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游词 > 正文

马格里布地区一体化:进程与前景_世界一体化进程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收稿日期:2012?02?09    作者简介:汪长明(1973-),男,安徽望江人,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员。       摘 要:20世纪后期,在国际政治领域,随着意识形态认同(制度认同)被地理空间认同(身份认同)所取代,地区合作成为地区内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政策取向。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作为北非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由于成员国政治互信缺失,区内经济互补性不强,缺少领袖型国家的引领,导致地区认同缺失,地区一体化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成员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地区合作开始走出困境,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地区认同;地区合作;地区主义;马格里布一体化;马盟
   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2)02-015-07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立已经让位于各国对经济发展的热衷和对资源与技术的竞争[1](p.257),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为因应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非洲国家纷纷组建地区的和次地区的政治经济集团,积极推动国家间的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以此化解被边缘化的危险,并努力提升自身在变化中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这是地区主义(Regionalism)这一新的政治、经济整合现象在非洲的地域反应。地区主义是民族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难以形容和不可避免力量的集体回应之一[2](p.181),是与全球化进程相伴随的另一种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实现结构性转变的动力[3](p.29)。作为一个深刻影响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性事务演变的趋势性范式,地区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着世界地缘经济版图。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of the Arab Maghreb,UMA,下文简称“马盟”)是北非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本文以地区认同(Regional Identity)为分析视角,试图说明其在马格里布地区整合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地区认同:地区一体化之基
   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地区之所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基本属性,往往体现在地区行为体之间的高度关联性上,是地区行为体之间在历史经历、文化属性、政治制度和外交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亲缘性,以及面临共同威胁时所具有的相似心理感受和政策反应。巴里?布赞(Barry Buzan)认为,一个地区的构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共有的特性(Shared Characteristics)、成型的互动(Pattern Interactions)和共享的知觉(Shared Perception)[4](pp.68?73)。可见,“地区”本身就包含观念建构的含义。地区不只是世界上存在的物质实体,不只是在地图上能被直接和准确描述的有形空间,地区还是根植于政治实践的社会及认知建构[5](p.354)。
   所谓认同(Identity,或译“身份”),是指建立在共同体成员相同特性基础上的、区别于他者的共有形象及归属感[6](p.504),是行为体自身的意义来源,也是自身通过个体化(Individuation)过程建构起来的[7](p.68)。在政治学领域,“认同”意指个体基于公共身份认知产生的对共同体的忠诚,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趋同。建构主义理论家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认为,认同是相对稳定的、对自身的特定角色的理解和预期,因而是能够产生动机和行为倾向的有意图行为的一种属性[8](p.224)。它源于长期实践,代表政治行为体自身和行为体之间的社会关系[9](p.453)。温特将认同分为四种:团体认同(Corporate Identity)、类别认同(Type Identity)、角色认同(Role Identity)与集体认同(Collective Identity)[10](p.252)。前两种认同内生于行为体,以肯定自我、排斥他者为特征,表明行为体与他者的差别;后两种认同表明主体间结构,不是行为体的内在属性,它们依赖于体系的政治文化,只存在于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所谓集体认同,是指行为体在某一共同体内持有对该共同体的体系文化以及将一般化的它者作为对自身悟知一部分的认同,以及将自身作为群体一部分的认知[8](p.337)。集体认同把角色认同与类别认同结合起来,使行为体把他者的利益定义为自我利益的一部分,亦即具有“利他性”。利他行为体仍然可以是理性的,但是它们权衡利益的基础是团体或“团队”。这使他们能够克服使利己主义者出于窘境的集体行动难题[10](pp.287?288)。正是通过最彻底的社会性个体身份(集体身份),现实主义国家“反社会”的团体身份才能够成为可能[10](p.288)。
