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周记 > 正文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国内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包括人们的思想、科技的水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深层次的变革一方面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新的科技、新的理论相继产生使高校很多以前想从事但无法从事的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但另一方面,也给中国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比如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过度,高校规模急剧的膨胀。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数量已经突破700万,毛入学率已经创下26.5%的历史新高,预计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得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且学生的个性越来越突出,这种学生方面的思想个性化趋势,师资队伍发展缓慢而且思想传统上的矛盾,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成为新时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究竟如何深化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这是一个人们讨论了很久的话题,有人提议从科研着手,也有人提议从教学着手;有人提议从制度开始,也有人提议从硬件建设开始等,不同的声音看的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提议遵循的是不同的理念。但有一点,无论从哪个方向改革都是必须要秉承的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很多典籍中都有所提及。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新时期,“以人为本”是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核心。本文拟通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合理有效的深化、完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提供新的参考。
  一、以尊重学生差异为源头,转变教育方式
  过去我们高校中不管是教学还是思想教育,各种教育都是讲究“整齐划一”,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教师授课的教案是标准的,辅导员开会教学生的模板也是标准的,不管针对台下的学生是什么群体,什么性格,都是一样的。当然,在一定时期里,这种统一化的教育方式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以前师资匮乏,如果大规模地开展“因材施教”,学校恐怕难以胜任,因此讲究统一管理。但新时期,教育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兴趣爱好、智商情商、个人理想各不相同,我们没有理由强求让这些原本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一定要经过管理发展成一种类型,达到一样的效果。这就好比很多种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有着不同的生育期,开花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一定要通过统一的栽培管理让这些植物长成一样的,那肯定是天方夜谭。而且,有些差异是可以弥补的,而有些则是后天所不能解决的。因此,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现阶段的学生们差别很大,有的学生比较容易管理,有的学生很个性,性格突出,个性鲜明。如果还是采用统一的教育方式,思想工作基本上没用,而且很可能还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所以需要不断更换教育方式,比如,对脾气急躁的学生,可以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性格耿直的学生,可以采用“诚恳直言”的方式;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沟通”的方式等。通过这些贴心的关心,本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目的,让学生从心底感触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这样思想工作自然也就好开展了。
  二、以关心学生细节为基础,创新工作思路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没错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是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大处要有,细节上一样也不能缺。因为,即使再大的学校,也是由一个个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生是整个学校的主体,是一切工作开展的源头,这是没有异议的。除此之外,学校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环节开展的,没有学生一切工作都没有了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的事没有小事,只要事关学生,都要切实重视起来。那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如何理解呢?那就是要关注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在一栋学生公寓之中,有的学生可能身体不好,神经衰弱,怕吵,而有的学生天生好动,非常活泼;有的学生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学生需要考研,经常要上“零点自习”。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生都安排在一起,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同学关系。所以,作为学校的公寓管理部门,就应该联合学生管理部门,创新性地打破以往以班级为标准划分宿舍的模式,改为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没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就按照班级划分,对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要单独安排住宿,让习惯类似的学生集中住宿。这样既不会增加公寓管理负担,又会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利地支持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大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都是脱离生产实际的,许多知识学完后,当学生走到生产中去的时候,发现知识早已过时了,结果导致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不高。而且,这样的问题有时候的确不好避免,因为教材不可能年年更换,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比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几乎是每天都会有新理论或者新技术产生,教材永远不可能跟上技术的更新。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习。以往我们的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总是抱着书本上的知识不放,总是想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其实很多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高校需要更新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比如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力求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惠互利、校企双赢;具体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有很多学校都有不少成功的探索,比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联重科、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长城客车公司、东北电力大学与东北电网等。众多学校在探索校企联合办学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获,而且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丰富了教学思路。
  四、以促进教职员工发展为重点,完善管理方法
  教职员工是高校发展的另一重要核心群体,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力军。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不仅是追求学校自身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声誉的提高,还要考虑到教职工个人的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另一个深入应用,那就是要考虑教职工的发展,让集体和个体协同发展,这样最终高校的教育改革才能获得双赢,否则教职工无法进步,学校的发展从何谈起?促进教职员工发展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比如给教职工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空间。在高校中,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职工职称的评定与未来的发展,而很多学校对教职工继续教育卡得很死,其实在不影响教学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教职工的继续教育,尤其是那些教辅岗位,他们发展的机会更少,需要学校更多的照顾;第二就是职工的生活问题,年轻的教职工普遍收入少,但工作量大,教学工作繁多,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尤其是各个学校中的一些“弱势”学科。结果使得学校中很多学科的年轻人一方面是教学任务中,没有经历搞科研,另一方面是没有机会搞科研,而在高校中,没有参与科研的经历,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改革,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教职工的切身需求,各个年龄段的教职工要平衡教学任务,重点照顾一些弱势学科的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科研,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科研新动态,进而把这些知识融入到一线教学中,丰富教学素材。
  五、以促进内涵式发展为核心,提高改革质量
  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外表上,有的学校图的是楼高一些,有的学校看的是人多一点,这些都是表象。新时期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要追求一种内涵式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把办学的眼光放长远,把高校办的上水平,提高高校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高校的教学手段等。当然,内涵式的发展还有很多方面,但是纵观这些发展的方面,无一不是围绕对“人”的完善,因为,技术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完善,技术手段的丰富都需要人的参与,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促进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
  总之,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最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国内、国际的竞争和争夺的关系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来的那种沿袭苏联50年代时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深入的创新改革观念,加速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但改革需要合适的方法,不能盲目地开展改革,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改革的各种方法之中,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让新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真正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标签:教育改革 以人为本 理念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