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起点出发 [从自己的起点出发,等3则]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自己的起点出发       我数学总是考不好,妈妈就给我报了补习班。我不想去,可是怕妈妈伤心,只好去了。上课的时候,我很认真,可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我该怎么办?
  祁 蔓
  
  无论是学校课程还是校外补习,绝大多数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进程是比较机械的,它并不能贴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人吃不饱,有人消化不了。像数学这种学科尤其如此,因为它的知识更有阶段性、系统性,前面没跟紧,后面就可能听不懂,而老师却总是按照教学计划往下讲。上课时听不懂,并不意味着你不聪明,只是因为那个进程不适合你。
   我接触过一位非常善于把全校后进班带成全市先进班的老师。他创造“奇迹”的最大秘密,就是善于把握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阶段,在上课时考虑的不是“这时候学生应该掌握什么”,而是“这些学生实际能懂得什么”。也就是说,他上课永远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程度作为教学起点的。他明白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匀速的,可能这些学生在课程标准的参照下貌似落在了后面,但没关系,慢慢来,以后他们不但会与原先跑在前面的学生齐头并进,甚至还会反超――之前看上去的“慢”,恰恰会成为之后加速起跳的助跑。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在教师和课程安排都无法照顾到你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起点,然后从这个起点出发,稳扎稳打,只要还有没懂的地方就不急于往前赶,不耻于“落后”,直到把所有难点都消化掉。如果自学太吃力,而班上老师又无法分给你更多注意力,那么上补习班也未尝不是途径之一,但是切记:补习班是要让你弄懂原先不懂的地方,而不是让你继续听不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我认为你选择一个从你目前起点出发的、适合你当下学习速度的补习班就显得无比重要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班,可以考虑找一位家教。
  
  渴求完美,但绝不苛求
  
   我和别人有点不一样。有时我会很用功,有时却不知道在干吗,老是浪费时间。我有时很乐观,有时又很悲观。我给自己定过目标,可总是实现不了,看过不少励志书,每次刚看完那会儿会努力一下,但不能一直坚持。我很想成为一名学习好、游戏也玩得好的“全才”。班上的一位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就是如此。他学习好像不是很用功,却总能考高分。我很羡慕(仅是羡慕,不是嫉妒)。有时我会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初二时我学习很用功,成绩提高很快。现在初三,成绩不算特别好,却很想中考时拿高分。我总是急切地想做好一件事,可又不知该怎么努力,希望您能给我点建议。
  飞 飞
  
  人的天性中有一部分是渴求完美的,这种渴求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动力,这挺好,但如果因此而苛求自己,那就会变得痛苦不堪。动辄设定太多太高的目标而又达不到,那还不如不设定,因为无法实现目标的后果除了失落,还会打击自己的心理。不轻易赌咒发誓,更不随便撕毁跟自己的约定,踏踏实实地学习,为每一点进步而欣喜,这不是更好吗?
   苛求完美的人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结果便是羡慕别人。这其实是挺悲哀的。你居然不满于这个正宗原版、绝世无二、灵肉合一的“我”,这岂非一种莫名其妙的背叛?呵呵。所以,我一直主张人应该有一点自恋,学会健康地爱自己。
   如果你不苛求完美,就不至于太患得患失。所谓的“全才”,不是哪个人自己皱着眉头规划出来的。比如爱因斯坦从来没想过自己拉小提琴也一定要达到多高的水准――那只不过是他的兴趣爱好,据说水平也一般。
   而且我还感觉,你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也与苛求完美的心态有关。你其实一直显得比较浮躁。你学习的动力,部分来自目标的吸引――但那目标是游移的,而且经常令你感觉遥不可及,所以有时候会感到“悲观”;部分来自同学间的竞争(或别人的看法)――但你想用一种看上去轻松潇洒、“玩儿”似的、顺带着还能把游戏修炼到一流的状态胜过同学,事实却难免让你沮丧……你却从没认识到,只有兴趣,才是一个人不断学习探索的最持久、最可靠的动力,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先别想什么“全才”的事儿了,把那点虚荣心抛掉,才能轻装上阵。目前来说,焕发自己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比别的任何一切都重要。
  
  人之常情,贵在“常”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一直把我的爱犬当成我的兄弟。一天,它走丢了,我很伤心。从此,我就念念不忘,清明节时还用文言文为它写了一篇传记。之后我就更加怀念,连做作业时都想着它,我是怎么啦?
  阳光男孩
  
  爱犬丢了,感到难过,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人与动物在长期相处中建立起来的那种情谊,的确是弥足珍贵的。我很理解你,你对于自己以外的生命有一份体恤甚至悲悯,这说明你颇有人文情怀。与今天许多人自我标榜的所谓“彪悍”或“内心强大”相比,我更欣赏你对于“旧情”的怀念和眷恋。
   但是,这样的感情也应该是适度的,用情太过,解脱不开,挥之不去,既无补于事,还会伤了自己。人之常情,终究还是应停留在“常”的状态,否则就变成非“常”的痴情甚至畸情了。
   当然喽,我觉得我今天所说的这番话恐怕是多余的,因为一方面,你事实上有些文人化地夸大了“念念不忘”的程度(所以用文言文写传记嘛),即便是与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苏东坡老先生,或者是经历了“错,错,错”之爱情悲剧的陆游老夫子,他们的诗词中虽有写不尽的凄楚哀伤,但生活中又何尝真的沉溺其中以泪洗面呢?另一方面,我相信等你看到这则回信时,时间早冲淡了你那片心情的浓度,你只会在很偶然的某一个瞬间,想起那只走失的小狗――这样其实挺好。

标签:自己的 出发 起点