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中周记 > 正文

仙居无骨花灯【仙居无骨花灯的文化意蕴】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仙居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历属台州辖地。仙居最早的居民是古瓯越人,战国时为越国领土,东汉时期今仙居、天台一带聚居着众多国内高僧名道,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仙居原名乐安、永安。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县名为仙居,意即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居风景秀丽,拥有令人赞叹的自然景观,同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就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佼佼者。在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仙居花灯、海宁硖石灯彩、泉州花灯、东莞千角灯、青海湟源排灯,均名列其中。
  中国民间花灯的缘起与元宵佳节张灯的习俗有着直接的关系。元宵节相传始于西汉。到了唐代,中国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比以前优越、富裕,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由此应运而生。仙居人把无骨花灯称为“唐灯”,亦称“神灯”。传说唐开元年间,有一个秀才夜行深山迷了路,跌落山崖,一仙女将他救起并赠他“神灯”,“神灯”轻巧能飞,带着秀才安全返家。秀才回家后为了纪念这一奇遇,按“神灯”的模样进行制作,灯制成后悬挂于自家的门前,人们见后赞不绝口,纷纷仿制。此后“神灯”制作工艺就在民间流传。摒弃神话传说牵强附会的解释,我认为仙居花灯的真正始创者当为唐代迁入浙南的中原移民。仙居偏处浙南一隅,唐朝“安史之乱”后大批中原流民涌入,其中不乏能人巧匠,带来京城的各种花灯式样,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创造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曰:“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本来花灯的制作主要依托内部的骨架,骨架的结实与否关系到花灯的质量,而玲珑剔透的仙居无骨花灯,巧就巧在灯身没有任何骨架,全由绣花针刺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绘图、粘贴、熨纸、剪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装饰等十多道主要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专门技术人员操作。具体而言,先设计花灯的样子,绘出图纸,然后粘贴纸张,一般粘四至五层左右,粘好纸以后再把纸熨平烫直,而后按图纸进行剪样。剪样工序特别重要,因为花灯是靠许多片衔接而成,片与片之间缝隙的大小、前后的位置必须在剪样时就确定下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再经过装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外形装饰等十几道主要工序,才算完成花灯制作的整个过程。
  自唐宋迄明清,仙居花灯式样繁多,包括单灯和组灯两大类共数十个品种。单灯,即单独一盏花灯,式样有花兰灯、荔枝灯、菊花灯、生肖灯、珠兰灯、龙凤八卦灯、绣球灯和宝石灯等;组灯,即组合花灯,由几盏至几十盏花灯组合成一个大灯架,在其四周、内部各装有数量不等的花灯,式样有长旗灯、鼓亭灯、牌坊灯、宝塔灯、财神灯、大花兰灯、桥里狮子灯等。其中,珠兰灯又称“状元灯”,灯身周围由六十片纸片做成,周围的花纹用一种叫“水上浮”的绣花针刺成,它的花纹针脚十分精细,灯一亮,整盏灯好似细纱织成,粗看看不出针孔,堪与细纱布眼相比,花纹图案十分精妙,是花灯中的极品,明清时期曾是进献皇帝的贡品,精细典雅,价值不菲。
  从唐代开始,仙居无骨花灯的针刺图案一直延续至今,仍依托传统的民间剪纸图案,剪纸图案成为花灯中不可缺少的装饰纹样。古代多用蜡烛作为照明材料,考虑到光线照射的效果,装饰图案镂空透射的针刺效果充分满足了这种要求。灯花的大小、形式,要根据彩灯的规格、样式、空间、大小来确定,剪纸的外轮廓突出,空白面积较大,也就是针刺面积较大,这主要是考虑到采光的效果。花灯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有图腾崇拜的龙纹、凤纹,有生殖崇拜的石榴生子,有物候历法的鹿头花,有阴阳相生的八卦图纹以及单独纹样的云头纹、万字纹等。这些纹样概括而简朴,古拙而典雅,通过针孔映现出各种花卉、动物、人物形象,华丽多彩,绰约多姿。但因为工艺制作的特殊,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容易发生霉变、腐化,历史上几乎没有传世作品流传下来,其技艺只在民间艺人之间传播。近数十年来经当地文化人士的开发和研究,加上现代材料的运用,在继承古代花灯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花灯的制作工艺、原材料等方面都作了创新和突破,提高了花灯的制作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元宵张灯和春节家家户户点灯的传统民间习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仙居无骨花灯也不例外。从最初的生活用品逐渐变成了生活中一年一度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元宵赏灯。它是继春节之后人们摆脱平日各种礼教的束缚以及农村冷清和劳作之苦的大型文娱活动,男女老少一起投入到观灯赏灯的队伍之中,从而得到精神的最大放松和愉快的体验。花灯的制作是自发的艺术创作,是民间艺人从田间地头采风后表达美好愿望的活动,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即兴创作,表现收获后的喜悦心情,也是人类创造世界的理想的物化。他们用廉价的物质材料创造瑰丽神奇的艺术世界,表现了他们对生命不息的追求。灯会作为最广泛的群众性民间集会活动,典型地折射出老百姓的心理映像,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对子孙繁衍的渴求。这种自然的宣泄在灯会中无遮无掩地流露出来,折射出一种朴素的审美意识,一种自然潜意识的流露。历史自觉地改变了花灯中的某些形式,但难以改变它的存在和它特殊的本质。虽然民间花灯中的原始宗教意识早已替换成吉祥的内涵,但它对生命、对生殖崇拜的意识已潜移默化地渗入民间艺人的思想中。追求生命、追求吉祥如意、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人皆有之,而且世代相传。民间艺人精心创作与保存下来的祖传图式,仍是他们创造与整合的参照,至于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造型观念以及把自然形态转化为一种审美程式的方法,更会传承不断、源远流长。

标签:仙居 意蕴 花灯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