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成长作文 > 正文

让爱走进课堂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我价值,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自尊。
  一、寻找闪光点,树立自尊心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每次提到都会让人头痛,有时教师控制不住情绪,就去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以发泄心头之恨。其实他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像学习好的同学那样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赞赏呢?遗传、家庭、社会等不同影响造成这样的事实,你埋怨他们,他们又埋怨谁呢?
  数年前,我和个别教师一样,对后进生抱有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什么都干不好,但在一次作文评讲中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也唤醒了我对后进生的爱心。记得在任教四年级一学期时,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的文章,题目自拟,内容不限,但要写出真情实感,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好,其中一位后进生写的文章内容具体,语言真挚感人,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例,写出妈妈对他的关爱,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尊敬和深深的爱。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时,心理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就随便问一句:“x x这篇文章是你写得吗?”他当时没有回答,只是点了一下头,我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下课以后,他写了一张纸条给我说:“老师,我知道我学习成绩不好,但请你相信我一次好吗?”看到这里,我不由一振,陷入了深思,我感觉我做了一件蠢事,当时我找到他,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是老师的不对。”从那以后,我在教学中特别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管在智能上、情感上、态度上,我都给予尊重、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感召和激励他们。比如用目光注视他们,把微笑送给他们,发现其闪光点,立即表扬,给他们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二、多表扬,少批评,建立自信心
  对于孩子来说,鼓励不仅能让他们恢复信心,找回勇气,更能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健康的人生观是一种坚信自己能够独立战胜困难的信念。我曾教过一个成绩相当落后的学生,他学习特别吃力,考试总是不及格,但他体育特棒,每次学校组织体育活动,他都能得到好的名次。有一次,我对他说:“你体育这么棒,好多同学都羡慕你,如果你学习成绩要有体育一样棒,那就好了。”他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并对我说:“老师,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我说:“你不是,其实你很聪明,如果肯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老师相信你。”虽然他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看到他那不自然的表情中有了相信自己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于他的基础较差,在学习方面取得了极其有限的进步。但我对他并没有灰心,开始做作业,我叫他照着成绩好的同学抄写,一次,两次――时间长了,他就掌握了作业的规范和要求,并开始独立完成写作业了,每次我在批改时都会在他的本子上写上“很好”等字样。通过我一点一滴的鼓励和表扬,他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在以后的日子中总是笑呵呵的感觉特别好。我就深深的感叹,再落后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也有上进心。我们老师在转化他们时,如果多用一些鼓励、表扬的词语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尝到甜头,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公正公平,做后进生的朋友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跟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在外观上要态度亲切,语气和蔼,和学生像朋友一样,在内心深处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的想法、见解,跟学生一起讨论、探索,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敢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在教学许地山的《落花生》一课时,文中有一句“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土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的学生和作者的想法一样,认为花生外表不如桃子、石榴、苹果好看,果实不显眼,这正说明落花生比它们强,因为它有朴实、谦逊、不自我炫耀的优点。可有一位后进生认为:“课文没有必要为了赞美落花生而让桃子、石榴、苹果作陪衬,它们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当然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们有什么错呢?我认为它们不但外表美,而且也很好吃,尽管课文作了对比,但我并没有因为喜爱落花生而讨厌桃子、石榴、苹果。我觉得不管什么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比较出谁好谁坏。”由于在课堂上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当然,有时孩子的认识有点偏激,有待老师、家长正确引导、点拨。但不管怎样,他们敢把生命中潜在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我想孩子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他们的想象奇妙无比,我们要抓住培育学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
  (作者单位:239400安徽省明光市苏巷中学)
  
  
  
  
  
  
  

标签:课堂 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