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成长作文 > 正文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论文1500字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教育者和其他人头脑中的个体或群体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所谓教师的教育观念,即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先锋,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创造性教育观念。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观念长期贯穿于我国的教育系统,其特点就是机械地传递现成的知识。其主要表现为“三个中心”的教学观念: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权威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首先,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教士”的角色,教师遵照书本机械性地单向灌输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严重遏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第二,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可动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了矛盾,他们会潜意识地将过错归结于学生,从而造成学生不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课堂”这一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和防御心理,为了避免与老师的冲突,学生会尽量迎合机械的课堂教学,不去提出自己的想法。机械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学习求知欲不强,个性很难充分舒展。因此,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要改变传统的“三个中心”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需要不断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仲裁者、执行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一、由“灌输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用激励、表扬等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书本当成公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从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引导、发现的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导学生以开放式思维来理解知识。我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教科书的插图设置疑问,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解American English 时,先让学生看插图,然后提出三个问题:Where are the woman and the girl? Where are they from? (Imagine their nationality) and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然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并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解决问题,克服思维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到“一个问题不仅只有唯一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追寻问题解决方法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作为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将传授的知识、技能与自身的经验进行构建,形成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构建成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兴趣深化为学习动力。在这种推力与动力间的相互作用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体的互动关系产生了,进而取代以往师生间的管制与被管制的矛盾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由“权威者”向“交流者”转变
  
  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必须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转变传统的“以师为中心”的做法。例如,我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这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料,有收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料,有收集现代奥林匹克资料的,我也加入到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将资料互相交流,然后安排学生自己充当老师去讲解,而自己则以学生的视角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也拉近了与学生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要能坦诚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积极面对学生提出的科学质疑。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自己不断扩展知识容量的过程;“批评”这一做法也需改进,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事情对错,主观地将错误强加到学生身上,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只有放下“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理解的关系;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一个和谐公平的环境。
  
  三、由“仿效者”向“创新者”转变
  
  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误区――“跟风模仿”严重,教师在教学时比较关注现时“流行的”教学方法,听闻某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高分学生则会快速模仿,缺乏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这一方面来讲,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改进什么,需要发扬什么,客观地了解自己教学处于何种水平。
  教师不能完全搬照别人现成的教学方法,更不能抛弃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在自己长期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教师需要抛弃的是落后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自己原有的教学基础和教学中优秀的经验是不能抛弃的;比如,培养学生的课堂活动能力也并不等于就要完全放任;发动同学们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成为旁观者。
  总体来说,教育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孩子的共性培养,教育他们要遵循社会基本准则,孝敬父母,尊师爱幼。但是过于强调共性培养,总是强调“一律”,使得给孩子施加的目标失去了创新活力,使人才的标准统一化,不利于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整个社会也趋于单调。所以教育的另一方面目的更重要,即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只有因材施教,为孩子们创造平等的受教育环境,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才能促使非功利人道主义教育的发展。

标签:教育观念 创新思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