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作文 > 正文

【白领丽人务农记】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她放弃了城市的安稳与繁华,一头扎进郊区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搞创业、种蔬菜,忙得不亦乐乎。她就是顾慧华,一个自小生长在农村的70后。   她出生在农村,可从求学开始,就脱离了春播秋收的农业生产,后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并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虽然,她对农村生活早已陌生,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中仍然保留着一份对于农村、对于家乡以及对于农业的真挚感情。虽跳出“农门”,但乡土情结促使她再回“农门”。
  
  从“白领”到农民
  顾慧华从小在上海松江新浜镇长大,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日资企业,每天朝九晚五,时不时去日本培训,过着典型的白领生活。
  生活在繁华大都市的她,内心深处却很怀念儿时那纯正的乡土滋味。“小时候,我们家吃的蔬菜瓜果多是自家农地里长的,夏吃青菜,冬吃萝卜,还有逢年过节吃的那醇香的猪肉,哪样不透着自然的滋味?”顾慧华如是说。
  工作以后,远离乡土的顾慧华已经完全融入了都市生活,在尽享都市繁华的同时,又隐隐地觉得,昔日熟悉的口味正离自己越来越远。顾慧华馋极了的时候,就回趟老家。妈妈从自留地里摘些绿叶菜,再杀一只自家养的老母鸡,饭桌上就有了浓浓的亲情,更有了记忆中的“原味”。
  每次回老家,都让顾慧华的身心得到一次全方位的释放。乡土清新的空气、绿色的食品、浓浓的亲情,都让她恋恋不舍。一个新奇的念头也涌上了她的心头,回家再做一回农民如何?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天天吃自然、健康的食品,一方面引进先进的科技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比喧嚣的都市生活不是更有意义吗?
  这样的想法并非没有可能。除去就学的十多年,顾慧华始终没有离开农业太远。早在2000年时候,顾慧华就开始接触农业相关的行业知识,一直从事着日本农业机械的进口销售工作,对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2004年至2006年的两年时间里,她更是被公司直接派到崇明岛参与了日本农协的农业试验项目,负责机械使用的技术指导,接触到了“久留米黄瓜”等优质农产品种,并为之所深深吸引。
  在崇明,由于大量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里都是些老人,对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并不高。“公司的这个项目是不成功的,农业机械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我却是一次新的收获,让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前景,直接促使了我下海。”顾慧华这样说。
  “2005年,公司把一批日本农业机械引进到崇明,我负责机械使用的技术指导。可我发现,那里种田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不愿学习操作‘新式武器’,固执于自己的‘老法种田’。”顾慧华很受触动,“我在日本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在种地,有个种植并经营‘久留米黄瓜’的社长,就是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男青年。不像国内,大学毕业了都争着去做白领;自己创业,也总扎堆在IT、电子商务领域。”
  在指导农业试验项目的时候,顾慧华接触到了“久留米黄瓜”等一些日本优质农产品种,这些经科学方法育种和培植的蔬果,口味和传统工艺培育的蔬果大相径庭。如“久留米黄瓜”,口味脆嫩香甜,堪称黄瓜中的极品。特别是看到日本技术人员在种植过程中,给黄瓜“灌奶”滋养,让习惯用肥料来种植本土黄瓜的顾慧华很是震撼,没想到蔬菜也可以“荤”养的。
  2006年,征得日方公司同意,顾慧华将“久留米黄瓜”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进行了试种,按照日本技术人员传授的培育方式,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这次不经意的小小成功,成了顾慧华创业的起点。
  不断接触国外农业,顾慧华渐渐看清了“商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而农产品种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如何选土,如何栽培,如何减少甚至不用化肥、农药,都需要年轻人带着新观念、新技术来做。”
  顾慧华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松江新浜。作为上海的传统农业地区,更是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新浜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
  顾慧华在回到家乡与镇领导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她的创业计划正与新浜镇在许家草、南杨地区准备设立的标准化绿色蔬菜基地计划相吻合,双方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而此时的背景是,国家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新浜镇被确立为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获得了全面的政策扶持与产业支持。天时加上地利,外部环境越来越朝着有利于顾慧华创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了。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镇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同时经过与家人的仔细商量,顾慧华终于下定决心,在2006年7月,辞去了原有工作,注册成立了上海瀛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承租了新浜标准化蔬菜基地内20亩大棚,成为了一名专职农民,开始自己的“农业创想”。
  
