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复合联作测试工艺研究与应用]什么是实木复合烤漆门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射孔测试等复合联作工艺是一项先进的完井测试方法,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勘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地层污染。该文就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适用于非自喷井的低压层和稠油井的测试,尤其适用于曾在钻井、固井等施工过程中遭受严重漏失、污染,需要大量返排井的试油(测试),或者针对高含泥质、钙质地层完井和改造作业周期长、储层易受压井液污染的问题,可采用射孔-测试-酸化联作工艺。现场应用表明,该复合测试联作工艺提高了完井和地层改造施工效率,避免了压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一、概述
  常规试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负压射孔试油工艺、地层测试试油工艺;汽化水排液、抽吸提捞、液氮排液、纳维泵、螺杆泵、水力泵排液等。常规试油(测试)工艺技术特点:各工序相对较独立;换管柱频繁不能连续完成射孔、测试、泵排及措施等工作,容易造成地层第二次污染;周期长、成本高,安全风险大。
  联作测试技术包括:射孔-测试二联作、射孔-泵排二联作、射孔-测试-泵排三联作、射孔-测试-泵排-酸化四联作(简称酸化四联作)、射孔-测试-泵排-压裂四联作(简称压裂四联作)、射孔-酸化-测试三联作等。其技术特点:一趟管柱可以完成常规试油工艺的多项工作,节约成本费用,周期短,保护地层,安全环保,降低各项施工风险。
  目前,国内各油田常规试油(测试)工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采用的试油(测试)工艺技术基本都是负压射孔测液面恢复求产、洗井求取液性;或采用单纯的地层测试或射孔、测试二联作;排液措施大多也是液氮排液或利用单纯的NAVI泵、螺杆泵或水力泵等进行排液。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地层测试工艺,可以获取较好的油气层资料,但不能实现连续大量排液,无法了解地层真实产能,而利用单纯的螺杆泵或水力泵进行排液又不能实现地下关井。显然,这些工艺对地层压力较低的稠油井或低压漏失井等需要连续排液的油气层,其工艺适合不同联作测试工艺。
  二、复合联作测试工艺介绍
  1.复合射孔工艺
  复合射孔工艺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项集射孔工艺与高能气体压裂于一体的高效完井技术,对地层进行高能气体压裂,部分解除近井地带钻井、固井、射孔等作业过程对地层造成的污染,达到射孔完井和增产、增注的目的。
  2.APR全通径测试与射孔两联作工艺技术
  测试管柱结构自上而下为:油管+短油管+油管(2根)+A阀+油管(2根)+APR-N阀+上压力计托筒+下压力计托筒+传压接头+封隔器+筛管+减震器+点火头+延时起爆器+射孔枪。
  3.DST跨隔-射孔-测试三联作工艺技术
  3.1使用MFE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管柱结构为(自上而下):钻杆(油管)+校深短节+钻杆(油管)+反循环阀+钻铤(油管)+MFE测试阀+锁紧接头+减震托筒(2个)+油压震击器+传压接头+跨隔封隔器+安全接头+液压点火头+射孔枪+压力释放装置+VR安全接头+卡瓦封隔器+减震器+压力计。
  3.2使用APR跨隔-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管柱结构为(自上而下):钻(油管)杆+校深短节+钻杆(油管)+伸缩接头+钻铤(油管)+APR-A阀+钻铤(油管)+APR-M2阀+全通径放样阀+LPR-N阀+全通径压力计托筒+大约翰震击器+传压接头+跨隔封隔器+安全接头+液压点火头+射孔枪+压力释放装置+VR安全接头+卡瓦封隔器+减震器+压力计。
  4.射孔-测试-水力泵(螺杆泵)排液三联作工艺技术
  射孔-测试-水力射流泵排液三联作工艺技术,目前已在浅海试油生产中广泛应用,效果比较明显。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但减少了施工工序,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油气层的污染,缩短了射孔后射孔液对地层浸泡时间,提高了地层测试资料的真实程度,同时又有效地缩短了试油周期、加快了试油速度,使试油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工艺简介:用磁定位器先测套标,然后连接射孔枪、测试工具和水力喷射泵筒(螺杆泵),用油管送入井内,再测油标,校深、调整油管,确保射孔枪对准射孔井段。坐封开井,环空打压点火射孔,在保证封隔器所承受的压差内,开井前在油管内加一定量的水垫。测试制度一般采用二开一关,二开后期测点,若液面高则进行泵排,若采用水力泵排液,泵排前将泵芯从油管内投入,当泵芯进入泵筒后,地面打压水力喷射泵开始工作,同时将地层流体和动力液一起从套管返出地面,通过计量可得到产液量。若采用螺杆泵,下抽油杆进行泵排求产。
