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辞职信 > 正文

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王老师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而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几方面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把平时所学的知识变为技能、技巧,实际上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的能力,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努力实践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扫除心理障碍,培养阅读信心
   高尔基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呢?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第二,阅读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达到既定目标,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处发扬光大,短处设法弥补,这样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发展。自信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注意阅读情景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拨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酝酿“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和情趣,才能使其愿学、乐学,让学生变“自在”主体为“自为”主体。在大力宣扬教改的今天,语文教学中那种“灌入式”几乎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参与式”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鼓动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主体的动态过程。这样,那些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甚至是一些平常比较胆小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积极地思考探索。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去阅读,获取知识信息,还能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蕴涵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粹、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这些作品的选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宣传鼓动,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调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实验的必要保证。
   四、指导阅读方法,感知阅读体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实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等,以便更快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第一,巧妙地设计问题是前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不过,设计问题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善问并能试着解问。事实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来自――“问”。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善问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就非常明显了。第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切实提高效果。自读是教读的基础,也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教读过程中,师范的作用能给学生以正面的启迪,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可以进行速读和复述训练。
   五、张扬学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理解全篇内容。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标签:阅读教学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