们用手压橡皮泥,分析比较橡皮泥的形变与气球、弹簧、橡皮筋的形变有区别吗?
  小组代表4:橡皮泥的形变与气球、弹簧、橡皮筋的形变有区别。用手压橡皮泥,松手后,橡皮泥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师:哦,通过预习,想想,从这个比较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代表5: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两种。
  师: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叫做――
  生异口同声:弹性形变。(师板书)
  师:我想采访一下大家:在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先小组内交流一下感觉。
  (小组讨论后全班展示。)
  小组代表6:在压气球、压弹簧、拉橡皮筋时,我的手有受到力的感觉,分别是气球、弹簧、橡皮筋施加的。
  师:通过预习和实验,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成员甲: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师板书:弹力
  小组成员乙补充:拉力、压力应该都属于弹力。
  师:猜一猜: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老师指导学生小组活动:利用塑料尺和弹簧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小组代表7: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塑料尺,我们组通过合作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尺弯曲的程度越大。
  学生小组代表8: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我们组合作实验后得出结论: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师:从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师:科学家们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
  该老师上课的展示语是:“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收获、快乐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做一做、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比一比等活动,来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的目的。这些活动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情商,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参与度,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参与、交流进行了发展的、激励的即时性评价。整堂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快乐为中心,以学生快乐的发展为中心。
  三、生态课堂因学生的实践创新而精彩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物理教师实施活动教学,就应该特别重视学生主动创新、积极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就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创新、在合作活动中实践,要求学生全面参与、主动操作、亲自活动、亲身实践,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把活动教学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兴趣、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下面来看一节初二物理课《速度》的教学片断。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略)
  (二)速度(略)
  (三)速度的测量(片断)
  [展示课件P7]
  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祖国大陆的平潭岛到台湾本岛的新竹市有130千米,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歼十只需200秒便可到达,请问歼十战机的飞行速度?
  师: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行程类型的应用题,我们同学也做过关于速度的一些计算题,但我们在物理中解答计算的时候要运用物理公式,并且有一定的解题要求,首先要写好已知条件(师板书:已知)需要求什么物理量?(师板书:求)解的过程,要有公式和代入数据(师板书:解),以及最后的答(师板书:答)。我们按这样的格式请一个同学上来试一下,其他同学在下边做。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其他学生在导学案上做。)
  师:我们刚开始运用公式做计算题,要求同学们按照如此格式来解题主要能引导我们的思路,确保注意到单位的统计和数据的一一对应。刚才张××同学做得非常好,在写已知时就把单位换算成了统一的国际单位,而且解答过程很标准。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用速度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怎样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师板书:三、速度的测量
  师:请各组小组长上讲台挑选一样本组最感兴趣的物体(电动小汽车、电动青蛙、电动喜羊羊、纸锥、导火索……),测量它们的速度。
  [展示课件P8]
  活动5.6测量物体的速度。思考准备,先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1.要测定物体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量?
  2.你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摇 ?摇
  3.画出你们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合作学习绘制实验数据表格。
  师:要测定物体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量?
  甲组学生:要测物体通过的距离和通过这些距离所用的时间。
  师:你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是什么?
  乙组学生:刻度尺和秒表。
  师:请各小组把你们讨论设计的表格交上来。(教师用实物投影仪一一投影)
  师:哪一组表格设计的最好?哪一组还有问题?
  生:第三、第四组,第一、二、五、六组有问题。
  师:如何改进呢?
  生:第二和第六组的表格中物理量后面没写单位。第一和第五组只测了一次,没有多次测量。
  师:下面我们开始分组测量,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请各组课代表安排好实验中成员的分工。……
  师:请各小组把你们记录数据的表格交上来。(教师用实物投影仪一一投影各组的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碰到什么问题要拿出来大家交流的?
  学生甲:我们小组用小汽车做实验,小汽车要拐弯,对测量汽车通过的距离有影响,后来通过校正解决了问题。
  学生乙:我们小组测导火索燃烧速度,开始导火索太短,来不及记时间,应该长一点。
  学生丙:我们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应该让纸锥下落释放的高度大一些……
  师:各组测出了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中学生大约能跑多快?
  学生甲:10m/s。
  一部分学生:吹牛,跑不到的!
  学生讨论后确定:六七米每秒。
  师:老师可以每秒运动30km。
  学生都吃一惊,小声议论,笑着说老师在吹牛。
  师:老师可没有吹牛,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可以从以下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中找到答案。
  [展示课件P9](一些物体的速度)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可以每秒运动30km了吗?
  生:知道了,在和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
  师:你们能说说下列各种速度的含意吗?
  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展示课件P10]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火车的第六次大提速已经来临,现在火车的最高速度可达200km/h以上,同样,在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下,很多奥运会速度项目的成绩被不断刷新,下面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国奥运健儿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激情。
  [展示课件P11](内容为运动健儿夺冠情景)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新世纪奥运会速度项目中中国运动员金牌榜,看看运动员们夺冠的速度。
  老师用一道求歼十战机的飞行速度题目引起了各学习小组的强大兴趣后,再让学生挑选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合作学习绘制实验数据表格,组间相互评价,相互竞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维对话,互帮互助,在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中实践,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大龙,朱治国.生态课堂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标签:课堂 生态 活动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