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论《金匮要略》审脉求病法 《金匮要略》痰饮病的主脉为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258-01   【摘要】《金匮要略》是仲景脉学思想渗透辨证施治的著作。本文论述了仲景审脉,不仅把脉象看作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而且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把它抽象成概念,以之代病,以之代证,解释病机,鉴别病情,确定治疗,判断预后。
  【关键词】金匮要略 审脉求病
   《金匾要略》在其篇名上首先标明“病脉证治”,示人以脉和症相结合。全书将错宗复杂的杂病,较普遍地以脉象为依据,求其疾病诊断,病机解释,疾病鉴别,疾病施治,及其预后转归的判断。现分论于下。?
  一 审察脉象诊断疾病
   《百合狐域阴阳毒病篇》有“百合病者……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百合病是心肺阴虚为主之病变,其表现一是阴血不足而影响神明,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等失调现象;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的现象。后者是其常见不变之征。 “脉微数”亦百合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又如《痉湿日曷 病篇》“太阳中日曷 ,发热恶寒,身童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其脉或弦或细是阴虚,或芤或迟是阳虚。因暑能伤气,气伤则阳气不足而致阳虚;暑病多汗,汗多则津液伤两致阴虚。故太阳中日 曷 ,阴阳两虚,呈现或弦细或芤迟的特殊脉象。再如《水气病篇》“……正水其脉沉迟……石水其脉自沉……”。二者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正水是肾阳不足,水气停蓄,故脉象沉迟;石水则系阴寒凝结下焦,当脉自沉。故沉脉系水气病的重要体征之一。凡此,以法后世,脉象是疾病反应的客观体征,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诊疾务必脉症相合,或重于症,或详于脉,不可拘一;还喻医者,特殊的疾病可呈现独特的脉象。?
  二 审察脉象解释病机
   如《中风历节病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 呙 僻不遂……”。以脉象精辟分析了中风之病是由于正气亏虚,复受外邪,邪虚相搏,经络之气痹阻的病理机制。又如:“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以脉象阐述其历节病机乃肝肾气血不足,寒湿浸淫筋骨而致,其肝肾之先虚为病之根本。再如《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为不及,主阳气(胸阳)虚;阴弦为太过,主阴气(指水饮和痰涎)盛。阳虚邪盛,邪正相搏,即发胸痹心痛之病。故“阳微阴弦”是其机也。凡此,如《灵枢?顺逆》云: “脉之盛衰者,所以候气血之虚实,有余不足。”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盈亏和整体病变,脉象可随机而应,故脉象可释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之机理。?
  三 审察脉象鉴别疾病
   如《疟病篇》“疟脉白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为少阳主脉,疟病常不离少阳,故“疟脉自哼”。但疟病有偏寒和偏热之辨,其弦而兼数多属热,为瘅疟、温疟;弦而兼迟多属寒,如牝疟。对疟病及其性质加以鉴别。又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真异同有二:①病机上,肺痿、肺痈病变均在肺,属热,脉均数。但肺痿是阴虚有热,枯痿不荣,故脉数而虚;肺痈是热聚肺溃,壅塞不通,脉当数而实。②主病上,数而无力为数虚”主病为虚热肺痿之证;数而有力为数实,主实热胂痈之证,二者一虚一实可察脉而别。由此可知,脉象可反映疾病的本质,根据审察脉象:同种疾病可辨其不同性质的证候;不同疾病,可鉴别其病因、病机和病理性质。?
  四 审察脉象论治疾病
   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二者皆治痰饮所致之咳喘气逆。但审察脉象,脉浮者,病近于表,邪盛于上,当散饮降逆,止咳平喘。用厚朴麻黄汤;脉沉者,是脾虚不运,法当逐水通阳,止咳平喘,主以泽漆汤。再如《黄疸病篇》“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疸由湿热郁蒸而致,“利其小便”是正治之法,但察脉见浮,则邪在表,当以汗解之,故用发散固表之桂枝加黄芪汤。由此而知,①某些疾病虽见症近似,但脉象不同,故治法亦有差异;②可根据脉象所主之病机,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以遣方用药。?
  五 审察脉象判断预后
   如《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水为阴,阴盛故令脉沉。“脉出”是脉象盛大无根,轻举有脉,重按则散,是真气涣散于外的现象。水病病人,其肿未消,突然出现浮大无根之脉,与证不符,表示预后不良。再如《呕吐哕下利病篇》“下利后,脉绝,后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脉者气血之候,下利脉绝,不惟无阳,亦且无阴,气血养神,气血亡,其脉亦绝。啐时复还,手足温,此可见气血暂息,故生;若脉不还,厥不回者,是中土大败,阳气已绝,其预后极差。由此,脉之盛衰,即候气血之虚实及胃气之强弱,故诊脉可测知病情的转归预后。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审脉求病法,并非一味的舍症从脉,而是强调全面收集病情,严格遵循“四诊合参”原则,将脉象体征贯串理法方药之中,以指导临床。它启迪医者:诊断疾病,脉症合一,综合判断;症机不符时可审脉辨病机;病、证相似时可审脉察异;体征症状依据不充分时可审脉立法;病情危急时可审脉测预后。这确是仲景辨证施治理论体系的又一特点。
   注:本文原文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金匮要略选读》,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81年7月版。
  
  作者单位:62004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修文中心卫生院

标签:金匮要略 审脉求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