   地区认同是地区成员国的集体认同,是若干地理上接近并相互依存的国家在观念与身份上的相互认同,以及各成员国将自身视为地区整体一部分的意识。一般而言,根据来源的差异,地区认同具有三种基本属性:(1)归属性(Attributive)。地区成员国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互动,塑造了本地区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各种亲缘关系,强化了地区的整体性,从而形成归属性地区认同。归属性地区认同是地区认同的初始形态。(2)回应性(Responsive)。一个地区在与外部国家和地区以及整体国际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地区内各国更加清晰地对“自我”和“他者”予以界定和区分,厘清本地区与“他者”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形成区内与区际交往过程中差异化的“身份回应”,从而形成回应性地区认同。(3)功能性(Functional)。地区认同还表现在地区各国应对突发事件及处理社会经济等功能领域的问题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此背景下各国的互动关系,最终形成单一性的公共政策,即功能性地区认同。地区认同的这三种属性在层次上由低到高,推动地区合作的进展和深化。
   认同政治的理论研究与地区合作的实践表明,如果地区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对自身作为地区整体一部分的认同感较强,就能够为组织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政治文化上的支撑,是组织凝聚力形成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组织的有效运作反过来塑造着成员国的利益预期与政策取向,为成员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促进地区认同的强化。这种个体和结构的关系,温特认为是一种“互够”(Mutual Constitution)而非“互动”的关系[10](p.215)。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实现各成员国及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
   地区认同是地区合作的基础,地区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政策协调加速了国家间的融合和地区的整合,塑造着国家对地区的认同和地区整体感的形成。地区认同直接影响着地区内国家的身份定位、利益分配和政策选择,是地区合作的先决条件。
   二、马格里布地区合作的背景因素
   马格里布地区具有历史上的亲缘性、地理上的整体性和语言、民族的同一性等特征,具备开展地区合作的“天然条件”。1989年2月17日,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五国元首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会晤,发表了《马拉喀什宣言》(Déclaration de Marrakech),宣布成立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五国领导人签署了《马拉喀什条约》(Traitéde Marrakech),条约的宗旨是推进区域经济互补合作,协调彼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并最终实现共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全的马格里布经济联盟,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马盟的成立标志着马格里布地区一体化机制化进程的开启。
   (一)马格里布地区合作的基础
   1.历史地理因素。马格里布这个古老的地理概念作为西北非地区的总称,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马格里布始终代表着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因此,该地区所具有的统一性和板块性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历史地理属性是马格里布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另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马格里布地区地处非洲与欧洲的结合部,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咽喉,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就是群雄逐鹿之地。在国际关系中,位于同一地区的国家,由于地理上接近,交通便利,往往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很容易由各国政府出面达成一定的协议,形成地区经济一体化[11](p.11)。
   2.语言文化因素。社会表象理论(Soc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认为,语言是一种集体表象,是一种反映功能的社会机制。而文化则是地理和历史条件与种族及其划分所产生的一种共生现象。文化认同能将这个群体中所有成员的共同性汇聚在一起[12](pp.41?47)。语言文化是国家身份的重要特征,共同的语言文化容易产生集体认同①。马盟五国同为阿拉伯国家,各国的官方语言均为阿拉伯语,这为五国人员、经济交往提供了工具便利。另外,马盟五国拥有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成为这一地区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信条,也使五国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3.资源经济因素。从资源经济角度看,马盟各国具备经济一体化的互补要素。马盟五国中,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两国农业比较落后;摩洛哥农业较发达,并有丰富的磷酸盐矿藏,但缺乏能源;突尼斯有大量石油和磷酸盐矿;毛里塔尼亚的铁矿和铜矿储量丰富等。联盟内部产品以互补为主,竞争为辅,合理的内部调剂对五国的经济发展能产生推动作用。只要五国打破横向封闭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整个地区的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与优化配置,提高综合实力,实现区域内的互补利益。2009年6月10日至12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19届非洲经济论坛发布了《2009年非洲国家竞争力报告》,其中评选出非洲十大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这份名单中,突尼斯(4.6分)和摩洛哥(4.1分)分列第一和第五位[13],表明这两个马盟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二)马盟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虽然马格里布地区具备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但地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使得其成立二十多年来,一体化进程举步维艰,地区合作收效甚微,明显落后于欧盟、东盟等地区合作组织。