  艰难的创业初期
  开始试种的是日本优质蔬果产品。“首选的还是‘久留米黄瓜’和番茄,不仅因为这两种蔬果品质优,重要的它们都是日常蔬果,市场比较成熟。”顾慧华对做农业显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深谋远虑之后做出的抉择。
  万事开头难,虽然说顾慧华在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对于从未直面过农产品市场的顾慧华呢!
  首批番茄和黄瓜收上来了,由于是采用有机种植法,产品的卖相自然比不上那些用激素、农药催出来的果蔬,而种植成本却要高得多。由于没有销售渠道的概念,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知道往哪里送,最后只好拿到市场上去卖。顾客不知道这些黄瓜、番茄是怎样种出来的,也不了解是何方品种、口味如何,自然不愿意掏比一般黄瓜、番茄贵一两倍的价格来买。顾慧华首次试水就亏了足足20万元。但她并未因此退缩,而是仔细分析了自己首战失利的原因。
  了解了经营失利的症结,顾慧华开始做打通关节的工作,超市、生鲜卖场……凡是能想到的生鲜销售点,顾慧华都走过了,但大多以吃闭门羹而归。市场的门槛并没有顾慧华想象的这般低,产品要进专业市场,需经过产品认证等多个环节,而刚刚起步的顾慧华显然并不具备如此多苛刻的硬件。
  实在没办法,顾慧华干脆开着小车到上海市区,挨家挨户地把一箱箱果蔬送给人家品尝,结果大家纷纷赞赏,说吃到了小时候果蔬的味道。之后便有人来参观她的农场,订购她的产品。第一年虽然亏了20万元,但市场逐渐打开。
  执著的顾慧华逐步找到了一条营销网络。她委托一家大型生鲜销售公司代销自己的产品,几经磨合,顾慧华的青菜、黄瓜、番茄等产品终于进入了这家销售公司的销售链,“虽然比自己销售少了一点利,但对方提供的市场靠自己单枪匹马地打拼是难以拿下的。” 这样,顾慧华的销售渠道开始建立起来。
  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顾慧华定下了“三小时内从田里到客户”的“新鲜”规矩,所以她的蔬果不进超市卖场,没有中间环节。
  另外,顾慧华独具匠心,模仿都市的高级会所,实行会员制。她先是把朋友拉进会员圈子里,后来扩展到朋友的朋友,现在合作社已有会员上千人,每个会员每年要缴一定的会员费,待遇是每月若干份蔬果礼盒,以及果品采摘活动等。会员制使顾慧华有了一群稳定的客户群,也筹得了相当的经营资本。
  
