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 价值取向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价值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55-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中的主要群体,他们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关键期。
  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素质最为集中的体现,是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目标、支配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控制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和实际道德行为的重要变量,有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行为表现上,说谎、自私、不负责任等非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在价值观冲突的今天,我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判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显著丰富起来,三年级以后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不依据外部的指示,开始根据自己的主动精神来完成某些道德行为。我们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道德认知水平等,并整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纲目,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培养小学生正确道德价值取向的主要途径
  1.学科教学渗透。除了品德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外,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如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等。各学科教学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因素,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时、适度地进行品德教育。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2.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在“思想与道德、行为与能力、人格与气质”等方面得到良好的陶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培育学生、提升学生,使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与知识能力得到和谐发展。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环境熏陶,宣传廊、过道、楼梯、围墙的布置都恰到好处,如在校门上方悬挂激励学生学习的标语,过道里张贴励志名言,教室内的各个栏目的设置……力求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扇窗户都能警示,在浓浓的育人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水平。
  3.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行为是否合乎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心智活动和心理体验,关注他们的内在情感和观念是否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来启迪学生心智。让学生完成“自我体验一自我检查一自我内省一自我感悟”的内化过程。日常工作中,一是扎实搞好各项评比活动,学校在公示栏内专门开辟了“一日常规评比栏”,对学生各方面的道德行为进行“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综合”,对学生的素质评价真正做到全程、全员、公开、公正,并与文明班级的评比挂钩。二是内化主题活动,结合我校拥有“启东市中共党支部诞生基地”这个德育资源,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注重家校协作。对学校和班级来说,家长群体是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力量。而对学生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终身老师,家长的道德品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向家长发放宣传单,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以求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得到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通过家校协作,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如“感恩教育”中的许多目标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于是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相应的表格,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孩子所做的任务进行检测和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力求家长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评价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从而使他们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的学生。
  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主要方法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方法和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一再强调: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疏导的、参与的、讨论的方法。同时注重体验教育及自主参与、不断完善他律和自律的互补机制。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环境熏陶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升华;通过榜样示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启迪;通过教育疏导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正确认识;通过行为训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完善;通过评价督导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强化。学校还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道德困惑进行质疑,积极探索,并在观察、辩论和选择中,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形成正确的理想和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道德感从产生的形式或条件来看。是从“由成人对儿童行为的直接评价与成人的情绪表现所引起――以具体的道德形象为榜样,与榜样的具体行动相比较而引起――自觉地以道德理论、道德标准为指导而产生。”如我们在进行诚实守信教育时,低年级侧重运用“教育疏导”的方法,通过讲故事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直接弄懂诚实的意义所在,知道说谎的害处。中年级侧重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通过学习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激起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自觉地按照模范身上的某一种品质或行为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高年级侧重运用“自省提升”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来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当然,在教育中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三、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主要成效
  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是适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引领地位。对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创新,对当前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提高了教师的育人素养。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需要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仪表、言行、举止,深刻认识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从而努力以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道德观。通过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以及师生、生生之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而老师的育人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文明道德素养。重视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培养,把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行为规范教育的价值核心,明确各年段的德育教育目标,让学生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形成怎样的道德价值取向。通过班级行为规范的评比。养成道德好习惯,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才能得到成效。
  (责编 黄珍平)

标签:小学生 价值取向 道德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