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文书 > 正文

专家决策系统【专家决策信度的系统研究】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对专家决策可信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的缺陷,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算例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可信性;动态规划;专家决策
  0 引言
   科学的决策,必须满足实体的全体愿望和要求,因此其信度尤为重要。企业通常采用专家决策的方式,即依靠专家的背景、经历、偏好等方面的知识,对所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判断。在这种决策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与外界隔绝、命令式的领导方式、群体人员的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外界的压力等因素,经常会产生群体思维的倾向,导致群体的思维效率、事实验证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退化,逐渐寻求一致化的结果,使得群体决策失败;(2)在很多问题的决策中,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需要专家之间的相互学习而不断协调。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式是采用外聘专家和内部专家相结合的形式,同时企业也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专家能够取长补短,逐步提高。
   目前有关专家的可信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家判断矩阵的可信性研究方面,如文献[3][4]等。本文认为:专家决策的可信性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管理者选择专家的能力、专家的知识和再学习的能力、决策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专家矩阵的可信性等,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本文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分析,给出评价专家可信性的模型,为进一步提高专家决策的可信性提供科学依据。
  1 专家决策的可信性影响因素
   群体决策是一个多阶段的交互过程,实际上,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1 群体专家的选择
   群体决策的方式很多,如:特尔斐法、头脑风暴法等,这势必会存在专家的选择问题。管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制定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情报收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决策阶段,因此,这个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1)界定问题:主要是界定问题的类型、复杂性、重要性等。
   2)收集信息:包括决策者所需要的知识、决策的成本、这些专家在何处以及环境。
   3)专家的选择。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收集到专家的信息在所掌握的专家数据库中进行选择。
   同时,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决策行为,通常在这个阶段建立专家数据库,将能够掌握的专家资料、内容建立一套决策支持系统,它可以利用数据、模型和管理者经验分析半结构化问题,产生重要的报告,并进行预测分析等,可以减少决策成本,同时可以帮助群体更好地了解任务结构,如通过问题建模、风险分析、多目标决策等。
  1.2 专家的信息交互与学习
   由于问题的差异性,专家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了解问题的特性,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环境的分析等,因此,掌握必要的外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专家的差异性,所拥有的知识、偏好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为了增加决策的可信性,专家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某些专家可能掌握了一些非编码知识,而外聘专家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详细了解这些知识,也存在企业内部专家缺少正常决策的必备理论内容,这就需要专家决策的时候,有必要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存在群体思维的现象,否则,群体决策的结果将失去可信性。
  1.3 专家决策
   依据专家的个人偏好,运用充分的信息,借助于专家学习的结果,专家对方案之间的效用进行判断,得出不同的判断矩阵。
  1.4 专家矩阵评价
   依据专家矩阵,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评价是否满足满意一致性和设定的可信性标准。
   我们可以将上述的过程用下面的工作流程图来表示(图1)。
  