  新型农民
  顾慧华以引自日本的“久留米黄瓜”为主推产品,种植面积达20余亩,每亩净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比普通黄瓜增加2000元。“用不了几年,我要把我们家常吃的黄瓜种出名堂来,让人们吃到黄瓜就想到我们新浜,打出我们新浜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顾慧华还因地制宜积极引进了五彩奥运南瓜、生菜系列、大黑茄子、迷你冬瓜、巧克力番茄以及有机草莓、紫芋等数十个优质农产品种,并进行了规模种植,而且对传统种植方式进行了积极改进,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譬如给大棚黄瓜听音乐、灌酸奶等。
  正如顾慧华经常说的,她要走的是一条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之路,在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的有利条件下,她正积极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同时,正以“森鲜馆”为标志,积极进行蔬菜瓜果实体直营店及网络商店的模式拓展,争取把她的优质蔬菜贴上标签带上“户口”。
  在乡亲们惊异的眼光下,她承租的土地从200亩扩大到800亩;建立“配送中心”,第一家“蔬果实体店”打算开在“新天地”。
  在新浜,她每天穿套运动装,看似刚从健身房出来,时髦而又靓丽,乍一看,像一个都市白领,不过看她鞋子、裤子和指甲上的泥土,就知道是在田里忙。
  走进草莓棚,顾慧华一指脑袋耷拉着的草莓说:“别以为它们僵掉了,这是在睡觉。一般3月10日到4月10日是草莓的‘休眠期’,之后就睡醒了长开了,变得娇艳欲滴。”顾慧华的黄瓜更享福,“一到夏天,我就给黄瓜喝酸奶,全面补充营养。”那些封口不严、不能出厂的酸奶,她批发来喂黄瓜。
  顾慧华乐呵呵地说,这些奇招都是从世界各地的新式农民那里搜罗来的。“我在草莓、黄瓜、生菜棚里装音响,放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音乐,蔬果听了开心,种田人也开心,从城里来玩农家乐的人边采摘边听更开心。”笑意漾在顾慧华的脸上。
  对顾慧华这一套,乡亲们原本一点不买账――“一个女大学生,田都没下过,懂啥叫种菜?”可不出半年,又鲜又甜的黄瓜、又大又粉的南瓜引得大家纷纷跑来求教。顾慧华有选择地把芦笋、甘蓝等几种蔬菜分包给数十家农户种,她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既扩大了种植规模,也帮其他农户增加了收益。
  顾慧华雇用的工人都是“顶呱呱的乡下种田人”,种了一辈子菜。一开始,他们很是怀疑这个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小丫头懂啥,凭啥指手画脚指导自己种菜?不出三个月,这种怀疑渐渐变成心服口服,小丫头种出来的黄瓜又鲜又甜,南瓜又大又粉,产量高且供不应求。
  他们哪里知道,顾慧华种蔬果,既经验丰富,又勤奋好学。她常读专业书,常上专业网站,不断提高各方面技术。
  斗转星移,短短数年,顾慧华的种田梦,梦想成真。现在,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产品品牌,也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产品很快供不应求,顾慧华的事业也在快速发展。
  2007年7月,她成立了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加入她的绿色产业;2008年,她承租的土地扩大到了100多亩,2009年则达到了300多亩;2010年,有30多个农户和公司签约,由公司统一向农户提供国外引进或国内农科院、农业院校研制的新品种子和生物农药等,并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种出的合格产品由公司收购。上海世博会召开时,新开辟的森鲜馆四季果疏采摘园也开始投入运营,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500平米的游客接待中心,20个停车位,日接待能力达300人左右,是新浜镇“双学双比”果树种植示范基地。
  在世博期间,顾慧华的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迎世博,保安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先进单位。基地重新整改农药仓库,肥料仓库,农具仓库等,并建立统一的台账管理。合作社配备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每天对采收、产出的蔬菜进行检测,坚决做到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包装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
  如今,合作社的农户基地已经发展到山东、海南、江苏,配送中心根据各地季节的不同,调配产品,客户络绎不绝,有单位团购的,有宾馆饭店长期专购的,有松江地区“宅配送”的,还有果品网站订购的。 “我现在坐在办公室喝喝茶,客户电话就一个一个打来。” 顾慧华说。
  
  致富带头人  
  “当每次看到农民们种出来的蔬菜,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商贩,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还在赔钱,觉得光自己挣钱算不了什么,一定要努力开拓市场,让我们当地的农民不再为卖不掉产品、卖不起价格而烦恼。”顾慧华在自己事业渐有所成之时,耳闻目睹普通农民劳作辛苦、传统农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时常想为地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优势在产品品种、种植技术和销售网络,标准化基地内的其他种植户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如果我们双方能够协调合作,必然可以互惠互利。”顾慧华有选择性地把芦笋、甘蓝等蔬菜品种种植分包给了标准化基地内的数十家种植户,她则负责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产品销售等,既以较低成本扩大了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也为其他农户降低了种植风险、提高了种植收益。不少农户按照顾慧华的“精细”要求精心种植,收入翻了几番。
  同时,顾慧华的农业发展公司和合作社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40余名在基地工作的人员年均增收3500多元,此外,由于产品销售包装方面采用了农家传统的手工竹篮、藤篮等,既环保实用,也解决了数位竹匠师傅的就业问题。
  如今,合作社已拥有300多亩农田,种植的高新蔬菜水果品种有二三十个,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增加,年产值1000多万元,同时在新浜周边和江苏、山东、海南等地拥有3000多亩的农户合作基地,还有一个名为“森鲜馆”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南来北往的销售合作社和合作农户生产的农产品。
  可以说,她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产品品牌,也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事业正逐步迈向正轨,这就更加坚定了她成为一名现代化农民的决心,同时,为家乡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理想也越来越成为现实。
  “种田创业是辛苦的,但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在这条路上执著地走下去,争取越走越好!”
  顾慧华自信地走在这片宽阔的田野上,头顶上是无限宽广的天空,而脚下这片土地则是她放飞梦想的天地。这片养育了她的故土,正在给这位播种希望的“新型农民”,收获一份属于她自己的耕耘!

标签:务农 白领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