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成长作文 > 正文

良药不一定要苦口:笑,不苦口的良药阅读答案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批评是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为了使其健康成长,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教育也不能无所顾忌,“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直来直去,直言不讳”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其实良药不一定要苦口,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批评与表扬一样,是教育教学中鞭策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一手段,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奋发上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批评都是出于爱的真诚的思想交流,是和颜悦色的,甚至眼神、动作等形体语言都能起到批评的作用。“知时节”的“好雨”常常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应采用恰当的艺术手段,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一、 正确理解批评的涵义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循循善诱,批评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应如此。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批评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二、 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理解感动,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三、 批评要讲究艺术
  
  (一) 把握良好的时机
  孔子曾经说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教育要看时机。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把握时机。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观察,并善于抓住时机批评教育学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真诚地感激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帮助,痛下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报答老师的关怀。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常常不看时间,不分场合,陈谷子烂芝麻,想起来便抖落一通。言者滔滔不绝,听者茫然不知所云;或者在学生好心办了坏事却没有意识到,甚至还为自己的“业绩”沾沾自喜时,教师的一通大发雷霆,足以使言者怒不可遏,而听者满腹委屈,或忍气吞声地擦眼抹泪,或“理直气壮”地当面顶撞;更有甚者,教师不分主次地唠叨个没完,把学生批疲塌了,就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破罐破摔也就不足为奇了。一般说来,学生犯了错误,自己已经意识到,并且产生了懊悔、愧疚等心理时,教师的批评教育,能帮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使之痛改前非,发奋向上;学生由于懒惰、意志力不坚强等原因,虽有上进的愿望,但缺乏上
  进的行动,思想、言行常常出现反复时,教师的批评教育能激发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内动力;学生遇到挫折、打击、不幸而精神痛苦,情绪波动不定,教师在付出真诚的关爱,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激之情时,委婉诚恳地提出劝告与希望,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付诸行动;学生在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时,也乐于听取我们的批评教育。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捕捉教育的最佳契机,使自己的批评教育能产生最大的效应。
  (二) 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
  批评要看对象,对象不同,方法也因人而异,正如俗话所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批评是否卓有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真诚的师爱,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客观地看待学生,坚信“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你又增加了许多得意门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教师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忌道听途说,偏听偏信,甚至主观猜想。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论危害,使学生口服心服,从而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偶尔的还是一贯的,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耐心的疏导,使学生心悦诚服。学生的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对待批评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虚心,有的默认,有的申辩……即使对同一缺点或错误也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例如,对自尊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暗示、比喻,或者表扬其他学生的方法,启发他们自己觉悟,激励他们改过自新;对于性格直爽的学生,可以采取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尽量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事实上,缺点错误再多的学生,也有某些优点和特长,教师要善于根据心理相容原理,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优点,赞扬他们的长处,表明自己并无偏见,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为学生接受批评创造良好的心理境界。在班内批评学生时,最好采取不点名的方式。非点名不可,要事先找学生谈话,使学生有所意识,不至于造成当众顶牛的现象。
  (三) 注意批评的分寸
  常言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分寸,做到既触动其思想,转化其言行,又不伤害其自尊心。要以理服人,不要以权欺人,以势压人;批评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说过头的话,像“你这个臭鱼搅得满锅腥!”“再不守纪律,你就别上我的课!”等等。以势压人,虽能收一时之效,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长此以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间感情的对立,既不利于学生改正缺点、错误,还会使教师丧失威信。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意愿。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切不可出言不逊,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种“亲师力”将成为他们自强上进的内动力。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批评得有理、亲切、真诚,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产生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潜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晓之以理,提出要求,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并转化为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 批评要留有余地
  批评学生的一般性缺点、错误,最好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时间选在课
  间或放学以后,地点可选择在走廊或校园一角,一般不把学生请到办公室,以防在别人面前伤害他的自尊心。最好不要在课上批评学生或班里的不良倾向,更不应该小题大做,停课批评。否则,既浪费了课上的大好时光,又会造成大部分渴望学习的学生的反感,失去多数学生的支持而影响师生关系,降低教师的威信。在批评了学生之后,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改正缺点、错误的条件和机会,还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教育学生,诸如“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的”,“老师知道你是知错就改的好学生”,“只要能克服缺点,你一定会成为最棒的学生”等等,使他们感到有希望,有奔头,不会因受批评而灰心丧气,一顾不振。有位数学老师,发现肖复兴给他起了“黑老蔡”的外号,并且正在包书纸上画他骑着战马,挥舞三角板高呼“向数学进军”的形象时,悄悄拿走了包书纸,示意小肖认真听课。课后委托小肖画家长会的墙报,使人尽其才,又赠画激励其奋发向上。从此,班上少了一个小淘气,多了一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日后的中国文坛上,多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不能只有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意愿,还要有一副爱生胜子的慈母心肠。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理智、爱心控制之下,一旦出现被批评的学生不服气、顶嘴的情况,也会冷静自省,及时纠正,妥善处理。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一碗水端平,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分出亲疏厚薄。否则,势必会使亲者、厚者产生高人一头的特殊感、优越感,疏者、薄者内心积聚不满,甚至是抵触情绪。这两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都是不利的,同时,也给教师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麻烦。总之,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我思故我在”,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直来直去,直言不讳”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良药不一定要苦口,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标签:苦口 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