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承诺书 > 正文

生命的力量 [在宁静中蕴涵生命的力量]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次读完潘大林的散文集《最后一片枫叶》,我的眼角总是一片湿润。今天再次读这本凝聚着作家心血的作品,感觉好像是从喧嚣不堪的闹市来到宽阔无边的森林,瞬时间被森林里宏大无比的宁静所震撼。让我觉得作家的生命像森林里面宏大的、广阔无限的宁静,他的作品像森林里的小溪流水和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唱声。潘大林的散文,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正是因为作家在宁静中对生命产生深层次的感悟,然后,通过精致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充满生机的艺术力量和精神力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局限性,语言也一样,无论何种语言都很难精确地表达人类的心灵世界。文学就是依靠语言来表达人的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精致程度直接影响作家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影响作品传递给读者的艺术力量和精神力量。潘大林在《渴望精致》里谈到《红楼梦》的“精致”。读过这篇散文的人,也许会认为作者是在谈论那些伟大作家的成功在于高超的技巧。我认为潘大林在这里所谈的是一个超越技巧的话题。我们常说“没有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我认为《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做到“精致”,那是因为曹雪芹能够对生活细节进行严谨的区分,对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进行细致严密的区分,这种区分通过作者对人物性格的细节进行细致的刻画来体现,正是有了这种“精致”,才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艺术大师的这种严谨的区分能力,主要不是来自对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来源对生活的细致敏感的观察,来源于作家对生命的深层次的感悟,更多的是得益于他们在宁静中蕴涵的生命力量。或许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倘若把森林里小溪流水声、鸟儿优美动听的歌唱声放置在喧嚣的城市,那些浮躁至极,早已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们,他们会听得见这些美妙的音乐吗?他们会不会把这些像天籁一般绝妙无比的东西视为噪音呢?我想,肯定会有不少人即使看到了听到了,照样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由此可见,即使是仅仅为了懂得享受生活,也需要有一个宁静的生命;毫无疑问,对于那些能够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艺术来再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作家,那就更需要在宁静中蕴涵生命的力量。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发现新的景点,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地用新的眼睛去观察。我想潘大林是少有的能够用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的人。这双新的眼睛就是用宁静的生命去观察世界的眼睛。
  读潘大林的散文,让我觉得作家就是一个站在“浮沙”之上的人。他能够时刻保持高度的清醒,他总是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不停地奋斗不断地进行挣扎,不然的话,他很快就被“浮沙”(庸俗的生活、世俗的欲望)所淹没。生活在现代社会快速节奏下的人们,在金钱和物质欲望的支配下,整天忙碌于追求“成为什么……”,很少能够静下心来问自己:“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无暇顾及,去聆听人世间那一片喧闹下面的宁静。似乎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真正用生命去体验,去感受那份承载沉重生命喧闹下的宁静。由此,在现实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人被“浮沙”所淹没。
  读潘大林的散文,让我觉得他不仅是一个站在“浮沙”之上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怀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周恩来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批斗时说的话)坚强信念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的作品不可能引起这么多读者的共鸣。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下过地狱的人,就没有力量建立天堂。”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潘大林当初不敢下“地狱”(我个人认为,那种真正愿意长期坚定不移地忍受寂寞,不间断地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就是敢于下“地狱”的人),如果这么多年来,潘大林的生命并不是那么宁静,如果他不能在宁静中对生命有深层次的感悟的话,那么,他的作品还会让人们在今天再次读到它们的时候,依然感觉到那么有力量吗?生命是沉重的,可贵的是作家的生命,即使是承载着沉重,也能体验到生命中那份宁静,和宁静中所蕴涵的宏大的、广阔无限的力量。这就是潘大林的散文传递给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读潘大林的作品,让我觉得作家的生命像一杯不断地沉淀的清澈而又纯净的水。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像一杯混浊不堪的污水,却不懂得通过持续不断地沉淀来让它变得更加清澈和纯净,而是不停地去搅拌它,以至于他们的生命之水永远都是处于混浊不清的状态。读潘大林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总是能够让生命之水保持足够的清澈和纯净,使得他的作品展示给读者一种翡翠般“晶莹剔透”的感觉,充满着一种透过文字背后的穿透力。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散文里可以看到,作家不断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人类到底怎么了?”“我是谁?”“我到底是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停下来,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像作家那样,认真聆听一下这个喧嚣的世俗下的宁静,而不是将那些追逐名利、地位、权力的欲望投射到生命之中,真的能够用与这个世界合一的生命去聆听,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浮躁,也许我们就会明白,最值得相信的是自己的内心,内心深处的那份真与善。我们内心深处那个“真我”,才是真正与存在合一的本体,当我们的生命与存在合一时,所显化出来的真相才是存在的真实。只有在宁静中对生命有深层次感悟的人,才能了解到这种真实,也只有了解了这种真实的作家,才能用精致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力量和精神力量。也只有这样,作为读者的我们,才会像作家那样清醒,才愿意用生命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天。而不是像某些内心充满浮躁的人那样,今天信一种东西,明天又去信另一种东西(《我们明天还信什么?》)。我们就不会再彷徨,不会再恐惧。如果我们真的能够这样做的话,在那份宏大的、广阔无限的宁静下面,也许人类就会找到真正的快乐、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也就会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安。是的,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潘大林在《好人未必都平安》说到了好人几乎都很难一生平安。人们通常把交易、金钱、名利、地位看得比平安更重要,把证明自己是对的看得比平安更重要,那些恐惧生命的人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幸福”,却把别人的平安置之度外,所以人们才会有:“好人未必都平安”的感慨。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悲哀吗?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去体验生命中那份宁静,也许我们就可以在内心保有那份真与善,就可以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真正想要的平安,好人也就会理所当然地平安。
