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辞职信 > 正文

风雨十年退耕路,涪陵坚守“绿堡垒”|涪陵区公安局荔枝派出所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退耕还林是基础,引导产业来致富”说起这句顺口溜,重庆市涪陵区的农民们无不喜笑颜开。实施退耕还林十年来,该区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7.9322万亩,每年有效拦截泥沙28万余立方米,并带动了笋竹、花椒、蚕桑、水果、木本药材、干果等“绿色”产业发展,为农户带去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收益。
  山青水绿富万家
  涪陵,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坐落于雄浑的长江与秀美的乌江之滨。2002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由毁林开荒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转变的新篇章在涪陵揭开序幕。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累计完成投资41562.58万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达47.9322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9.6322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3.3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实现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十二字方针政策图景。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力实施,有效地增加了涪陵区的森林资源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十年来,全区19.6322万亩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将土地性质更换成林地,增加了林业用地面积。通过加强抚育管护,种植的松、杉、柏等生态苗木大部分长势较好,效益初现,地被物逐渐恢复,使全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在注重生态效益,倾力实施退耕工程的同时,该区还借助退耕强产业,积极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种植花椒面积达43350亩、笋竹41000亩、蚕桑38700亩,水果18600亩、木本药材12950亩、干果12550亩,计167150亩,占退耕还林工程坡耕地造林的90.4%。初步形成了蔺市镇、马武镇的梨基地,南沱镇、荔枝街道办事处、新妙镇的花椒基地,焦石镇的板栗、核桃基地,南沱镇的柑橘基地,以及沿江乡镇的竹产业基地,使一大批农民从以耕作土地为主转移出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而退耕还林栽植的笋竹、花椒、梨、桃等也已经成为退耕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部分栽植花椒的农户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蚕桑已经成为很多乡镇农民的支柱产业,2006年涪陵区蚕茧产量近9万担,并培植、巩固、壮大了新盛食品公司、兴宏园林公司、正众蚕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突显了生态效益,体现了社会效益,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三句话,是对涪陵十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定位与评述。据了解,该区退耕还林前,全区森林覆盖率只有32.8%,退耕还林后,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2%,净增近10个百分点,此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该区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年产值2.5亿元,真正实现了退耕农户能致富的目的。更令人们乐见其成的是,除了恣意享受葱郁青翠的宜居生态美景,日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外,还让野猪、狐狸、斑鸠等许多曾经失去家园的野生动物,又重新回到了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上来。“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生态夙愿在退耕还林的推波助澜下变得触手可及。
  贫瘠土地花椒香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如何破解?涪陵区小溪村的破解之法是――跳出农业抓农业,以林业带农业,以退耕导林业,林农结合,产业化经营,让农村成“绿色车间”,农田成“产业基地”,碗碗土出“金元宝”。
  小溪村位于涪陵区荔枝街道乌江河畔,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地貌切割较强,岩石广布,土地破碎零星,耕地稀少,保水保肥力差,土壤贫瘠,以“碗碗土”著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当地群众依靠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向贫瘠的土地要饭吃,生活极为贫困。自2002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全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科学规划退耕还林小班48个,共785.8亩,并结合全村地质情况,咨询专家,科学设计,在退耕还林地上种下生态致富林――花椒500余亩。
  “既然不能种出管吃饱的东西,那就要种出管吃好的东西来,种出管钱的东西来”,这是当年小溪村所有干部群体的共同愿望。按照这个思路,村支两委主动找街道办事处领导、林业站,并邀请区林业局的专家到小溪村现场规划设计,最终科学提出了种植花椒生态林。花椒树喜钙耐旱,小溪村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雨量较少,非常适宜花椒生长,且花椒树根系发达,能深入石缝之中,不但能抵御干旱,还能起到较好的固土保水作用。满山遍布的岩石也能对花椒生长具有特殊的作用,岩石通过对阳光的反射和漫射作用,造成日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这种特定的气候环境刚好有利于各类种子和果实(特别是干果和荚果类)的有机物的转换和贮存,因此,小溪的花椒长势较好,又香又麻,深受市场欢迎。
  几年来,通过当地百姓的精心管理、管护,小溪村退耕还林地的花椒树已经满山成林,规模化的花椒种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该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仅花椒产业一项户均增收上万元。目前,全村正以原有的退耕还林花椒林为基地,以点带面,在全村新发展花椒林1000亩,幅射带动了百灵村、金竺村、荷香村、平安村、方坪村、东丰村其他五个村共 5000亩的花椒种植规模,把荔枝街道办事处打造成了重庆市有名的“花椒之街”。此外,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该村还进一步加快花椒产业化、规模化建设,成立了小溪花椒协会,注册了“小溪花椒”品牌,实现了小溪花椒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了富裕道路,摆脱了年年望天吃饭的落后贫穷面貌。
  绿满山乡又一村
  昔日寸草不生,今日绿树成荫――这不是奇迹,这是退耕还林重点工程为涪陵江岸的北山坪南坡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音”。
  2010年4月7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考察了涪陵区长江两岸造林江北片区工作。当看到一片浩瀚无垠的“林海碧浪”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景象时,贾治邦局长盛赞涪陵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及退耕还林生态林建设很有“示范性”……
  涪陵区北山坪南坡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种植蔬菜的重要之地。该地段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2003年,区政府为了改变江北街道办事处北山坪南坡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的面貌,将其纳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造林绿化。
  经规划,北山坪南坡坡耕地还林共有2537.3亩,涉及四个村(居委),其中点易居委退耕面积1566.6亩,是项目的主体,坡陡山高,土地贫瘠,造林绿化难度大,一开始,退耕农户由于意识不到位,抵触情绪大,不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涪陵区政府对此情况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决定对点易居委5个组1537人全部实行农转非,享受城镇低保标准生活费的政策,将他们的土地流转给江北街道办事处统一植树绿化,办事处对流转土地实行业主承包造林并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组建专业施工队实施。政府的决议和积极的办事态度感动了当地百姓,极大地带动了百姓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一时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势不可挡之势在涪陵北山坪南坡一带开展起来。
  记者了解到,尽管北山坪绿化开展多年来,年年都面临着严重的干旱,但当地群众仍不气馁、不松懈,抓住每一个栽树季节全面进行补植补造,顶烈日全力以赴抗旱保苗,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采用“以多取胜”的办法,终于取得丰硕成果。现在的北山坪南坡退耕还林地块上枝繁叶茂,一片葱绿,抚育管理到位,每亩林木株数保持在退耕还林规定密度的2倍以上。
  可喜的是,北山坪南坡实施退耕绿化后生态效益明显,不但提高了江北的档次,还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绿化区域山清水秀,改变了以前每遇较大降雨,洪水满坡、泥土满沟的山洪土泻现象;转移了绿化区内大量的劳动力务工经商,增加该区域群众收入500万元;茂密植被维护了生态平衡,新增了多种有益动物,空气清新益人,成为当地度假、旅游的好去处;日趋繁盛的生态环境红火了旅游产业。随着一批高规格生态园的落户,必将为江北旅游业的兴起以及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标签:涪陵 退耕 堡垒 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