   1.成员国政治互信缺失,地区认同感不强。这主要表现在马盟成员国政治利益的冲突上。马盟各国历史情感复杂,政治体制不同,社会观念各异,地区民族、种族、宗教冲突频发,导致国家间政治利益冲突现象严重,归属性地区认同感不强。例如,利比亚曾长期拒绝担任马盟主席国,削弱了马盟的组织凝聚力;摩阿边界长期关闭,阻碍了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往来;毛里塔尼亚长期政局不稳,军人统治的政治文化遭到马盟其他成员国的普遍反对。一个典型的实例是,2007年,利比亚向包括马盟成员国在内的所有阿拉伯国家发放了签证,但对突尼斯人采取了区别性对待。这毫无疑问对联盟的进程产生了消极作用,因为这个决定违背了马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在成员国间人员的自由流通。没有这种自由,那么要形成马格里布共同市场就是不可能的了[14]。此外,西撒问题久拖未决,成为马盟地区整合的最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1995年以来,由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西撒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举行过6届的马盟首脑会议被迫中断,至今仍未恢复,马盟一体化进程也因此基本陷入停顿。诸如此类的事件反映了马盟内部存在的分歧,削弱了成员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使他们难以在马盟框架内采取统一行动,不利于组织一体化的发展。地区合作的实践表明,主权国家对区域组织的认同和参与是地区一体化的根本性推动力量,成员国归属性地区认同的构建是实现地区合作的重要步骤,是地区合作组织共同目标意识和政策取向形成的观念基础。
   2.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且相互间互补性不强。经济实体的互补性、成熟的市场机制和稳健的经济增长往往是地区经济合作的先决条件。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地区局势长期动荡、各国自然禀赋差异较大,加之各国在选择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出现种种失误等因素,使得马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国经济畸形发展,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很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部门,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不强②。另外,由于马盟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同一项政策,成员国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带来不同的后果,在推动一体化时很难顾及平衡,使得成员国之间缺乏集体意识。一些国家选择放弃集体一致原则,单独与欧盟等一些组织和国家签订经济协议,这削弱了马盟的向心力。例如,早在1995年7月,突尼斯就率先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议”③,随后,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也与欧盟签署了这一协议。结果是,马盟各国与欧盟的经济联系甚至超过了马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时至今日,马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还不到3%,而在南美国家之间已经达到了15%,东南亚国家之间达到了22%[15]。马盟成员国经济互补性程度低,影响了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而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内部市场的扩大。
   3.缺少地区领袖型国家。地区主义的发展要求成员国对国家主权做出一定的让渡,以便在关税等诸多方面实行共同的标准并共享,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这需要强有力的地区领袖型国家的牵引和推动。地区领袖型国家对推动地区一体化至关重要,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打破机制与政策障碍,协调成员国利益;带动和促进市场的发展。为此,领导者应具有联邦或联盟的思想,或者某种物质如理想与信念、开创性等。地区一体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体化进程往往起源于某一个核心地区,由一个或若干个较强、较高度发展以及在一些重要领域比其它地区更先进、更具吸引力的政治单位构成[16](p.304)。欧盟的德国和法国、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作为组织的领导国家,对推动区域合作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马盟各国中,没有一个无论基于实力还是基于愿望能够成为领导者的国家。另外,作为非洲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埃及早在1994年11月就正式申请加入马盟,但马盟迄今尚未审议埃及的要求④。马格里布地区一体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少地区领导国家的引领和推动,马盟对地区合作与发展的积极作用还非常有限⑤。