  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宇宙间那个广阔无限的宁静,我们的生命,所有具有生命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那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果真那样,生命是不是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呢?潘大林正是通过他的散文把生命中那份宁静所蕴藏的力量传递给我们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是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格,也是可以修养人们的品 格的。
  是的,不管我们如何修养自己,我们注定会平凡。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是平凡的(《你注定平庸》)。其实,平凡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平凡否定自我的存在,否定我们自己内心原有的真与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意义的,只要我们自己愿意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愿意在生命当下的每一刻,去体验它、享受它,你就会感到生活是那么的有滋有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份体验,或者说把体验到的这份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像我们这样过得快乐和幸福。尽管这样做,我们的人生依然平凡,却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能够像作家那样,把自己在宁静中感悟到的真理传递给更多的人,尽管我们仍然平凡,却决不平庸。当然,我们也会热切地渴望崇高,正像作家的《呼唤崇高》所说的那样。其实,崇高根本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物,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甚至很多人有意无意地拒绝崇高。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愿意自觉地把垃圾捡起来,只要我们愿意自觉地去节约每张纸,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所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却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爱国主义行为不屑一顾,一味地去痴想如何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想,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愿意牺牲,崇高就在我们身边。
  说到崇高,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伟人和大师。潘大林在《说大师》中说到大师不是太阳,而是一颗恒星。我想,我们未必很伟大,未必很崇高,但是,如果我们的生命有足够的宁静,如果我们的生命在宁静中始终保持着与本体的合一,那么,我们就能够像恒星一样在宇宙中发出光芒,果真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已经是大师了。当然,这里所说的大师,主要是指生活的大师、生命的大师。文学语言,特别是散文的语言,应该能够传递作家体验宁静的生命中所蕴藏的力量。这正是潘大林散文的成功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潘大林已称得上大师了。
  我认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还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具备严谨细致的区分能力。潘大林对幸福感觉的区分,让我领悟到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幸福。他在《幸福也是毛毛雨》里传递了这种信息,只要我们找到了生活的大师,幸福将永远陪伴着我们。谁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师?作家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歌德)“幸福永远在我们所能达到的地方,我们只需伸出手去,就可以捉住它。”(乔治?桑)这个生活的大师就是我们自己,而非别人。这个生活的大师就是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别的人们无法掌控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把快乐和幸福寄托在自己根本无法掌控的事物上,那么,他(她)是永远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比如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寄托在来生(《再生已无缘》)。比如我们会把幸福寄托在某些人身上,比如我们在生活中一直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等待并不都美丽》)。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事物。然而,人世间却有无数的人们在等待,在期待……潘大林的散文在很多地方(特别是《最后一片枫叶》和《秋日还乡》等等)传递了这种信息:我们朝思暮想的快乐和幸福,是可以在当下每一刻的生活中找到的。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没有找到这样的快乐和幸福,而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或者沉浸于过去呢?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宁静过,从来没有感受过那份宁静的生命下面蕴藏的巨大力量。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张门票,但是,很多人却痴心妄想《假如时间倒流》,都有过《关于空间的乱想》。如果生命真的可以重来,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会珍惜。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那些不可复制、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资源,因为它们是唯一的,所以才让人们感到宝贵,人们才会去珍惜它们。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时间是宝贵的,对于每一种存在的事物来说空间是宝贵的,对于总是处在浮躁之中追名遂利的人们,宁静是宝贵的。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相对于时间得以存在的,世间万物是相对于空间才得以存在的,我们的声音是相对有了宁静才能显化的。然而,我们很多人常常轻侮了时间,滥用了空间,藐视了宁静。
  我想,一个人只要内心有足够的宁静,就能够保持喧嚣中的执著,这样,他愿意走多远就可以走多远;这种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十分值得我们好好地去读一读、去嚼一嚼……

标签:蕴涵 宁静 力量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