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倡议书 > 正文

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_循环经济是国家平台吗?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原经济区已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其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然而,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首先就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2)02-0098-03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当前,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规模逐步壮大,设施不断完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然而,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旅游资源破坏、旅游生态环境压力加重等状况。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压力之间的矛盾,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重大任务。循环经济是当代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型社会的一种优选模式,对于从机制上消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循环经济的思想非常切合旅游业综合性、服务性、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所以,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概念抓住了当前资源相对短缺但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于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旅游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内涵与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利用保护、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旅游市场的培育开拓等,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系统对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最佳运用。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一)对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认识模糊、理解过窄,甚至错误理解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循环经济的多层次、多环节性,在实践中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一些旅游地在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中无视科学的规划和循环经济理念的要求,急功近利地开发旅游资源,甚至在核心景区大兴土木,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目前,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只在少数大企业效果明显,社会中大多数群体仍缺乏对循环经济基本理念的理解,参与意识不强。
  
  (二)资金短缺制约了旅游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赢”,技术成为关键。但目前,由于中原经济区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健全,造成该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先进的适用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多数旅游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只靠一些大企业单兵作战,企业间联合攻关的局面并未形成。
  (三)政策和法律上的缺失,是制约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新技术,因此同传统工业相比,循环经济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当前在财政、税收、价格和执法方面,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从业者并没有得到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在保护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法律的缺失也使旅游循环经济从业者在面临不正当竞争时,正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我国对循环经济虽然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法规,但是国家并没有一部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其中暴露出的问题迫切需要立法加以解决。
  (四)旅游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缺乏
  我国现有GDP核算方法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较少,这样的核算制度根本无法反映社会成本和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从而导致一些地方部门更多地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而忽视旅游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同时由于受到现实的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中原经济区在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片面重视制定环境标准而忽视标准的执行力度,对部分环境标准的严宽度掌握不准确以及环境标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等问题。
  (五)旅游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基本是关于循环经济本身及工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而涉及旅游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相对较少。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它的开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为指导,比如基本理论、发展模式、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等。因此,应结合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积极构建适合该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
  三、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框架
  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本文构建了包括理念层、实践层、支持保障层和目标层在内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框架(见图1)。
  (一)理念层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首先需要建立新的发展理念,包括新的系统观、经济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新的消费观。
  1 新系统观。旅游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和相关产业,是由旅游开发者、经营管理者、社区居民、旅游者及资源、环境、经济、科技和社会等要素所构成的综合性的复合系统。因此,在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求人们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审视,建立起系统控制、系统优化的系统观。
  2 新经济观。即要求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
  3 新价值观。新价值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视其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另一方面要强调它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在进行技术研发时,要充分考虑它们对旅游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能力。总之,必须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 新生产观。即要求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下,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平衡原理,采用节能、绿色和再生型等生产形式,按照生物链发展的要求来运行,以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5 新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层次消费、适度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尽力做到旅游消费的减量化、无害化和文明化,达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   (二)实践层
  1 企业层面的微循环。它是指旅游企业内部,包括旅游资源、物质和能源等要素的循环利用。该层面主要关注的是实施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尽量减少旅游产品生产和服务中各要素的使用量,做到各要素的循环利用和多级利用,达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2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它是指物质在旅游业内部吃、住、行、游、购、娱及旅游区内旅游企业与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之间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旅游区内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构建多条产业生态链,把区域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形成互补互利、共生共荣的生态圈。
  3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社会层面的循环要求政府部门、旅游经营者、行业协会、科教组织、社区和旅游者来共同参与。政府应宏观调控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激励与扶持;经营者应考虑旅游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行业协会和科教组织要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对旅游者应倡导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的主要表现形态为生态旅游城市(县、区)等。
  (三)支持保障层
  1 政府调控。政府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调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投资兴建一些区域性循环经济设施,如交通设施、排污设施、废弃物处理场所等,也可以通过对资源和要素进行价格管制,迫使当事者节约资源。
  2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起着规范旅游企业行为的作用。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资源核算政策、绿色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和信贷贴息)、生态补偿政策和污染收费政策等。该法规体系的重点是绿色环境法规、绿色规范法规以及一些部门性和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和条例。
  3 科技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这主要包括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技术,废弃物减量化技术,废弃物排放与再使用、再利用结合起来的静脉流效率化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的产业链管理技术等。
  4 指标评价和绿色认证。指标评价是考核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定量评价工具。通过指标评价可以描述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程度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而反映这些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旅游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绿色旅游城市、绿色景区和绿色饭店评价;绿色认证体系主要是在旅游企业中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环球21”认证等。
  (四)目标层
  通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三方面的目标:(1)经济目标:降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环境目标:通过旅游资源闭合循环使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小化;(3)社会目标: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及游客的素质涵养等。
  四、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旅游循环经济的参与意识
  一是各级政府、旅游行政主管单位应切实加强对旅游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培训,鼓励、支持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参与到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中去。二是通过各种媒体普及旅游循环经济知识,促使公众理解并积极参与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去。三是可采用适当的行政处罚手段,规范旅游企业和游客的旅游行为,促使其行为的绿色化。
  (二)加快旅游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
  理论方面,应结合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构建适合该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实践方面则要通过继续加强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工作,努力探索切合中原经济区实际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要结合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新农村、优秀旅游城市的申报、建设等,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企业、旅游循环经济园区、环境友好型旅游城镇的具体做法,以推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健全切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的旅游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策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财政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政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税收政策、环境资源核算政策、环境管理认证政策、投融资政策、公众参与政策、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及开展绿色教育政策等,以确保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实际推行。法律法规方面,要尽快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健全适合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法规。
  (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
  旅游产业生态化就是依据产业生态学与产业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产业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管理旅游产业系统,使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内各部分达到合理优化,以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废弃物多层利用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产业生态体系过程。要实现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必须依托高新科技的支撑,在此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绿色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废弃物减量化及回收利用、旅游资源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此,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在循环经济方面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五)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体验者和消费者,同时又会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旅游者的消费观念直接关系到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成败。所以,要加强对旅游者的生态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绿色消费观,自觉选择未被污染的旅游产品,并在消费过程尽可能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还要教育旅游者在选择出游地、出游时间时应尽量避开高峰期,做到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周彬,旅游循环经济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J]统计与决策,2010,(10):75-77
  [2]中国网,循环经济―-2005年中国经济“关键词”[EB/OL].http://www.省略/chinese/zhuartti/xhjj/754470.htm
  [3]李庆雷,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7,(5):130-132
  [4]舒小林,明庆忠,李庆雷,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08-113
  [5]李庆雷,杨敏,李秋艳,明庆忠,旅游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8,(1):11-15
  [6]高大帅,明庆忠,李庆雷,旅游产业生态化研[J]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9):48-50
  责任编辑 姚佐军

标签:中原 经济区 循环经济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