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新世界主席郑裕彤赚钱从学会赔钱开始_郑裕彤新世界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郑裕彤把自己的成功归结在勤劳和诚信上:“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幸运才会常常伴你左右。”      2012年2月29日,87岁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郑裕彤宣布卸任,其职务由长子郑家纯接任。事实上早在1989年,郑裕彤就曾离任集团部分职务,但由于儿子屡屡投资失误,不得不再度出山。姜还是老的辣,2011年全球经济衰退,香港前40大富豪总财富共蒸发约149亿美元,而郑裕彤的身家反由90亿美元飙升到150亿美元。
  郑裕彤曾一手打造“周大福”和“新世界”两个上市公司,集“珠宝大王”、“地产大王”、“酒店巨子”于一身。对于他的成功,有人说是因为大胆和冒险,还给了他“鲨胆彤”的绰号。更多的人认为他运气好。郑裕彤出身贫寒,中学都没有毕业,如果不是娶了周大福创始人的女儿,或许一辈子无缘巨富。连他“面部肤色黑而粗”和嘴边的一粒痣也被香港的相术大师视为“巨富之相”和“财富的源泉”。郑裕彤自己则把成功归功在勤劳和诚信上:“如果你希望永远幸运,你一定要付出永恒的勤与诚,幸运才会常常伴你左右。”
  
  逃难入赘周大福 从小伙计做起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今顺德市)一个贫困家庭。原本父母对郑裕彤期望很高,节衣缩食送他读书,不料读到中学时,广东境内连年的战火烧到顺德,他不得不放弃学业与家人逃难去澳门。
  1940年,父亲郑敬诒把郑裕彤送到老友周至元开的“周大福金铺”当学徒。金店这种特殊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不会随便雇用的。不过郑、周两家关系不一般――郑裕彤与周至元的女儿周翠英是指腹为婚的,只是郑敬诒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跟旁人一样,郑裕彤进金铺后从小伙计做起。扫地、擦灰、洗厕所、倒痰盂,每天郑裕彤起早把一切准备停当后,大伙计们才姗姗而来。
  除了在店内做清洁,郑裕彤还兼做跑腿:替账房送账单票据,替店铺去工场货仓取货。有一次郑裕彤被派去码头接人,遇到一位南洋侨商正在打听上哪儿兑换港币(澳门流通港币),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便上前说周大福金铺可以兑换,价格还非常公道。这一“创举”令周至元对他刮目相看,此后便常派他去码头拉客。当时大批外地人来澳门,人生地疏最担心被骗。郑裕彤有浓重的顺德口音,又笨嘴笨舌,反倒给人诚实可靠的印象。半年后,原本名气不大的“周大福”渐渐有了口碑,郑裕彤也升为正式学徒。
  1943年,郑裕彤与周翠英结为连理。至于有人羡慕他靠“指腹为婚”入赘老板家,香港好些报刊提到:那个时代的传统中国人家庭,不可能像现代男女恋爱那样情意缠绵,郑裕彤还是靠着忠诚肯干赢得老板千金的芳心。
  
  首创“四九金” 赔钱赚口碑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揣着两万元现金以及24两黄金来到香港,选址皇后大道中148号,开设周大福的分行,正式从学徒变成了“掌柜的”。在郑裕彤记忆中,那段日子特别忙碌,要调度资金,管理工场,还要亲自说服工人晚上加班。此外,郑裕彤还花大量的时间去别的金铺观察饰品的款式,看别人的生意是怎么做的。(行话叫“睇铺”)
  到1956年,郑裕彤来港已经十年了,周大福规模扩大了许多,增设了分行,最早一间分行升格为总行。周至元把生意全部交给郑裕彤打理,郑裕彤从此掌管了周大福金铺的全部账项,并独立负责黄金交易,周大福正式进入“郑裕彤时代”。
  当时的香港,金铺比比皆是。比吃苦耐劳,各个老板都不输人,竞争十分激烈。原本在香港金银贸易场上,交易黄金的标准成色为99.9%(“三九金”),但由于没有政府监管,有些不良商家出售的黄金成色远低于标准,甚至只有三四成,这样一来,买家对真正“三九金”的信心也不大了。
  为了与其他商家拉开差距,郑裕彤于1956年决定开创金饰制造的新工艺,铸造成色为99.99%的“四九金”,同时自设首饰工厂生产,对首饰的各方面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决定一出,立即遭到各家分行经理一致反对。理由是:每卖出一两“四九金”,将会亏几十块钱,一年下来要亏好几十万。但郑裕彤认为,在金铺这个行当,卖家的口碑是千金难换的,要真亏掉几十万,就权当为打名气做广告了。
  事实证明,“四九金”的推出非常成功。行家们很快被吸引了过来,争相取货,连抵押店也对周大福的金另眼相看,自动提高抵押的价钱。民众们很快发现其中的门道,口耳相传,称周大福的金不“煲水”(掺假),周大福不仅省下了宣传费,还成就了巨大的市场,奠定了未来的发展基石。
  