   马盟地区合作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基本要素:成员间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条件;较强的经济依存度是地区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完善的组织机制与基本一致的外交政策是地区一体化的制度保障;强有力的地区领导国家是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马盟框架内一体化的深化路径
   最近几年,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马盟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经济互补合作和实现经济一体化是马格里布地区应对发展挑战的现实选择,要求重新启动马盟一体化进程和加强经济合作的呼声渐趋强烈。由于受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马格里布地区合作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地区特点的模式,走出一条有地区特色的合作之路。
   (一)成员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与经济联系的加强
   温特认为,友谊和集体身份的形成在无政府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国家的身份和利益由国际体系建构而成[10](p.24)。国家所持有的社会共有观念(Shared Ideas)势必造就对外政策行为,这种行为又加强和再造这样的观念。共有观念的形成取决于具有知识和理性的行为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没有实践活动,结构就不会发挥作用。温特指出,当今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国家之间友谊的集体身份,这种友谊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无差异的世界,而是要建立更高层次的身份;这种身份绝不会泯灭使行为体得以独立存在的个体性特征;实践上,他认为21世纪对外政策决策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现一种方式,既可以相互尊重主权的个体性,同时又可以把各国纳入建立真正的国际共同体的进程。如果国家能够解决个体性和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就一定会创建一个康德无政府文化的体系[10](中文版前言,pp.39?43)。
   由于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以主权国家为行为主体,多边主义的目的是解决每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挑战,能够驾驭马格里布地区巨大经济潜力的唯一力量是拥有共同的政治愿景[17]。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是马盟内部两个重要国家,几乎所有重大的地区安全问题都牵涉这两个国家的切身利益。摩、阿政治和解对马盟地区合作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西撒问题久拖未决,使得马盟地区主义缺少基本的形成要素。因此,马盟地区开展多边合作,首要和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西撒问题。西撒问题的政治解决是马盟地区主义形成的关键步骤。
   经济上,马盟一体化可以在两个方面促进地区经济更快增长。首先,马格里布地区经济的一体化会导致规模经济的产生,刺激竞争,建立起一个超过7500万人的消费市场,在规模上相当于几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贸易强国,足以提高该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其次,区域一体化将减少欧盟对马盟成员国的“中心辐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⑥,从而在客观上刺激马盟内部的经济联系。当一个巨大的“中心”国家或地区与几个小国进行双边贸易的时候,这种效应就会出现。不断深化马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马盟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二)不断推进地区合作机制建设
   制度安排是地区合作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及内在机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如果缺少成员国的主观动力,不能形成有效的组织机制,地区一体化也只能是一种设想。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和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都认为,机制本身是具有自主性的一个变量,在地区认同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组织自身与各种机制是由内含某种价值的一系列原则、规则、准则与决策程序构成的,其深层内核实质上是文化价值。因此,组织与机制自身的发展、合作的深化也是该文化的发展及其社会化的过程;(2)在地区合作中,组织与各种机制能够明确成员国的法律责任,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并提供解决争端的组织平台[18](pp.10?21,153?170);(3)新功能主义强调的“外溢效应”事实上存在着功能性逻辑,即组织功能的强化与合作的深化之间如果能够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组织自身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与忠诚[20](p.553)。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认为,官僚制(Bureaucracy)组织体系建立在专业分工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之上,是理想性质的组织体系。那些法制健全、官僚制度完善和具有高度理性社会规则的“韦伯式国家”有利于形成正式的机制,从而促进一体化的深化;反之,那些缺乏较强法律制度和治理方式的“非韦伯式国家”组成的地区合作组织则不利于机制建设。马盟大部分国家都属于“非韦伯式国家”,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虽然这些国家依照宪法缔造,但往往由传统的社会观念和习俗而不是法律规范主导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教派主义、部族势力和社会习俗等把持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导致这些国家政局不稳,使得这些国家很难接纳硬性的机制建设,从而使得马盟地区一体化表现出“软”地区主义色彩。马盟地区主义深受马盟国家非韦伯式国家社会结构特点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马盟地区主义机制上的“疲软”也是马盟各国国内社会结构脆弱性的延伸。只有不断推进和强化地区机制建设,马盟地区合作才能有序开展。
