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道歉信 > 正文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初探】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剧烈转型的新时期,人们的文化选择、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不仅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为我们开启德育工作新局面带来了机遇。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做好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 ?
  
  一、 探求德育本意,从本源上廓清德育的内涵外延?
  
  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可见,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换言之,德育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成就人为根本宗旨。过去,我们对德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德育被赋予了很多的本不属于自己的功能,德育逐渐被工具化和功利化,更多地承担了政治教化的任务和意识形态的盾牌、铁幕,这实际上背离了德育的本义。只有廓清了德育的内涵外延,才能回归到德育本真。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社会道德观念方面的教育都日益趋向社会人文主义的大道德观念,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性。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关于人类生存目的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个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每个人的智力、品德、情感、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因此,所有教育活动,包括德育都要从尊重人开始,以人性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培养人,关心人,给人以发展提高的机会,要帮助人、爱护人,弘扬人的生物性;同时要满足人的合理要求,满足人高层次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终达到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和谐统一。 ?
  
  二、 找准工作着力点,转变德育观念,确立正确的德育目标?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因此,转变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以教育对象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的首要问题不是方法问题,更不是内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方法的变革和内容的更新。转变观念就是要以现代教育功能论为基础,全面实现教育功能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既不能因为强调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而忽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又不能版面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德育目标定位上的“高、大、空、远”,使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工作方法缺乏活力,德育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看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要提高德育效率,必须对德育目标重新定位,确立以下德育目标: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并驾驭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
  
  三、 树立大德育观,齐抓共管,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大德育观即德育的社会观,在学校树立“三全”德育思想,即:全员――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人员,全校师生要共同参与。全方位――学生所有教材都是德育教材,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全过程――将学校所有活动均视为德育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 ?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可与社区联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格局,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四、 结合实际,走进社会、生活,适应学生心理实际,确定德育工作内容 ?
  
  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育,确定目标要实际有效。 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办事,要求青少年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近距离、小目标、经常化的德育教育,使社会要求、学校规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道德行为标准。比如:文明上网、按时到校、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尊敬师长、生活节俭等等,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学生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 ?
  积极探索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现社会化、人文化特点的内容、方法和载体。更加注重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当前,学校德育必须注重有效地将德育的主旨内化为学生的心志,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位、健康的品行、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品格,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日常生存能力有关的训练以及危机状态下紧急干预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成为自理自立的人。 ?
  
  五、 创新载体,走入学生心灵,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既要创造良好
  的教育环境,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建筑物和道路的设计、命名、建设到教室、寝室、办公室的布置,都力求有特色、有文化,更要有教育功能,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育人”的功能。 ?
  德育活动应该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载体,既可以是课堂内的政治、历史、文化、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课堂外的体育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既可以是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社团活动、班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取得收获。首先,要以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德育活动的创新。将德育课堂搬出校园,搬入家园、公园、田园,进行开放式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其次,德育活动方式上要以多样化代替程式化,运用情景展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式,变讲授、辅导为模拟演示、学生参与体验,增强德育活动的趣味性、思辨性和感染力。再次,利用网络平台,借助网络技术,虚拟教育环境,虚拟网络角色,构建网络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平台。

标签:初探 德育工作 途径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