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例说历史学科能力的运用】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几年来,全国以及各省的历史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在“新材料”、“新情景”创设之下,实现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查。因此,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 有效信息提取能力
   例1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材料表明,江浙行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区)的长官,在紧急情况下拥有军事和经济事务的处置权,但行使权力时仍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权力比以往地方机构大,但并非脱离中央的控制而独立,行省长官仍然需要朝廷任免。行省制度在我国行政区划史上影响深远,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为中央集权体制下怎样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本题答案选B。
   二、 背景原因分析能力
   例2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文明开始进入新的时期,一个开放、联系、整体发展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试题从辨析历史事实因果联系的角度出发,要求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情况下,技术水平(这里主要指交通工具)的落后是阻碍人类交往发展的重要障碍。本题答案选C。
   三、 影响作用总结能力
   例3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二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今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问题:据材料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试题要求运用历史概念分析相关问题。古代商品经济的概念,涉及到交易场所、人物、物品和中介物等要素。解答时需要从这些要素出发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四、 特点特征阐释能力
   例4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试题以1869年中国人的接生观念为切入点,要求对不同时期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时代特征作出正确的辨别。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比物质文明的现代化更为重要。解题时,需要将选项与相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相联系。本题答案选A。
   五、 异同抽象比较能力
   例5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西方的人文主义在近代突出表现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试题要求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归纳其相同点。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进行了批判。所以答案选B。
   例6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近代史上,英国和德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名义上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但权力有很大的不同:英国有议会政治的传统,内阁实际上只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而不是国王;德意志帝国是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建立的,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帝国政权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答案选A。
   六、 归纳概括叙述能力
   例7 材料 2011年,中国海疆频频告急。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
  ――吕晓伟《南海争端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问题:近年来,中国南海争端又起,据材料概括南海诸岛争夺呈现出的趋向。
  本题着眼于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从材料出发,对相关问题形成综合性的思考。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并由中国政府最早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材料表明菲律宾等国用国内立法的方式(即法理形式)侵犯我国主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插手干预致使南海危机进一步复杂化。
   七、 判断整理推断能力
   例8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 百团大战 B. 平型关战役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试题要求根据材料对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做出正确的判断。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斗争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材料提供了与战役相关的地点、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为解题提供了线索。答案为A。
   例9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试题考查对专题知识的整理技能和推断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在分析汉赋和唐诗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以及前后相承变化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为A。
   八、 文史常识积累能力
   例10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 庚申年 B. 癸卯年
  C. 甲辰年 D. 乙酉年
  试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答案选D。
   例11 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 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 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 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 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所以答案选A。
  文史知识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主要涉及姓氏来源、祭祀功能、阴阳五行、年号、谥号、庙号、干支纪年、古代避讳制度、史书体裁、节日习俗等,这一类知识易被忽略,要引起重视。
   九、 开放问题思辨能力
   例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其他地方,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论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显然,这属于一种开放性试题。试题首先出现了两段观点冲突的文字材料,要求围绕一种或两种观点就西方崛起的问题进行评论。以第一段材料为例,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是自身发展的结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明发展也是因为西方崛起的原因。对这一观点的评价,可以从肯定或否定的角度进行论证和说明。有关欧洲崛起的过程及其原因的说法可以做出基本肯定的评价,并用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证。有关欧洲崛起影响的观点可以作出基本否定的评价,亚、非、拉地区的文明与欧洲文明一样,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不是因为欧洲的崛起而存在。
   十、 史观方法运用能力
   例13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C.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革命史观是其评价五四运动作用的基本出发点。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试题以特定的视角判断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内容,着重考查了相关的认识方法和观点。答案是D。
  相信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历史小贴士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故事
  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欧美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资本家的折磨。
  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1886年5月1日这一天,美国两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样,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标签:学科 能力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