   (三)长期不懈地进行互信建设
   互不信任是马格里布各国之间的普遍现象,也是开展马盟地区合作的最大障碍。马格里布地区在地理上是连为一体的(板块性),具有相似的历史经历和比较接近的文化、价值观,具备地区合作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西方殖民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在马格里布地区人为制造隔阂和敌对,严重破坏了该地区人民的团结和信任。马格里布近代分裂的历史,造就了这一地区马赛克式、碎片化的人文景观,同时也造成了地区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要消除该地区国家之间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的隔阂,必须长期不懈地进行互信建设。只有这样,马盟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由于超国家主义在马格里布地区表现微弱,马盟地区合作的首要目标应是“强化主权”而不是“主权共投”,因此,要求马盟各国将主权(主要是经济主权)投入到某个超国家机构身上,从当前看还是不现实的。在现阶段,推进马盟地区合作的首要任务是缓解和消除各国间的不信任,营造成员国之间良好的心理环境,为今后的制度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四)马格里布地区认同的构建
   地区认同最基本的含义是地区各国将自身视为地区整体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归属性地区认同。归属性地区认同源自地区内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紧密互动关系,包括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民族关系等。地区认同具有一种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的功能,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社会制度文化和环境的改变被不断地建构、塑造出来(即温特所说的“身份习得”―Learning Identities);对于不同的利益和文化,认同也可能交叉或重叠。它一经形成,便直接作用于社区民众、商业团体和政府的心理与思维取向,进而影响地区认同的形成。对国家来说,归属性地区认同感越强,对地区的归属性就越重视,其在对待区外国家和地区时就越明显地表现出“回应性”,也就越倾向于与本地区其他国家采取一致性政策,创建和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等功能领域的制度和规范。
   一体化成功的重要条件是人民有能力把一体化变成一种观念或信仰,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19](p.552)。作为泛非文化的一部分,马格里布地区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但这种基于氏族或部落血缘关系的村社民主形式有着强烈的群体属性和排外性,要将这种血缘集团内的民主参与转变成对非血缘的社会共同体事务的参与,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或国际关系的层面上,显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同时,在次地区层面上,北非传统政治文化注重个人对集体的效忠义务和消极服从,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意见一致而排斥个性发展和社会分化等,都是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的。如何根据时代需要去挖掘北非传统文化的同一性要素并加以整合与重构,努力构建公民社会,是马格里布各国在现代政治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马盟地区主义的必由之路。
   如前所述,地区认同是地区一体化形成的先决条件,地区认同的构建对地区一体化的形态及其发展趋势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地区一体化的形成为地区合作提供了身份、心理与机制前提。在此意义上,只有不断挖掘马格里布地区历史上的共同文化根基,构建地区共同体意识,培育地区认同,马盟框架内的地区一体化才有可能继续推进,深化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并最终促成马格里布地区主义的形成。
   四、马盟一体化前景展望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在此背景下,马盟成员国维护团结、加强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自2007年以来,马盟五国都表现出加快一体化进程的愿望,特别是因政治分歧而直接影响马格里布一体化的阿、摩两个关键国家之间出现了态度缓和、立场接近的积极变化,这将成为推动一体化进程的最有力因素。2010年2月,突尼斯外交部长卡迈勒?米尔詹(Kamal Mirjan)指出,马盟一体化是事关马盟国家和人民生存的迫切需要;建设并实现马盟一体化不仅可以使成员国能够应对和战胜各种挑战,并且符合本地区人民期盼繁荣昌盛的愿望。因此,巩固马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和最终实现马格里布经济一体化应该成为马盟各国的不懈追求[20]。
   政治方面,马盟各国正在朝着消弭分歧、建立互信的方向努力。2007年11月27日,马盟元首委员会发表声明,反对外国在任何非洲国家建立军事司令部或军事存在。这被认为是马盟对外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迈出的重要一步。2009年4月19日,摩洛哥外交与合作大臣费赫里(Taib Fassi Fihri)表示,摩洛哥政府愿尽快与阿尔及利亚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开放两国边界。他还表示,西撒问题不应该影响双边关系发展,不应影响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建设。这代表了马盟成员国的共同期待。法国银行前高管、现任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经济顾问安瑞?阿佐雷(André Azoulay)指出,马格里布地区虽然国家政体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已走上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的轨道[21](pp.58?59)。
