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承诺书 > 正文

江苏农村信用社电话95 [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农信社的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优势,理性看待其在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出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不良贷款,产权不清、体制不顺,资金大量流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平竞争机制、明细产权、目标定位、因地制宜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问题 对策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
  ■一、江苏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业绩
  (一) 发展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的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江苏省内农村信用社系统围绕产权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深化改革,各项经营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探索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有效模式。截至2009年8月末,江苏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66.7亿元、4326.7亿元,存、贷款增量分别是江苏省农联社成立之前的5倍和5.8倍。目前,全省农信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级法人单位在当地金融市场的份额居第一位,综合经营实力由2001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二位。
  (二)取得的主要业绩
  自2001年省级联社成立以来,在不断的摸索中,江苏农村信用社取得的值得骄傲的业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各项贷款增速有新突破。各项贷款余额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 2009年8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4326.7亿元,比2000年末净增加3581亿元,增长480%。第二,不良贷款连年实现“双降”;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贷款集中度风险的监控力度,加强对客户大额贷款的监测并对行业信贷集中的风险提示,不断的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风险防范,从而使得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双降”;第三,支持苏北经济发展取得实效。对苏北的经济发展实行政策上的倾斜,这有效的满足了苏北经济多元化发展需求;第四,全面构建“四型”服务体系。在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以工业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致富农民”战略后,通过研究与分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型”支农服务体系。
  ■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体制的工作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肯定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差,用人机制缺乏活力
  农村信用社的用人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主要反映在员工进出渠道不畅和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农村信用社招工要层层下达指标,还要承担复员退休军人的安置任务,变相成了官办机构,失去了农民自己改股的合作金融性质。而在岗的员工由于事实上的“终身制”和“大锅饭”,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竞争和内在动力,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二)产权不清、体制不顺难以改善其经营状况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在表面上是明确的,但法人产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究竟谁是所有者不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不明确,出了问题究竟由谁来承担经营管理的责任不明确,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风险化解、经营管理改善以及相应扶持政策等,缺乏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行政干预的过度
  政府过度、直接的干预信用社的经营和内部治理将严重影响信用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系列的难以克服的问题,而且,容易造成信用社制度软约束和制度变异。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干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流向,造成了信用社大量的不良资产,束缚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四)苏南、苏中、苏北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从地区看,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明显低于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地区净利润占比仅分别为13.8%和18.2%,远远低于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地区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也高出苏南地区一倍以上,可见南北差距之大。面对较高的不良贷款率,苏中、苏北地区信用社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不良贷款检测机制、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以此来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加快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首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推行“尾数淘汰,头数晋升”的干部管理办法,废除终身制,职工能过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其次,改变过去招工照顾内部职工子女和关系户的做法,对新进人员一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招聘,把一些素质较高人员吸收到信用社中来。再次,建立内退机制,对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差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提前离岗,加速职工素质结构的优化。
  (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如何界定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及其性质,是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和基础性的环节。稳步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首先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实施“三长”分设,从2002年起,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长”分设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运行制度,规范运作程序,构建企业内部约束机制。2005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主任、监事长全面分设,“三会一层”各自职责和运行规则渐趋规范,相互制衡和约束监督机制初步建立。
  (三)迎合国家战略,目标定位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定位在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要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属性和服务于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定位,这是顺应目前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市场细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中国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宗旨,把服务对象转向城市企业、工商大户等,而农村的大量小额信贷业务却无人过问。结果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风险不断增大,同时农村正常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四)因地制宜,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南北战略合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文化、风俗等省情、社情、农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改革。一方面,按照国务院决定,积极指导张家港、常熟、江阴三地的农信社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另一方面,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策略。对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综合指标质量较好的苏南地区农村信用社,鼓励以组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为加强江苏南北经济横向合作、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江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还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南北战略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兵,周翔,韩树枫.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江苏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农村经济, 2009,(04) .
   [2] 张兰、褚保金:《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调查数据的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
  [3] 许朗,张虎,韦应芳.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选择[J].农村经济问题. 2007(5).
  [4] 张吉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1期.
  [5]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责任编辑:段兰)

标签:江苏 农村信用社 对策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