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促销方案 > 正文

活力语文,,,,美丽课堂 语文课可以搞哪些活动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吕叔湘先生说:“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有效思维的尝试与实践,激发学习兴趣,还课堂于真实,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营养又好吃”,才能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一、主体参与,激发课堂的活力
  知识是固化和多元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进行有效思维,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1. 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老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让学生来作答。其实,这是很错误的做法。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对①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和②“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两句话,学生存在着疑问,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留足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
  经过自主探索,学生在此有这样两点有效思维:一是①②句中的“美好的东西”含义一样吗?二是哪些人能够随时随地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2. 强化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里多次提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让小组之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在提高个人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达到团体目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学习小组的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充当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圆满完成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合作之后,教师的评价也应侧重于小组整体,如“这一小组的同学真团结,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很快就弄懂了”;“这小组的同学真不错,全都顺利达标”。这样评价小组整体,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也让我们的课堂充盈智慧和灵性,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质疑问难,生成课堂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的魅力: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怀抱,一个个有灵性的生命。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摒弃以往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木讷的接受,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存在,根据学生的所需调控课堂,展开教与学。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目的在于读通读正确。在此基础上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与文本二度对话。在各抒己见中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理解,再读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与文本的三度对话。在这里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的思维中,也生成了下一步的课堂任务――借助文本的文字、插图、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解疑。学生在与文本无数次的对话中真正走进了文本,融入了文本。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知识、技能目标自然达成,情感自然萌发,价值观也得以提升。
  三、多种朗读,彰显课堂的活力
  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创设语境,高度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给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是学生对文本中蕴涵意象的二次重构和创造,包含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而要达到目标,离不开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对学生能否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文本之思想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停顿、节奏、语气、重音、换气等技巧的传授,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直到学生得心应手地表达出内心之郁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2.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从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哨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3. 创设情景氛围
  直观、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于读书,并且读出感情,首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在网上找了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在讲到瀑布的美时,我便把这些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发出声声赞叹“太美了!”“简直太美了!我真想到黄果树瀑布看一看!”这时候我便因势利导“你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瀑布很美很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每一位同学都尽情地抒发了自己内心对瀑布的赞美。
  总而言之,要想使自己的舞台精彩,课堂真正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就务必走进文本,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的课前预设及课中生成才会越精彩,越有效,才会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达成课堂教学“有营养又好吃”这一活力课堂的教学理想。
  活力语文,美丽课堂!我终生追求之!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学校)

标签:课堂 语文 活力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