   经济方面,近年来,马盟地区经济合作正在得到加强。2006年,为促进马格里布地区金融一体化,第六届北非金融和货币部长理事会在突尼斯召开时就通过了马格里布投资和商业银行(BMICE)的章程草案。2009年12月29日马盟外交部长理事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2010年马盟工作计划,确定成立系列专业部长理事会,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加强马格里布地区国家的经济互补和一体化。2010年3月16日在阿尔及尔召开的马格里布金融与货币部长理事会上,BMICE正式成立,区域间各国投资比例、内外部控制、可行性研究等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五国还就建设泛马格里布高速铁路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初步协议。2010年12月1日,马盟秘书长哈比卜?本?叶海亚(Habib Ben Yahia)宣布,马盟五国已经就2011年启动建立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20]。这标志着马盟在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非洲经济委员会(African Economic Commission)估计,如果存在一个马格里布联盟,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分别提高5%。世界银行估计,如果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包括服务的自由化和改革投资规则,则该地区国家的实际人均GDP在2005-2015年内将获得大幅增长,阿尔及利亚可能达到34%,摩洛哥为27%,突尼斯为24%[17]。
   文化方面,马盟从成立伊始就致力于在成员国之间开展合作,以发展各级教育,维护源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精神和道德价值观,保护阿拉伯民族特性,并配备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各种手段;其中包括开展师生交流,建立大学和文化机构[23]。早在1990年,马盟第二届首脑会议通过的在利比亚设立马格里布大学和马格里布科学院两个泛马盟文化机构的决议,正是基于马盟五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相近历史文化的考虑。文化认同始终是马盟得以成立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受“阿拉伯之春”浪潮的冲击,包括马格里布地区各国在内的阿拉伯世界正经历一场以主要西方国家为推手、由相关国家政治反对派发起的,以推翻现政权、实现社会变革为目标,以社会运动(街头暴力政治)为手段的“草根民主革命”,地区政治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性重组。经历了彻底“政治洗牌”的马格里布各国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将推行怎样的一体化政策,目前尚不明晰。但综观马盟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并通过以上各种积极因素,可以看出,马盟已经走出地区一体化的困境,正在步入稳步推进、逐步发展的轨道。有理由相信,随着马格里布地区认同的构建和深化,在不久的将来,马盟将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合作组织,其在中东、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注释:
  ①按照菲利普?布兰切特(Philippe Blanchet)的观点,每一种语言都有两种本质功能:将人与人、人与社会连接在一起的交际功能,以及对其进行区分的存在判断功能,这两种功能缺一不可。语言的存在判断功能作为语言的社会功能,是构成特殊文化认同的一个主要因素。
  ②马盟各国经济实力差异较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0年,马盟五国人均GDP按美元计算分别为:利比亚,14878(第56位);突尼斯,9488(第82位);阿尔及利亚,7103(第97位);摩洛哥,4773(第117位);毛里塔尼亚,2099(第144位)。资料来源:https://en.省略/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③全称“欧盟与地中海国家联系国协议”。欧盟于2008年提出与地中海南岸12个国家建立以政治稳定和安全为基础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决定于2010年与这些国家共建“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Europe?Mediterranean Free Trade Zone)。为此,欧盟开始与这些国家分别签署包括地中海两岸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联系国协议”。
  ④这主要是因为马盟成员国担心埃及的加入会给马盟内部原本存在的争端(主要是西撒问题)的解决增加不确定因素,主要当事国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担心因此失去在该问题上的主导权,进而影响其在马盟的地位。
  ⑤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实例是,1992年成立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简称“南共体”)由于南非在1994年的加入而获得了巨大动力,该组织现有成员国15个,面积987万平方公里,人口逾2?6亿,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4650亿美元(2009年),占全非31?8%。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https:∥www.fmprc.省略/chn/pds/gihdq/gihdqzz lhg_42/?
