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作文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摆脱对立服从的关系,克服教师的命令主义,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激发,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主体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把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呢?
  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活跃,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表情和语言。有的教师一进入教室,立刻板起面孔、一脸威严,语言更是生硬、严厉,认为只有这样,才有震慑力,才能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提高效率,其实这恰恰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摆脱对立服从的关系,克服教师的命令主义,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处于无拘无束的能力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才能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地充分调动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满爱心,要把爱的目光、和蔼的笑容、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要宽容、理解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的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发挥的助力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也不能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由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信任每一个学生都回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的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发展顺利进行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让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随心所欲,刻板地强调学生自学,这样就导致一节课学生漫无目的、东抓西挖、耗时低效。所以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挥棒,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所以教师要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制定明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要设计教学结构,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自学,教师就要做好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要求、自学时间。这样学生自学时就会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提高效率。再如,让学生讨论,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想说话的欲望,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加以诱发,使学生朝深刻、创新的思路发展下去。总之,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培养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教师认为学生不明白哪些,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应该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提倡、鼓励、引导,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做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辨,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导之以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掌握规律,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可从多方面进行,如课前预习方法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讲求实效,避免走过场,通过泛读能把握课文的大意;其次,要指导学生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圈出生词、生字,要让学生自己翻、辞典,寻求解答,对于某些一字多音、一词多义的字、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寻求在本篇课文中的读音和特定含义;另外,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以增强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又如方法迁移法指导,就是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去。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从教方法、教规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入手,为学生自读课打下基础。然后学生运用教师授给的方法指导自己自学,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再根据各篇课文的内在特点,列表比较,找出规律。还可引导学生纵向迁移,即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语文教师是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学生不断向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和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我们要把自身的引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情景,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标签:主体性 浅谈 语文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