  从来不炒人 “彤哥”好有人情味
  
  郑裕彤虽说受着旧式金铺学徒制的教育,但他不是个守旧的人,在他手上诞生了香港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周大福有限公司,时间是1960年。郑裕彤将一部分股份派分给多年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老职员,员工们有了归属感,更加卖力地为公司赚钱,当年公司盈利就达到500万港元。这种“人情味”后来成了周大福的企业文化,迄今为止,周大福从来没有炒过人。在周大福工作满10年就可获“老人牌”,目前拿到服务40年服务奖牌的员工已有50人之多。在周大福打了20多年工的中国业务经理罗兴国说:“公司从来都不炒人,彤哥好有人情味。”
  20世纪60年代,女人们开始偏好佩戴钻石饰品。关注到这一现象,郑裕彤把目光转向钻石业。按照国际上的规定,要批购钻石必须持有“戴比尔斯”(De Beers)牌照,但这种牌照非常难获得,全世界不过500张,在香港当时只有“钻石大王”廖桂昌一人拥有。
  1964年,郑裕彤索性亲自飞到南非,斥巨资买下一间拥有10多张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关于这次收购的价钱,郑裕彤一直秘而不宣。但周大福一夜之间拥有了钻石批购“准入证”,震惊了全行业。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三成,为日后进军地产界积累了最大资金。
  
  得恒生襄助 开拓“新世界”
  
  20世纪中期,大多数华资企业很难从处垄断地位的汇丰、渣打、有利等银行获得贷款。只有华资的恒生银行专物色经营和信誉良好、有潜质的华资公司为贷款对象。当年周大福改组为有限公司,需要扩大资本时就获得了恒生银行董事局主席何善衡的贷款保证。
  1965年随着一家明德银号倒闭,人们发现好多华资银行都倾资为地产做按揭,严重匮乏流动资金。挤兑风潮在中小型华资银行蔓延,恒生银行也遭了殃,不得不把51%的股权售予汇丰银行。这种情况下,何善衡仍然向郑裕彤承诺:只要管理权还在我们手里,“我总是会勉力支持你。”
  何善衡为何对郑裕彤这样另眼相看呢?郑裕彤认为凭的是“诚信”:“我们做生意的,最重要的是有信用,肯准时还钱。对方自然喜欢,也就有下趟生意。”后来重新发展起来的恒生,果然成为资助郑裕彤跻身香港财阀的坚实后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受内地“文化大革命”影响,香港许多富人将土地、房产低价抛售。郑裕彤趁机购进,尤其在1968年,买下20多个地盘。到1969年楼市复苏时,郑裕彤储备了不少土地。
  1970年,香港地产楼市全面兴旺,郑裕彤与何善衡、郭得胜等人组成“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他占57%做大股东,全面向地产进军。不久,新世界斥资1.3亿买入尖沙咀海傍蓝烟囱地皮,1982年建成包括新世界酒店和丽晶酒店的超一流豪华建筑新世界中心。如今两家酒店都进入了世界十大酒店的行列,每年都要为他赚数亿港元。
  郑裕彤成了超级富豪,可他的生活一点也不奢华,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不喜欢穿名牌,时不时去过过“地铁瘾”――质朴务实的生活,恰与他勤奋诚信的理念相得益彰。

标签:新世界 赔钱 主席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