  ⑥主要表现为“中心国家”产生的聚集效应(combined effect)导致“外围国家”被边缘化,这主要是由马格里布地区各国经济结构的相似性造成的,尤其是突尼斯和摩洛哥这两个国家。根据克雷宁指数(Kreinin index),这两个国家出口欧盟产品的贸易相似度超过了70%。
  参考文献:
  [1]Sharif M.Shuja?Coping with Globalization[J].Contemporary Review,2001,(237?Nov)?
  [2]Greg Bankoff and Kathleen Weekley?Post?Colonial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Philippines:Celebrating the Centennial of Independence[M]?England and USA: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2.
  [3]王学玉.论地区主义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2,(8).
  [4]Barry Buzan?The Asia?Pacific: What Sort of Region in What Sort of World[C]∥Anthony Mcgrew and Christopher Brooks?Asia?Pacific in the New World Order?London and New York: Rougledge,1998.
  [5]Peter J. Katzenstein?Regionalism and Asia[J]? New Political Economy,2000,(5?3).
  [6]James M. Baldwin?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Vol.1[M]?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98.
  [7]Giddens?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1.
  [8]Alexander Wendt?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Paul Kowert and Jeffrey Legro?Norms, Identity, and their Limits: A Theoretical Reprise[C]∥Peter J. Katzenstein?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
  [10][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1]姚桂梅.全球化中的非洲地区一体化[J].西亚非洲,1999,(5).
  [12][法]梅曼?钦丹,阿塔纳斯?博普达,路易斯?安热兰?恩甘内.非洲的语言与文化认同[J].国际博物馆(全球中文版),2008,(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非洲十大最具竞争力国家[EB/OL]?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网站:https://xyf.mofcom.省略/aarticle/ghlt/ckzcfg/200906/20090606356858.html,2009?06?24?
  [14]Samih Massoud,Al?Haya?Reviving the Maghreb Union through Economy before Politics[EB/OL]?https://www.省略/article.php3?id_article=7566&lpos=fromtheweb,2007?03?11?
  [15]Iheb Al?Tounisi?Maghreb Trade Ministers Push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EB/OL]?https://www.省略/cocoon/awi/xhtml1/en_GB/features/awi/features/2007/01/28/feature?02,2007?01?28?
  [16][美]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M]?周启朋,等[EB/OL].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17]Larabi Jaidi?Integrating the Maghreb[EB/OL].https://www.省略/commentary/jaidi1/English,2011?01?27?
  [18]Stephen D.Krasner?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C]∥;Robert Keohane?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gimes[C]∥Stephen D.Krasner.International Regimes?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
  [19][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0]康新文.突尼斯认为马盟一体化是一种迫切需要[EB/OL]?新华网:https://news.省略/world/2010?02/18/content_12998549.htm?2010?02?18?
  [21][法]卡罗尔?马特莱克.马格里布的崛起[J]?杨鸣娟.商业周刊(中文版),2009,(4).
  [22]吴文斌.19年谈判终成正果马盟自贸区2011年启动[EB/OL]?人民网:https://world.省略/GB/57507/13386582.html?2010?12?03.
  [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关系和教科文组织与该组织的合作协议草案(中文版)[EB/O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https://unesdoc.省略/images/0018/001816/181661c.pdf,2009?04?06?
  

标签:格里 前景 进程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