  图1 专家决策的流程图
  2 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系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描述系统实现过程优劣的数量指标,称为指标函数。本文首先将分析不同的阶段的指标体系,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加以选择。
  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2.1.1 专家甄选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选择最优专家进行决策的问题,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专家背景:通过掌握了解专家的专业知识、品格、工作经历、寻求专家决策成本等因素,获得专家的第一手资料。专家的专业知识是专家进行有效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它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专家的人品可以反映专家对问题的重视和负责任的能力,是提高决策结果可信性的必备因素;专家的工作经历可以使专家能够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加以针对性地给出结果判断;决策成本是依据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不断变化的。
   2)目标的界定:企业决策的组织者必须明确措施层等分层次的目标,并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这个阶段主要问题是明确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划分分层次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1.2 专家学习交互阶段
   文献[8]研究了虚拟企业的学习能力,并给出了四大类指标。本文主要考虑的因素为:
   1)学习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它是专家学习的场所和载体,也是专家进行某些活动的硬件设施,它的完善与否影响到学习的结果。
   2)专家再学习的能力,也是专家消化吸收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能力。
  2.1.3 判断矩阵的建立阶段
   判断矩阵是专家在经历过上述阶段之后而给出的最终判断结果,由于专家矩阵不完全满足一致性,进行实际调整会遇到多种困难,文献[3][4]对此已研究。
  2.2 评价指标的确立
   在管理决策中,通常采取指标体系的可能有距离、成本、产量与资源消耗等,也存在一些定性指标,需要将其转换。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将评价矩阵转换成标准形式,方法有:向量归一化法、线性比例变换法、极差变换法等。经过研究认为:决策的组织者进行群体决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收益,可以采用效用法设置决策指标,依据本题的特点,它符合下列的表达式:
   1)W(1,1) =1
   2)W(0,0)=0
   3)0<W(1,u2)<1,0≤u2≤1
   0<W(u2,1)<1,0≤u1≤1
   4)W(u1,u2)与距离d=[(1-u1)2+(1-u2)2]0.5
   其中:u1,u2为效用值,取值范围在[0,1]。依此类推,可以得出n维的效用的计算方程式。
  3 可信性的控制机制
   控制是一种监视工作的过程,是用来保证工作按照计划完成并纠正出现的任何显著性偏差,它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1)前馈控制:以未来的工作为导向的控制,是用来防止预期问题的产生;(2)同期控制:是一种发生在一项活动进行之中的控制;(3)反馈控制:是发生在活动结束之后的一种控制。
   由于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反馈控制,仅仅依据判断矩阵来体现结果,可能会存在某些专家为了满足某些一致性行为而虚构一些偏好,影响正常的决策结果,这种成本太高。本文认为:专家决策的可信性控制是一种系统工程,以上四个阶段是相互作用的,它是一种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做出决策,从而才有可能使整个过程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它可以表示为:
  
   在这四个阶段的决策问题都是相继进行的,随着状态的转变,便产生了一个决策序列,同时,当每一个阶段的状态给定之后,这个阶段以后的过程不受这个阶段以前的各个阶段状态的影响,满足无后效性原则。
  4 实施步骤
   1)寻求专家群体的选择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
   2)分析不同群体的学习能力,并进行评价。以上都可以采用打分制。
   3)对于专家矩阵的可信性,首先判别其一致性,它是逆向指标,本文采用AHP的检验方法,主要考虑其一致性比率。
   4)将决策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采用相对比较法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
   5)采用指标之和的形式,求出其加权平均值,并得到排序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
  5 实证分析
   某企业在一次决策中,产生了以下几种方案,其目标有两种划分,O1,O2,专家有两种选择方案,即E1,E2,对两组专家学习能力评价为S1,S2。经过有关独立部门的评价,将评价指标分成:f1为专家背景,f2为目标界定的合理性,f3为专家学习的基础设施和信息(专家不同,产生的信息量也不同),f4为专家学习能力,判断矩阵的信度为f5,(具体计算参见文献[7]),将相应的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结果如下:
  表1 评价指标表
  
  表2 决策权重表
  
   经过判定,得出方案之间的关系为方案2>方案4>方案1>方案3,所以,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最终的矩阵信度来决定。
  6 结论
   本文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决了专家判断过程中专家的选择和可信性评价等问题,避免了从专家矩阵来看待专家决策的可信性,降低了决策的成本,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利于企业的领导者正确选择方案。但是,如何将可信性较高的专家群体进行效用集结,也是专家决策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作者将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AHP中群组评判的可信度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7).
  [4] 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的可信度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l37(3).
  [5] 冯珊.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4(6).
  [6] 叶建波.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判[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9):91-98.
  [7] 彭勇行.管理决策分析.科学出版社.
  [8] 吴开亚.企业学习能力模糊评价方法研究.预测,2002(2).

标签:决策 专家 研究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