  2011年3月,胜利油田浅海的大斜度井25GB-7井三联作测试施工顺利完成,这是近三年来油田施工的海上最大斜度测试施工井。25GB-7井是海洋采油厂的一口生产井。本次测试采用测试、射孔、泵抽(螺杆泵)三联作测试工艺,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层的产能、液性及压力资料,并录取泵抽数据。该井斜度达到43.90°,是近年来施工的最大斜度井,并且位于海区,施工难度大,施工单位充实完善各项风险应急预案,针对斜井测试易出现坐封、开关井操作困难等情况,认真做好了施工预案。该井的成功测试,缩短了施工周期,取全各项资料。
  5.射孔-测试-排液-酸化四联作工艺技术
  近年来,根据油气层测试工艺发展需要,在“射孔与测试”两联作的工艺基础上,成功的开发了集大孔径、深穿透负压射孔、地层测试和水力泵深排强排技术为一体的“射孔-测试-排液”三联作试油工艺技术,解决了非自喷井录取资料、连续排液的难题。为了解决测试管柱进行措施改造时过流面积小和井筒循环等问题,实现了一趟管柱完成射孔、测试、排液、酸化的“四联作”工艺技术,实现了联作试油测试新的突破。
  三、实例应用
  典型的TCP+MFE+JET(螺杆泵)三联作试油(测试)工艺技术,该工艺集大孔径深穿透负压射孔技术、地层测试技术和水力泵深排强排技术的优点为一体,实现了连续大量排液,减少了洗压井次数和起下作业次数。特别适用于自然产能低的稠油层或低压漏失层等需要连续大量排液的油层。经现场应用证实,该联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的、有利于保护油气层的试油(测试)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基本数据:NP5-4井位于南堡5号构造南堡5-4断鼻高部位。测试目的:了解储层液性、产能、压力、温度及地层参数。油层套管:φ177.8mm;测试目的层:Ed3;井段:3317.6-3351.0 m。
  工艺评价:本次测试采用二开二关三开泵排工作制度,6月26日14:00连接测试工具,27日10:30坐封测试,封隔器坐封位置3274.84m。15:00延时射孔枪响,气泡显示较强,射孔层位Ed3、射孔井段: 3317.60-3351.00m;厚度:24.2m/4层。射孔采用127枪大1米弹,孔密16孔/m,共装弹 364发。28日二关,二关期间18:30-22:30测液面,压力计下深2500m、2400m、2300m、2200m、2100m、2000m、1900m,测液面深度:1372m(梯度按0.98折算),29日 钢丝作业井下取样,取出样品均为水,取样器水样分析:氯根含量17725mg/L,总矿化度33590mg/L,水型MgCl2。
  6月29日-7月4 日14:20 进行射流泵排液,现场水样全分析结果:氯根含量4609mg/L,总矿化度12832mg/L,水型NaHCO3。7月4日19:00上提490kN解封,18:50-21:00用密度1.07g/cm3海水反洗压井。至5日9:50起出工具。经检查,射孔发射率100%,完成联作。从附图1实测时间-压力曲线看,开关井正常,封隔器密封良好,工艺成功。
  四、结论及建议
  各种联作管柱及工艺有各自的适应性和优缺点,在具体确定应用工艺时,要根据地质设计(方案)要求和油层物性、液性及压力等参数来制定针对性的工艺。
  1.项目配套了多种试油(测试)联作管柱结构并研究出了相应的工艺技术。与常规试油(测试)工艺相比,本套工艺从射孔至测试结束,不需压井、换管柱作业,实现了以一趟管柱完成多项工序的目标。从而减少了洗压井次数,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另一方面减少了施工污水的产生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减少了起下作业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成本。是试油(测试)工艺的一次飞跃式发展。
  2.TCP(油管输送射孔)、MFE(多流地层测试)与JET(水力喷射泵)三联作工艺技术,取全取准了地层参数及产能资料;实现了连续深排、强排,具有一定的解堵作用,减少了后期的解堵改造措施。
  3.传压托砂皮碗的设计应用,有效地避免了砂卡管柱,满足了出砂井长时间测试排液的要求;水力泵动力液可加温并可加破乳降粘降凝剂,满足了高凝稠油井试油测试的要求。
  4.联作试油工艺技术与有机盐射孔液的配合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油气层。该项目成果在大港油田的中104×1、庄海9×3井、辽河油田的月东18井和冀东油田的高28-3井等许多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5.由于联作测试工具多且对管柱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所以下联作管柱要操作平稳、匀速慢下。
  6.在进行测试联作时,建议采用较长时间的压力计时钟,最好采用电子压力计,以保证测试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7.对于压力较高,排液后可能自喷的油井,在采用TCP、MFE与NAVI三联作测试工艺时,建议在NAVI下使用RD安全阀,一旦排喷后可以通过环空打压,实现地下关井,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8.TCP、MFE与NAVI三联作技术对现场设备要求较高,成本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郭秀庭、史成民等. 试油四联作技术研究与推广. 油气井测试,2004,13(5): 75-77.
  [2]林玉玺、张绍礼等. 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发展及应用 .油气井测试,2004,13(6):37-38.

标签:复合 工艺 测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