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对地震灾后小学重建的思考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引言      2009年7月11日至20日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对外汉语系8名同学与一位四川籍带队老师在四川省绵竹市邓林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实践中以开展暑期夏令营为主,并走访了正在重建的各个街道村舍。并对邓林小学教育重建颇有感触。邓林小学是隶属于土门镇学校的一个分校,学生并不多,5―12地震把小学的一排房子全部振倒了,另外的小学教室也成了危房,只有幼儿园的两间房子还算牢固。地震中他们失去了两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其中一位14岁的小姑娘宋雪因为英勇救同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评为了革命烈士。截止至2009年8月,邓林小学在江苏省的援建下以经推到危房,并在操场盖起板房。幸存的孩子们已经安全的在板房里继续他们的课程。
  四川灾后教育状况上,集中表现的问题是:重灾区学生伤亡严重,灾区学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地震对重灾区教师生存的基本条件破坏很大,加之地震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被打乱;学校教育教学所需的社会支持系统被削弱,等。
  
  二、针对邓林小学的教育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
  
  “5―12地震”对教育系统的“硬、软”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 教学设施重建问题
  江苏省为绵竹援建对口城市,江苏省侨办将拿出100万元来支持邓林小学的灾后重建。新建成的邓林小学占地1048平方米,可容纳附近几个村庄上百名学生就读。然而,震后四川的大部分学校几乎全部倒塌。以邓林小学为例,仅有的两排教学楼全部倒塌。并失去一名教师。原本简陋的小学,不管设备还是师资都很匮乏。而震后邓林小学则更是千疮百孔。实践中了解到,9月份开始将重建邓林小学。新的学校会有新的升旗台,新的橡胶跑道,而教学楼也将从平房变为楼房。教学设施将会有飞跃式的改变。然而,问题也就出现在此。全新的教学楼,全新的规划,也仅仅在于学校的设施上。物质条件满足了。可大家却忽视了精神和文化上的重建。教师数量,教师质量及学校的文化氛围等等似乎并不会因教学设施的提高而提高。孩子们需要的一切,学校能不能够满足,似乎这些问题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2 师生心理重建问题
  经历地震的孩子和老师们,心里都受到很大的创伤。如表1所示:上表表明,灾后的四川学生心理等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创伤。其中提到强迫症,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是当患者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这些症状都源于残酷的地震。
  邓林小学的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在邓林小学大张旗鼓的重建校园之时,是否考虑到师生的心理重建。
  3 校园文化重建问题
  邓林小学灾后已基本恢复了教学秩序,然而,师生们仍缺乏信心没有活力。对地震所带来的灾难仍然没有忘记。校园内除了设施简陋,还缺少了以往的氛围。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园活动。六一节,国庆节,
  4 师资重建的问题
  随着新教学楼的即将落成,硬件设施的极大改善,学校的规模也相较于以前也进一步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教师人数不足,教师水平跟不上学生人数增长的需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这点,无论是学校领导本身还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注意力仍然不够。
  5 学校制度重建问题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邓林小学虽已开课,但教学模式上,以及各方面综合管理等都还不很乐观。还有待提高。
  
  三、针对邓林小学重建问题的解决策略
  
  1 教学重建上
  根据震后灾区教学(板房教学、异地重建、原址恢复和重建、邓林小学多年级混编班级的复式教学、轻度伤残学生的随班就读问题、新增残疾学生送教上门问题等)的实际状况,以震后灾区中小学校教学重建中的软环境建设为切入点,研究新环境下有利于促进灾区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管理等问题,探索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途径、方法,为邓林小学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和灾区学校教学高水平发展提供操作性强、适应性强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教学重建不仅仅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还是在灾前基础上的教学创新的目的。着重对邓林小学设施重建;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的规律的自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有效教学;还要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灾区课程资源,以有效地服务于自身教学。
  2 心理重建上
  邓林学校应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此外,学校还应欢迎更多优秀的、最热心的大学生和灾区来的学生结成对子,对他们进行“手拉手”、“一帮一”等关爱活动,对邓林学生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悉心照顾,在心理上有帮助。心理重建主要内容应有:师生心理重建规律;小学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生中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普通学生(无失亲或肢残)因地震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和针对特殊学生(失亲、肢残)因地震引起的特殊心理问题。
  3 校园文化重建上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邓林小学文化重建应着重做好: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焕发学校教育精神,振兴学校教育事业,让学生充分享有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优质教育,让师生点燃阳光生活的信念明灯,满怀希望,坚定步伐,健康成长。围绕这些目标,校园文化重建专题应着重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开展:邓林小学灾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邓林小学灾后校园活动文化建设;邓林小学灾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邓林小学灾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4 师资重建上
  师资重建上,应以教师的职业精神重建、责任重建和工作能力重建为切入点,让教师产生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的积极愿望,产生高尚的职业的价值追求。师资重建专题可以围绕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灾区师资队伍重建规划及其规律;灾区教师职业精神重建及工作能力重建;灾区师资重建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援助机制;灾区教师自主式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板房学校师资重建问题。
  5 学校制度重建上
  应借鉴我国其他守在地区校园建设的经验、模式和思想,用现代教育文化、管理理念和社会制度建设的成果重新制定学校制度,发现其缺失或不健全的要素并加以完善;针对板房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创建板房学校制度。学校制度重建可以围绕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创建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的学校制度要素并将其整合到拟重建的学校制度系统;制定板房学校制度建设方案;灾区学校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经济特区”模式在灾区教育制度重建中的借鉴作用;灾区个性(特色)化学校文化制度设计与实验。
  本文是对地震后教育建设经验的实践总结,通过对震后教育建设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了解教育实践发展的具体要求,提高对客观规律和科学理论认识的自觉性。同时,这种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标签:重建 地震 灾后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