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把“矿工精神”渗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从工匠精神谈德育工作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学校德育矿工精神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47-02   当前,理论式、口号式的德育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笔者所执教的学校结合矿区青少年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狠抓德育建设,积极挖掘本校的德育资源,把“矿工精神”渗透在德育工作中,使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了学校德育的质量。
  一、结合校情对学校正确定位,充分利用校情中的德育资源
  2001年,广西百色矿务局子弟学校从企业剥离,成为百色市东笋小学的分校。该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矿山,他们的父母绝大部分都是煤矿工人,他们生长在矿山,学习在矿山。根据分校的性质和背景,学校把“为矿山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作为分校的办学宗旨,把“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名矿工满意”作为分校的办学理念。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考虑校情的学校往往不会走得太远。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矿工精神是矿山最宝贵的财富。而在矿山成长的孩子大多有着浓郁的“矿山情结”,矿山塑造了他们不屈的精神品质,无论多苦多难,他们总能找到生命的出口,坚强地面对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分校成立后,面对旧学校(学校校址不变)和老教师(都是原来企业归并过来的老师),如何合理利用新管理、新体制、新办法,利用“矿工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探索适合东笋小学分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为学校研究的新课题。经过调查研究,学校决定用矿工精神来引领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在学校活动中渗透矿工精神
  在德育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僵化的说教。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德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校经常举行以下系列活动,将矿工精神渗透其中:
  1.开展“矿工精神”大讨论。矿工精神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我们把“矿工精神”的大讨论融人到各阶段的德育活动中,以“矿工精神”为核心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在矿山工作的情况,使其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关爱父母,也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对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怀有感激的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行“劳模精神激励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矿山特有的德育资源,抓住“六一”、“元旦”等时机,开展了“向劳动者致敬”、“民族精神代代传,矿山精神我继承”等活动,邀请百色矿务局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的颜廷东到学校作报告和座谈。让学生理解矿工为矿山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让劳模与学生面对面畅谈理想和未来,以劳模的成长经历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和弘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让青少年了解矿区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涵,体验父辈的奋斗和骄傲,进而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产生自豪感。
  3.开展“爱矿山、爱家园”系列主题活动。学校每年在“六一”节期间由少先队组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爱矿山、爱家园”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了“爱矿山、爱家园”主题演讲比赛;二是组织开展了“我是矿山小主人”主题队会;三是组织开展了以“爱矿山、爱家园”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精神上深受鼓舞。
  4.开设“心灵小屋”等疏导心理的活动。煤矿大多地处偏远的山区,矿工在千米深处的地下工作.工作条件艰苦,因此煤矿工作被称为“苦、累、脏、险”的行业,矿山成了艰苦偏僻的象征。作为矿工的后代,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并没有消极回避,而是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学校通过开设“心灵小屋”、国旗下讲话、组织主题班队会以及观看矿山图片等活动,以学校的发展史和矿工的光辉业绩来教育、勉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煤炭事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心理疏导,使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心。
  三、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矿工精神
  德育若离开实践、离开生活,一味地像慈母哺育幼儿那样包办代替式地“满堂灌”,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也难以提高。为使学生在感情上和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可将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开展了“走近矿山,热爱矿山,感恩矿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少先队大队倡议学生走进矿山、走进社区,把井口、区队作为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的第二阵地,先后组织开展了“我是矿山小主人”,“小卫士盼安全”井口慰问演出、送贺卡等实践活动。并在每个班选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作为“矿山小记者”,组织-他们深入矿区采访.向父辈了解矿工工作的艰辛和矿山文化,了解煤矿工人的生活。切身感受矿山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少先队大队部还安排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开设小记者站栏目,及时报道矿山的消息,让学生关注矿山。这样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煤矿产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对父母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笔者认为,德育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驱动力。
  四、把矿工精神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历来被人们理解为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门极好的课程,思想品德课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源头活水”。矿山精神对于矿山子弟来说就是很鲜活、很切合实际的内容,完全可以渗透在如今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它成为矿山后一代前进中的一盏指路明灯。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承担学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笔者的学生对矿山大都怀有特殊的情感,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笔者经常特意灌输一些矿山精神。如在需要用音乐激活课堂的时候.笔者选定了一组歌颂矿山的歌曲《塞上煤城》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暖暖的气息和无穷的活力。矿山精神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并能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使之深受教育。笔者所执教的学校的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将其有机地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帮助,在此过程中.师生均获益匪浅。
  (责编 雷靖)

标签:矿工 德育工作 渗透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